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U 发表于 2025-3-15 11:32:24

南开AI学科新布局:发挥数理优势 加速迭代升级

本帖最后由 NKU 于 2025-3-15 11:36 编辑

【“AI在南开”系列报道】智能学科新布局:发挥数理优势 加速迭代升级-南开要闻-南开大学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和教育的高校之一,南开大学主动拥抱数智时代变革,凭借深厚的数理学科基础,以“AI+”学科群建设为特色,积极布局新一轮人工智能学科,将传统学科的强劲实力转化为南开人工智能学科“迭代升级”的强大动能,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应对国际竞争的时代进程中彰显“南开之为”。数理基础雄厚 智能学科历史悠久  “人工智能的基石是数学,没有数学基础科学的支持,人工智能很难行稳致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曾在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一场高端研讨会上这样说。华为创始人兼CEO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曾表示“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强调要提高对统计学的重视程度。  数学在人工智能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广泛应用于知识表示、推理引擎和智能搜索等方面,为智能系统的推理和决策提供基础。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与统计学等为人工智能算法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人工智能也为数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将模型方法与数据方法结合,可将机器的深度学习应用得更加精确。  南开大学具有雄厚的数理学科基础。1920年,现代数学在我国最早的播种人之一姜立夫先生创立了南开大学数学系,是当时中国大学的第二个数学系(算学系)。百多年来,南开数学培养了以陈省身、江泽涵、吴大任、刘晋年、申又枨、孙本旺等为代表的大批杰出数学人才。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数学大师陈省身提议创办并亲自担任所长的南开数学研究所(现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成立,成为培育中国数学优秀青年人才的摇篮。时至今日,作为享有盛誉的“王牌”学科之一,南开数学稳居国内高校数学学科第一方阵前列。  植根南开数学这片沃土,南开人工智能学科发端于1972年数学系自动控制专业。1984年,与计算机学科合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曾担任过国家八六三项目机器人领域专家组组长的卢桂章教授在1980年代末,就确立了以“智能机器人”为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在1997年组建了“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984年,从加拿大获得博士学位即归国的王庆人教授组建了“机器智能研究所”,带领团队研发的OCR产品Type Reader,在1990年代的国际评比中三次获得世界第一。“智能机器+机器智能”构建了南开智能学科的坚实基础。为适应新时代人工智能发展形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18年,南开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正式揭牌。  2004年,南开大学在我国率先开办“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国内首批4所之一。目前,南开已逐步形成以人工智能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人工智能”及“运筹学与控制论”二级学科、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方向、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大模型安全和隐私研究为特色的人工智能学科集群,形成了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兼具的完整学科结构。突出交叉融合 打造南开特色“新工科”  南开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实施“AI+”战略,大力推进学科交叉,在智能学科布局与发展中,展现出深厚的底蕴与前瞻的视野,形成了南开“新工科”的优势与特色。  人工智能学院以智能机器人为特色,坚持算法与系统“软硬结合”,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形成交叉研究,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展开研究,在微操作机器人克隆、机器人辅助手术、仿生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吊装、极地科考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通过人工智能方法提升了机器人和各类无人系统的自主作业能力,同时,还开展了与金融、医学、生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  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聚焦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在“人工智能安全伦理的对齐与保障”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承担大模型意识形态安全相关重大项目,融合人工智能、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领域知识,出台国内引领性红色知识分类工作指引,构建了覆盖十个关键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测指标体系,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制定了具体的评测标准;构建了面向各类大模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测评估模型。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算机学院聚焦自适应视觉感知与高性能个性化生成技术,研发高性能多模态AI基础模型。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资助下,从表征粒度优化、计算架构创新、数据知识融合三个维度构建视觉感知自适应底座,以感知侧结构化先验知识反哺生成效率提升,通过多维度自适应机制与资源动态优化策略,实现“精准感知-高效生成”的系统性技术革新。相关研究形成国际领先的学术成果矩阵,核心技术已规模化应用于智能终端、国防工业、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同时,通过与医学、旅游管理、商学、心理学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跨领域赋能价值。  计算机学院聚焦智能语音核心技术攻关与多模态大模型评测体系构建,在适老化语音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领域取得系统性突破。针对老年群体声学特征退化难题,团队开创性地提出领域自适应建模框架,构建构音障碍语音识别模型。在多模态大模型评测领域,团队牵头国家重大专项“语音及相关多模态基础模型评测方法与工具研究”,创新提出“AI服务AI”评测方法论,研发在全球技术竞赛获得多项第一名的发音质量自动评估技术,建立包含中国高龄老年人语音、低幼儿童口语、多轮对话、音视频情感表达、多模交互、混合语言、音乐生成等汉语基准评测库,研发自动化评测引擎,为全球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数学科学学院充分发挥基础学科优势,在智能生物信息学领域构建起“数学建模-算法创新-生物应用”的全链条研究体系。依托数学交叉科学中心等平台,深度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微分方程、拓扑学、统计推断等数学理论,聚焦基因测序数据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疾病分子机制解析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在“细胞类型辨识与机制解析智能算法”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这种“从数学原理出发,向生命奥秘进军”的研究范式,不仅为解析复杂生命系统提供了全新数学工具,更彰显了基础学科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南开担当。汇聚天下英才加速形成智能人才梯队  近年来,随着南开智能学科的快速发展,国家级人才团队不断壮大,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持续汇聚,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动力与活力。  作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学会智库专家,人工智能学院学科带头人方勇纯教授,带领智能科技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此外,学院拥有国家领军人才5人、国家“四青”人才6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首席专家4人,6名教师获得宝钢优秀教师,3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奖励计划。  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团队负责人刘哲理教授重点引育一流团队。培养团队成员2人入选国家“四青”人才,有3名教师入选部委高层次人才,5名教师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校教师激励计划,3名教师获得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  在计算机视觉团队中,程明明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近五年,持续引进国家“四青”人才8名,1名教师获评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1名教师获评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  近年来,南开数学学科也引育了一批杰出人才,菲尔兹奖得主阿图尔·阿维拉受聘南开客座教授,数理逻辑专家高速、国际著名数学家麻小南、调和分析学者郭少明先后受聘讲席教授。在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数学学科组建了“智能组学”课题组等跨学科研究团队,大力推动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创新。  在软件学院,包括2名讲席教授在内,80%的专业教师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力量持续壮大。一支实力强劲的智能人才梯队正在加速形成。  势如朝阳,未来可期!  依托雄厚的数理优势和综合性大学特色,南开人工智能学科因应数智时代变革需求,勇立潮头、劈波斩浪,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不断汇聚一流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奋力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NKU 发表于 2025-3-15 11:35:38

