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民族的角度,复旦带头削减文科比例,善莫大焉
众所周知,中国高校增减一个院系、专业,都不是完全自己说了算,往往要报主管部门批准的。复旦这种裁减一半文科的做法,不可能不提前和上面通气,甚至很可能是上面直接压下来的任务。那为何这时要压缩文科专业? 除了文科就业不佳、需要理工科解决卡脖子外,适度降低高校中女生比例可能是个不便说出口的原因。之前社会上这股重文轻理的风气可以追溯到98年扩招开始,扩招一个后果就是文科比例越来越高,文vs理(工农医)比例从3:7一路上升到1:1甚至1.1:1。原因多方面,除了家长都希望独生子女当白领、财务会计管理金融有吸引力外,文科办学成本低,一间教室一名老师就可以开班,不需要实验室、实训车间,所以对高校格外有吸引了。文科专业比例高,再配合部分地区中高考分流、中学课程减负、考试难度降低、语文权重增加,一个后果就是高校阴盛阳衰,女生占比越来越高,接受高教的女生数量已经超越了男生,在211及以下高校尤其明显.
女生通过扎堆文科专业提升学历,完成对男性的学历反超,看似提升了良性平等,实则不然。首先这并没有解决女性就业难题,因为女生为主的文科专业受就业市场欢迎程度比不了理工科,统计数据上看男女收入差距在扩大,并没有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而缩小。大量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开始怪罪于企业性别歧视,进而诉诸女权甚至女拳,导致整个社会风气充斥着对中国男性(所谓蝈楠)的敌视.
同时女性受教育程度超越男性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社会风气白左化. 欧洲就是典型例子,动保、环保、反核、反工业、难民福利、素食、woke culture,几乎都和女性主义有联系. 这种风气造成的后果么? 要么像欧盟一条胡同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要么就是像喜迎MAGA的美国,用极右的方式终结极左。无论那条路,都是国家民族的不幸,最终要由普通人承担后果。
高校女生比例过高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就是出生率暴跌,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不愿生孩子了,学历越高生的越少,甚至觉得自己见识过世面,宁可和黑人生也不愿和本国男性生. 这会导致社会崩溃,堪比民族自杀。
所以如果复旦这次做法是响应上面要求,我想说决策者里有高人。这个做法不仅仅改善大学生就业,提升国家科技水平,站在民族繁衍、净化社会风气角度也是善莫大焉、吾人有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