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4 11: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经费攀新高,科研成果满枝头。2024年学校全口径科研经费突破60亿元。姜育刚团队、武利民团队、徐文东团队3项复旦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再次实现国家三大奖全覆盖,其中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团队完成的“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全国外科领域唯一。获上海市科技奖22项,其中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项,一等奖8项;向红军、周鹏、高强获腾讯科学探索奖,赵东元获陈嘉庚科学奖,马余刚、刘琦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复旦团队参与研制的“复旦信息星”“复旦一号(澜湄未来星)”“复遥号”三枚卫星升空,引领复旦科研迈向深空领域。颅内动脉瘤磁共振造影图像辅助检测软件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研发的新一代植入式脑脊接口设备,有望助力脊髓损伤患者站立行走;ADC抗体偶联药物实现两个超亿元成果转化。一批高水平原创成果发表于《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基础研究能力。顺利推进应用表面物理、复杂性状的遗传调控、聚合物分子工程等三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肿瘤治疗新靶点发现与抗体药物、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罕见病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等4家省部级科研平台;4家省部级科研平台获评优秀。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54项,其中基础前沿类项目数居全国第二;在“四大慢病”重大专项支持下,牵头建设中国自然人群示范队列(泰州队列),打造国家级示范队列。获批模式动物小鼠资源库、可控环境表型精密测量研究设施、纳米信息科学基础交叉支撑中心三个科研能力建设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获批新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9项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5项,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一,均创历史新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