本帖最后由 NKU 于 2025-3-15 11:39 编辑

南开CS大学科的四青已经15人了,国家级人才7人。

ctim 发表于 2025-3-15 13:27:45

按这宣传稿,四青6+8不是14人么?国家级人才5+2+1不是8人么?

NKU 发表于 2025-3-15 13:35:05

ctim 发表于 2025-3-15 13:27
按这宣传稿,四青6+8不是14人么?国家级人才5+2+1不是8人么?

宣传搞只说了部分,CS四青至少有机器学习的张莹。我刚才没有仔细看文中国家级人才数量。

wsz910919 发表于 2025-3-15 17:02:10

CS还是可以加大一下投入的,青年人才和博士生的规模都可以扩大一点,办公空间也该扩充一下了,计算机网安跟光工挤在一栋楼,一批老师都挪到实验楼办公,人工智能学院60多位教师也只有一栋最小的办公楼

NKU 发表于 2025-3-15 17:46:15

本帖最后由 NKU 于 2025-3-15 17:54 编辑

wsz910919 发表于 2025-3-15 17:02
CS还是可以加大一下投入的,青年人才和博士生的规模都可以扩大一点,办公空间也该扩充一下了,计算机网安跟 ...
南开新校区还有大片土地搞基建,不过过去五年只是搞了一栋交叉学科楼和学生公寓。

不知道规划中的认知科技大楼是不是开始土建了?之前企业捐赠了2亿冠名的。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0:46:18

其实人工智能学院边上的思源堂和木斋图书馆一直空着,装修一下分给计算机和控制,我看问题不大。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0:48:21

木斋图书馆两层,思源堂三层。起码能凑出四五十间办公室,离计算机,控制那边还近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1:02:55

在基建这个问题上,南开一贯爱delay。八里台老图,张文中校友捐钱翻修,过去五年了没信。2019年说要盖百年大讲堂,校友捐了五六千万,没信。记得曹校长说过申请资金在津南盖化学楼,还是没信。

NKU 发表于 2025-3-15 21:02:56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0:48
木斋图书馆两层,思源堂三层。起码能凑出四五十间办公室,离计算机,控制那边还近 ...

