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乙贵人 发表于 4 天前

panchow 发表于 2025-5-17 23:25
顺带说一句,北大复旦在89年后,有那么四五年时间新生需要去军校军训一年,对它们生源影响很大。就是从那个 ...

除了央大名义上已不复存在不论,前四基本上还是清北浙交四个,院系调整了个寂寞,最后还是回归民国。

天乙贵人 发表于 4 天前

以实力论,复旦有没有当过第二,就是清北之一不振的某些时期。

南雍山 发表于 4 天前

mike99 发表于 2025-5-16 22:59
复旦和北大能成为1952年院系调整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得益于学校(校友)的红色血脉和红色基因 ...

北大1952年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全国第一,理工农医师资中后来成为院士的人数也多于清华。1952年北大调出院士人数远远多于调入的人数。

爱荷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爱荷 于 2025-5-18 00:51 编辑

一些人肉机器天天造谣北大是52年院系调整受益者,工科医科没了叫受益?

SanyouBio 发表于 3 天前

又开始造假了

南雍山 发表于 3 天前

爱荷 发表于 2025-5-18 00:41
一些人肉机器天天造谣北大是52年院系调整受益者,工科医科没了叫受益?

院系调整,北大损失院士考(共损失58+4+8人),即损失教师58人,外校转入北大又转出的4人,损失的学生后来成为院士的8人。

王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系教师,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张宗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师范学院
朱光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2年调至吉林大学
徐叙瑢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1951年留苏进修,1955年回国至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于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兼助教,1951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唐敖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东北人民大学
蒋明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曾昭抡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师,1950年调至教育部
朱起鹤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师,1952年调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张树政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助教,1950年调至重工业部
袁翰青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工系教授,1950年调任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局长
苏锵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工系教师,1952年调至清华大学
庄孝惠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1950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
李博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物系研究生兼助教,1957年调入内蒙古大学
王鸿祯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地质学院
董申保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52年调至长春地质学院
孙云铸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52年调任地质部教育司司长
王竹泉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50年调至燃料工业部
张炳熹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地质学院
郝诒纯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师,1952年调入北京地质学院
马杏垣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师,1952年调至北京地质学院
杨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师,1952年调至北京地质学院
马宗晋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兼助教,1952年调至长春地质学院
丁国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师,1952年调入北京地质学院
翟裕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师,1952年调入北京地质学院
刘光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师,1952年调入北京地质学院
赵鹏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教师,1952年调入北京地质学院
马大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1950年调至哈尔滨工业大学
杜庆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清华大学
顾夏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清华大学
金国藩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教师,1952年调至清华大学
高景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北大公派留苏,返国后至清华大学
王补宣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1952年调至清华大学
张蔚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教师,1951年留苏,回国后至清华大学
汪菊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俞大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李先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李连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李景均 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赵善欢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蔡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陈华癸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陆宝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教师,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曾士迈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助教,1949年调至北京农学院
马文昭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诸福棠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1952年调出北京大学
刘思职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王志均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王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张金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吴阶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楼之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教师,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胡世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艾思奇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3年调至马列学院任哲学教研室主任
罗常培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0年调至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钱端升 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1952年调至北京政法学院
傅鹰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由北大化学系调至清华大学,1953年调至哈工大,1954年调回北大

陈桢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由清华调入北大生物系,195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
李继侗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由清华调入北大生物系,1957年调至内蒙古大学
王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由燕大调至北大医学院研究生及助教,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金岳霖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由清华调至北大哲学系,1956年调至中科院哲学所

沈渔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学生,1951年留苏,1955年回国后至北京医学院
郭应禄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学生,1952年调入北京医学院
李连达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院学生,1952年调至北京医学院
李廷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1952年调入北京地质学院
马福邦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1952年调入清华大学
唐明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1952年调入燕京大学又转入天津大学
毛用泽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学生,1952年调入清华大学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农学院学生,1950年调入北京林学院

(注:北京地质学院即今中国地质大学正式组建于1952年11月,而丁国瑜、翟裕生等院士毕业于当年7月,留校任教后并入北京地质学院;
      内蒙古大学成立于1957年,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援建,北大教授李继侗率植物生态学专业的全部人马并入内蒙古大学。)

爱荷 发表于 3 天前

南雍山 发表于 2025-5-18 09:02
院系调整,北大损失院士考(共损失58+4+8人),即损失教师58人,外校转入北大又转出的4人,损失的学生后 ...

