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这次清华全重有点惨,心痛10秒。
12+1JS中。理生各1,计算机1,通信2,剩下7个工科机电水化环基本各1,机械似乎2各。有点惨。理科和新工科的发展在全重上没体现出,特别是信息学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都没有,好惨!看名称都很老,变天了。 好惨好惨。 好可怜,可怜得都不忍心再欺负它了。一对比北大新工科的全重很亮眼。 清北走下神坛,才是高等教育回归正途之时。 清华这次全重,除了数量不占优外,学科,名称都不理想。不过它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多,可惜稍稍找个平衡。 除了北大没有的机械、电气、水利、化工,其他双方都有的学科,清华的全重似乎都不如北大。好惨。 除非清华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工科上的全重,有几个共建,否则,这次它不太理想。 学科没有突破,只是部分在重组时改了个名字。 截止年初,北大比清华牵头多2个,最终结果就看今年了 机电水化不值钱,全国有数不清的机电名校和化工院校,我历来挺北大,老牌三所之一,北大、北洋、交大 清华的电机系在一个侧楼里,华科的电气有崭新的大楼和大科学装置,根本不能比 清华大学在1952之前是文理强校,擅长物理学和历史,有一批大师学者,现在清华固守传统工科,显然与清华的民国风格格格不入,人们怀念的是朱自清笔下的老清华园 四川大学水利工程排名不高,但却有庞大的实验室,清华水利馆太简陋了,根本不是档次的 清华大学的问题是没有建设一个10000亩新校区,用来承载5个大科学装置和2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每个大科学装置占地300亩10万平方米,每个全重一个大楼60000平方米, 通过考察全国大部分的985211校园,拥有庞大的校园,密集的科研楼群,是发展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和物质空间载体 上周我去实地考察东瀛的大阪大学,科研楼群也很密集,恰好符合我的大校区大楼群理论 nankaiqiguan 发表于 2025-3-6 00:45通过考察全国大部分的985211校园,拥有庞大的校园,密集的科研楼群,是发展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和物质空间载 ...
有道理,MIT就是这样的 nankaiqiguan 发表于 2025-3-6 00:30
机电水化不值钱,全国有数不清的机电名校和化工院校,我历来挺北大,老牌三所之一,北大、北洋、交大 ...
老工科最终的结局都变会成新工科。 清华人多、学科多,但目前看全重不算多,大学科基本都只有1个,说明那些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都集中在个别赛道,学科大,但学科面或者说有竞争力的学科面不宽,不像北大点多、面广、线长。 爱荷 发表于 2025-3-6 09:30
清华人多、学科多,但目前看全重不算多,大学科基本都只有1个,说明那些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都集中在个别赛 ...
赵本山:他只能在这个年龄段上混,咱们还怕他干啥? 不对吧,清华的信息学科大部分资源都打包在戴琼海的那个国家研究中心了,自动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脑科学之类的 清华理科也曾经红火过一阵子,算是昙花一现吧,
物理生物这些刷文章的理科,需要大师坐镇。
薛7k,11g,颜美宁,这些人物都离开了,清华理科算是落寞了吧 北大理科规模大,可以组建很多个科研团队,牵头或参与很多个全重,这下子,北大彻底压清华一头 北大数学137个教师(院士7人,数学研究所);清华数学81人,杰青14人,无国家级平台
北大物理200个教师(院士10人,杰青38人,7个创新群体,2个国重);清华物理93个教师,1个国重
北大化学192个教师(院士10人,杰青50人,7个创新群体,1个国家研究中心);清华化学110人(院士8人)0个国重 北大物理杰青可不止38人,接近70了。 爱荷 发表于 2025-3-6 14:50
北大物理杰青可不止38人,接近70了。
副院长颜学庆介绍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