印象中以前是规划来做展区的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1:13:51

NKU 发表于 2025-3-15 21:02
印象中以前是规划来做展区的

规划那三座楼是做博物馆和校史馆。可是现在秀山堂给了新传,可见规划也不是不能改。八里台有海冰楼,津南有大通,这两个楼本来已经起到校史展览的作用了。再说,南开现在里子都快没了,还要面子有什么用,不如赶紧把现有闲置楼宇利用起来。

NKU 发表于 2025-3-15 21:55:28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1:13
规划那三座楼是做博物馆和校史馆。可是现在秀山堂给了新传,可见规划也不是不能改。八里台有海冰楼,津南 ...

南开现在还好吧,只是总量低了一点。

麦克斯韦 发表于 2025-3-16 09:10:42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1:02
在基建这个问题上,南开一贯爱delay。八里台老图,张文中校友捐钱翻修,过去五年了没信。2019年说要盖百年 ...

百年大讲堂,收了校友几千万捐款,六七年过去了,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有点离谱,不应该给校友个交代吗?

yz123 发表于 2025-3-16 09:20:53

麦克斯韦 发表于 2025-3-16 09:10
百年大讲堂,收了校友几千万捐款,六七年过去了,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有点离谱,不应该给校友个交代吗? ...

可能没到账吧,很多捐款估计都是签个协议之类的,别人不到账你也没办法。

麦克斯韦 发表于 2025-3-16 09:38:05

yz123 发表于 2025-3-16 09:20
可能没到账吧,很多捐款估计都是签个协议之类的,别人不到账你也没办法。 ...

这是几万校友捐出来的,当初号称以万人万元的形式,众筹共建百年讲堂,从2016年底就启动了,还以为要给百年献礼,这个样子110校庆都建不好

NKU 发表于 2025-3-16 10:38:34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1:13
规划那三座楼是做博物馆和校史馆。可是现在秀山堂给了新传,可见规划也不是不能改。八里台有海冰楼,津南 ...

化学楼最后应该是变成交叉学科大楼了。

NKU 发表于 2025-3-16 10:44:01

麦克斯韦 发表于 2025-3-16 09:38
这是几万校友捐出来的,当初号称以万人万元的形式,众筹共建百年讲堂,从2016年底就启动了,还以为要给百 ...

南开百年大讲堂确实是快十年都没有兑现承诺…南开校区不多而且面积相对较大,以前感觉整个校园是比较乱,应该好好规划一下。

麦克斯韦 发表于 2025-3-16 11:44:05

NKU 发表于 2025-3-16 10:38
化学楼最后应该是变成交叉学科大楼了。

化学组团十几万平方米,位置在学生活动中心东南,和交叉学科楼一起规划的,还有个荣祥楼在实验动物中心西侧,搞过奠基仪式后来也没建,现在只有交叉楼建起来了,挂了个荣祥楼的名字

NKU 发表于 2025-3-16 13:44:43

麦克斯韦 发表于 2025-3-16 11:44
化学组团十几万平方米,位置在学生活动中心东南,和交叉学科楼一起规划的,还有个荣祥楼在实验动物中心西 ...

津南有材料,按理是没有必要再搞化学了,当时应该是趁着百年校庆,领导视察之际提出的,毕竟领导当时参观了化学学院元素所。

学科规划在不断变化调整这些倒是可以理解,但是百年讲堂作为公共建筑,没有建起来不应该。

lolologic 发表于 2025-3-16 21:52:13

感觉南开信息学科现在规模还是太小,人工智能学院60+教师规模勉强合格,要想进a类估计得扩充到100+;计算机+网安一个学院两块牌子、现在教师也只有70+,还是得尽快把教师队伍翻番,然后网安学院拆除去实体化运作起来;软件学院更是离谱,教授+副教授+讲师一共不到20人,也就是一个系的规模,单独搞一个学院出来完全没必要,要么尽快扩充到至少50+人员,要么干脆并回计算机学院或者降级成软件研究院算了;电光学院目前规模到还好,不过一级学科也多,后续等祝宁华院士的智能光子研究院运作起来,可以把电光学院光电相关的师资和智能光子研究院合并成新的光电学院,剩下的成立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这样南开的信息学科布局就算比较完整了,后续有资源可以着重发展下微电子学科,搞个微电子学院啥的,目前没资源可以先缓一缓;

