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介绍哈工大尖班、优学班、三年完成本科创新
创新得到支持肯定 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开始结果 从本科入学,到正教授10年!哈工大已有案例从本科入学,到正教授10年!哈工大已有案例
哈工大的实验学院,培养出了最年轻的院士郑海荣。
好多高校盲目抄袭哈工大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录取分数线的好看,而没有出台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政策,根本没有哈工大“四类人才”培养的精髓。哈工大不是为了录取分数线好看,而真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培养人才。 提到的2个校友都是我们系毕业的,还一个是我同学 哈工大英才,如过江之卿
哈工大最年轻的教授是1998年出生的 哈工大最年轻的教授是1998年出生的 蜗牛爱吹牛 发表于 2025-6-15 10:03
哈工大的实验学院,培养出了最年轻的院士郑海荣。
好多高校盲目抄袭哈工大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他们的目的只 ...
你若不使用让人不舒服的字眼,你自己就不舒服吗?“抄袭”一次从何而来?
另外,破格提拔是哈工大的传统,但也是地域劣势倒逼的结果。当年的高文院士、王(现中山大学)、马等,都是很年轻就评上正教授的,在30多年前是先河,更早的是数学系的吴教授。
破格提拔也是双刃剑,如深圳校区有条件后,更应该学习清华长聘制,清华理工科的长聘副教授,大部分都是杰清的水准(尤其信息、人工智能、计算机等学科)。 Abbvie 发表于 2025-6-15 10:33
你若不使用让人不舒服的字眼,你自己就不舒服吗?“抄袭”一次从何而来?
另外,破格提拔是哈工大的传统 ...
博尔特每天就训练2个小时,别人怎么学不了呢?? 清华有自己的传统,那也是百多年积累形成的,现实中连个人的成功都无法复制,何况是群体和团体?
杰青又如何,别人做10年的事我就做20年,在20年里持续做一件方向正确的事不放弃坚持这才是工大的校训教导我们的,我们只争朝夕,但也能做一颗螺丝钉默默贡献。 靠天才拍脑袋搞科研的时代早已过去了,精致利己者不聪明吗,没有能力吗?
congyun 发表于 2025-6-15 11:00
博尔特每天就训练2个小时,别人怎么学不了呢?? 清华有自己的传统,那也是百多年积累形成的,现实中连个 ...
哈工大若想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理工双强,既能培养工程大师和企业家,也能培养学术大家,轻视基础研究或仅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及强调工程能力,是很难有机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问题,只要有持续的投入及随着工业基础能力不断提升,迟早都是可以解决的。国家之间竞争也是一样,过去的跟随战术未来不一定行得通,若未来没有了路或方向,需要自己走出全新的路。
并非说清华都是完美的,清华重视基础研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程能力,清华参与军工等工程项目的深度和强度感觉比之前弱一些(感觉不一定准确)。 Abbvie 发表于 2025-6-15 11:17
哈工大若想再上一个台阶,就需要理工双强,既能培养工程大师和企业家,也能培养学术大家,轻视基础研究或 ...
我觉得应该说明一下:
1-过去这些年,哈工大既培养出了工程大师和企业家,也培养出了学术大家。
2-哈工大既重视基础,也重视基础研究。
3-不少人将基础研究等同于数理化生的理科学科研究,其实本身就是对基础研究的一个错误理解。基础研究既包括对这些理科学科的研究,也包括对工科的基础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并不意味着必须要把数理化生怎么样,拔高到多高的地位。
4-没必要过于拔高基础研究的地位,使之将地位压过对科学的应用研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