用数据打一些人肉机器黑子的脸。不是52年院系调整,北大国际排名比现在高得多,白白浪费了近50年。

南雍山 发表于 3 天前

【1946-1952年北大、清华理工农医类当时或后来成为院士的师资对比】——(最终完整版)

院士包含: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数学】
      北大:9人
          许宝禄(55)(40-70),王湘皓(55)(46-52),吴文俊(57)(51-52),
          江泽涵(55)(31-94),程民德(80)(46-47),廖山涛(91)(46-47),
          关肇直(80)(46-47),程毓淮(62中研)(?-49),樊畿(64中研)(?-49)
      清华:4人
          华罗庚(55)(33-52),段学复(55)(36-52),程民德(80)(50-52),
          周毓麟(91)(49-52)
----------------------------------------------------------------
   2.【物理】
      北大:8人
          饶毓泰(55)(47-52),黄昆(55)(51-52),胡宁(55)(51-98),
          张宗遂(57)(48-52),朱光亚(80)(50-52),邓稼先(80)(46-48),
          徐叙瑢(80)(46-52),黄宏嘉(80)(46-47)
      清华:13人
          叶企荪(55)(25-52),王竹溪(55)(46-52),孟召英(55)(47-52),
          余瑞璜(55)(46-52),周培源(55)(29-52),钱三强(55)(48-52),
          葛庭遂(55)(50-52),钱伟长(55)(46-82),彭桓武(55)(49-52),
          洪朝生(80)(51-52),杨立铭(91)(51-52),冯康(80)(46-51),
          梅贻琦(62中研)(16-48)
----------------------------------------------------------------
   3.【化学】
      北大:9人
          曾昭伦(55)(46-67),袁翰青(55)(47-52),唐敖庆(55)(50-52),
          邢其毅(80)(46-??),徐光宪(80)(51-现在),蒋明谦(80)(50-56),
          高小霞(80)(51-??),钱思亮(64中研)(46-49),张树政(91)(46-49),
      清华:6人
          黄子卿(55)(21-52),张青莲(55)(34-52),冯新德(80)(37-52),
          唐有祺(80)(51-52),侯祥麟(55)(50-52),朱亚杰(80)(50-52)
----------------------------------------------------------------
   4.【生物】
      北大:3人
          张景钺(55)(49-75),庄孝惠(80)(46-49),殷宏章(55)(46-48),
      清华:2人
          李继侗(55)(29-52),陈桢(55)(28-52)
----------------------------------------------------------------
   5.【地质/地理/气象】
      北大:10人
          孙云铸(55)(??-??),王竹泉(55)(??-??),董申保(80)(51-52),
          杨起(91)(46-52),郝诒纯(80)(46-52),王鸿祯(80)(47-52),
          马杏垣(80)(48-52),张炳熹(80)(50-52),阮维周(76中研)(??-50),
          杨钟健(55)(47-48)
      清华:6人
          孟宪民(55)(46-52),杨遵仪(80)(46-52),冯景兰(55)(33-52)
          池际尚(80)(50-52),徐光炽(80)(50-51),谢义炳(80)(50-52)
----------------------------------------------------------------
   6.【工学院】
      北大:7人
         傅鹰(55)(50-52),马大猷(55)(46-52),王补宣(80)(49-52),
         高景德(80)(47-51),顾夏声(94)(??-52),杜庆华(97)(??-52),
         张蔚榛(97)(??-51)
      清华:17人
         梁思成(55)(46-72),章名涛(55)(32-85),常迥(80)(47-91),
         张维(55)(47-02),张光斗(55)(49-02),刘仙州(55)(32-75),
         孟少农(80)(46-52),沈元(80)(46-52),慈云桂(80)(46-50),
         刘恢先(80)(51-52),吴良镛(80)(50-02),陈新民(80)(47-52),
         郑哲敏(80)(47-47),屠守锷(91)(46-52),曹本熹(80)(46-52),
         武迟(80)(50-53),金国藩(94)(50-)
----------------------------------------------------------------
   7.【医学院】
      北大:13人
          刘思职(57),马文昭(55),林巧稚(55)(46-48),
          冯兰洲(55),钟惠澜(55),蒋丽金(80)
          吴阶平(80),诸福棠(56)(45-52),王志均(80)(50-52)
          王序(80),张金哲,楼之岑(94)(51-52)
          王夔(91)(52-52)
      清华:0人
          无
----------------------------------------------------------------
    8.【农学院】
      北大:10人
         俞大绂(55)(47-49),李连捷(55)(47-49),陆宝麟(80)(47-49),
         赵善欢(80)(46-48),蔡旭(80)(46-48),陈华癸(80)(46-47),
         汪菊渊(95)(46-49),曾士迈(95)(48-49),李先闻(48中研)(46-48)
         李景均(62中研),
      清华:6人
         汤佩松(55)(38-52),刘崇乐(55)(46-49),戴芳澜(55)(46-49),
         娄成后(80)(39-49),裘维蕃(80)(48-50),李竞雄(80)(48-50)


----------------------------------------------------------------
【理工农医类院士总数】
北大:69人
清华:54人

ecosong 发表于 3 天前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5-16 22:27
名字好听,一听就是名校,还在上海。50年代和以前很多人是文盲,更别说对大学有了解,稍微一宣传就行了。 ...

名字好听+在上海确实就是巨大优势。如果改名成浦江国际学院,那档次就。。。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们说名声有很长滞后效应,为啥旦旦1952几年后就登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