aimonehour 发表于 2025-3-17 09:07:00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没钱干啥都憋屈。

future 发表于 2025-3-17 11:46:56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1:02
在基建这个问题上,南开一贯爱delay。八里台老图,张文中校友捐钱翻修,过去五年了没信。2019年说要盖百年 ...

前几天刚刚发布的南开大学2025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其中涉及基建的有:1.津南校区化学大楼,2.津南校区新物质创造大楼,3.津南校区学生宿舍楼,4.八里台校区认知科技大楼四个项目的设计招标。

future 发表于 2025-3-17 12:20:29

本帖最后由 future 于 2025-3-17 12:25 编辑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3-15 21:02
在基建这个问题上,南开一贯爱delay。八里台老图,张文中校友捐钱翻修,过去五年了没信。2019年说要盖百年 ...
会议审议并通过津南校区新物质创造大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筑面积为 65360 平方米,投资估算为65162万元,该项目通过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学校自筹资金解决建设经费。

会议审议并通过津南校区化学大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筑面积为 65360 平方米,投资估算为63804 万元,该项目通过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学校自筹资金解决建设经费。

会议审议并通过津南校区学生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筑面积为 110000 平方米,投资估算为87947 万元,该项目通过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学校自筹资金解决建设经费。

wsz910919 发表于 2025-3-17 14:32:40

future 发表于 2025-3-17 11:46
前几天刚刚发布的南开大学2025年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其中涉及基建的有:1.津南校区化学大楼,2.津南校区新 ...

看到了,基建总算有点动作了。化学整体搬到津南,八里台空出一堆大楼来,可以考虑医学院整体迁回八里台,便于跟医院交流。另外认知科技大楼建在八里台有点没想到,难道要把CS都迁回去?

aimonehour 发表于 2025-3-17 16:29:21

工科和医学放在八里台挺好,方面和企业、医院交流

NKU 发表于 2025-3-17 17:11:54

future 发表于 2025-3-17 12:20
会议审议并通过津南校区新物质创造大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筑面积为 65360 平方米,投资估算为6516 ...

化学学院办公实验楼也不够了吧估计。南开JA已经是高校中发得最多的了,再往上就是多突破一些NS。

认知科技大楼建在八里台,八里台现在也很空旷,好好规划

NKU 发表于 2025-3-17 17:40:12

wsz910919 发表于 2025-3-17 14:32
看到了,基建总算有点动作了。化学整体搬到津南,八里台空出一堆大楼来,可以考虑医学院整体迁回八里台, ...

南开一下来了3个大型基建,不错

NKU 发表于 2025-3-17 17:43:01

future 发表于 2025-3-17 12:20
会议审议并通过津南校区新物质创造大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筑面积为 65360 平方米,投资估算为6516 ...

新物质大楼估计是给前沿科学中心的

NKU 发表于 2025-3-17 18:12:58

本帖最后由 NKU 于 2025-3-17 18:19 编辑

wsz910919 发表于 2025-3-17 14:32
看到了,基建总算有点动作了。化学整体搬到津南,八里台空出一堆大楼来,可以考虑医学院整体迁回八里台, ...

如果从发展来讲,医学院反而不要整理迁回八里台,可以把津南校区西南角规划为生命科学组团,甚至预留位置给新建医院大楼之类。医预科留津南,大五实习和临床专业硕博留在八里台,临床科学硕博留在津南。

工科团组也适合留在津南,服务滨海,或者在滨海新区实习。

废话师 发表于 2025-3-17 19:47:36

NKU 发表于 2025-3-17 18:12
如果从发展来讲,医学院反而不要整理迁回八里台,可以把津南校区西南角规划为生命科学组团,甚至预留位置 ...

已经确定部分台里的医学院老师将在下半年把实验室搬到津南。台里的实验室确实太挤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南开AI学科新布局:发挥数理优势 加速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