故宫北院的选址地块限制了发挥空间。类似的,国家版本馆北京的选址也是影响整体效果的重要原因。
杭州校 ...
良渚古城的浅山低坝水利系统,既保障了护城河用水,也可以将洪水导入下游河道,避免了古城直面洪水冲击,科学性令人叹服,元明清北京城的选址可以说是完美复刻了良渚古城的低坝防洪系统。而良渚用“草裹泥”技术构筑堤坝所体现出的技术智慧则深刻地影响了包括都江堰在内的中国古代水利实践。
元明清北京城选址,“海淀台地”担负了低坝防洪的作用,将永定河洪水导向西南,将香山洪水导向东北,完美杜绝了水患。
yuquanshan 发表于 2025-1-5 14:19
良渚在中华民族文化构建中处于基础地位,应加大普及教育力度。杭州开行良渚免费公交专线。
1月1日起,余杭 ...
杭州西站一般走外地游客才行经吧,本地市民不会走这线的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1-6 13:03
杭州西站一般走外地游客才行经吧,本地市民不会走这线的
阿里在西站附近啊 河海大学团队解密良渚水利工程:5000年前,“基建狂魔”在良渚修建水坝,水利工程位列世界第一!
“ 说到大坝,人们往往想到防洪,但防洪并不是良渚人修建水坝的唯一原因,甚至可能不是主要原因,否则他们搬家就好了,那比筑坝更省事。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更可能是为了服务古城的生产生活而修建的系统工程。”赵晓豹说,“我们总觉得5000年前人类的技术还很原始,但这套水利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造工艺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碳14测年显示,水利系统与古良渚城内重要建筑的建设时间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二者是被通盘考虑、统一规划的。那里所在的天目山系是浙江省最大的暴雨中心,每到雨季常常山洪泛滥,溪满成灾,直到今天该地区的西险大塘还是杭州市抗洪除险的重点区域。 研究发现若缺少外围水利系统,来自北方大遮山和西北山谷的洪水将对古城及附近遗址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大遮山下的塘山长堤中段,对古城防洪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蓄水也是水坝的基本功能。良渚人筑坝时,通常在坝体内填筑淤泥和草裹淤泥,坝体外侧用黄色黏土作为坝壳。这一结构类似于现代的粘土心墙坝,心墙起防渗作用,而坝壳则起到保护和支持坝体稳定的作用。取样试验表明,这种坝体的渗透系数大约为10-5-10-7cm/s,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因为它达到了现代工程中防渗材料的要求。
这些水坝也形成了完整的航运通道。水利系统建成后,形成了上下游两级水库,其中下游水库的水面正好抵达上游高坝的坡脚,配合原有河道和水域,就形成了从古城到下游库区再到高坝以北3公里远的运输通道。良渚人没有发明轮子,古城四周的水城门多达8个,而陆城门只有1个,佐证了当时的交通运输主要依赖竹筏和独木舟进行水运。当时运输的物资主要有木料、石料和玉料等,在莫角山宫殿区 东侧的河道中发现了3根18米长的大木料,另外古城的河道采用了大量木料护坡,这些木材应该是从山里采伐后运来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想像古城内外舟楫往来的繁忙景象。
“我们认为良渚水利系统还有灌溉功能,因为下游水库的鲤鱼山、前村畈、横堂山等处坝下的土层中发现了高密度的水稻植硅体,这意味着上述地区在当时很可能存在稻田,而它们都处于低坝库区的下游,可以通过引水实现自流灌溉。”袁俊平说,“此外,良渚水利系统还应该具有调节水系的功能,古城位于低坝库区的东侧,城内的生活、手工业制作、城内外的农业灌溉和航运,都需要稳定的供水。”
了解水利的人都知道,修筑土坝时一定要留出溢洪道,当洪水过大时可从溢洪道泄流,以免水位上涨从坝顶溢流造成溃坝。在良渚水利工程中,先民们利用了天然山谷作为溢洪道泄洪。以东高坝为例,三条水坝的坝顶为海拔30米,在水库东侧发现一个海拔28.9米的山谷隘口。水力计算表明,当隘口水位为30米时,隘口的泄洪能力大于计算出的最大洪峰流量,完全可以保障水坝安全无虞。 如果坝体低于隘口会造成坝顶溢流溃坝,坝体过高则会浪费人力、物力,而目前的坝高最为科学、恰当,这表明良渚先民有高超的水利规划能力。 故宫北院也是水域环绕
良渚古城能得到国际认可,是古城文明水平使然,当然也与在浙江时亲自部属亲自推动有关工作密不可分。
良渚古城的文化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良渚博物院二期项目位于良渚文化艺术走廊范围内,规划范围东至纵三路(暂名)、北至良渚港、西至纵一路(暂名)、南至横一路(暂名),用地面积52.44亩。
项目紧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东大门,景观资源优越,南侧为规划酒店、剧院用地;北依750米长良渚港生态滨水岸线,且与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临水相望;东邻国家重大公共文化项目。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