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合肥研究院办不下去了,要倒闭了,合肥是政府光建设主楼就花掉超过10亿。
北航合肥研究院办不下去,要倒闭了,合肥市政府光建设主楼就花掉超过10亿,真的是打水漂了。去北航合肥研究院参观的时候,感觉这个研究院有一种快要办不下去的样子。除了北航电子学院有一两个团队之外,其他楼层都是空荡荡的。里面还有安徽中医学院的相关人员,另外就是一些小公司。看起来是拉不来科研团队,所以开始招揽一些杂七杂八的队伍。说是北航合肥研究院,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等待出租的写字楼了,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好。园区里冷清得像个被遗忘的角落,中午在食堂啃个饭团,半天没见着个人影,连服务员都懒得抬头招呼。墙上挂着科技创新的标牌,掉漆的边角透着股心酸。
走进一栋楼,电梯门一开,空荡荡的走廊只有我脚步声回响。几间办公室亮着灯,里面坐着几个人,桌子上堆满文件,像是小公司在赶项目。问了保安才知道,北航的团队就占了两层,其他都是外包户。安徽中医学院的牌子挂在另一栋楼,门口堆着几箱中药材,闻着有点呛鼻。保安小哥叹气说,这地儿以前还热闹过,后来人越走越少,晚上八点后连灯都不剩几盏。网上查了查,北航合肥研究院2018年建的,号称要搞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结果五年过去,项目没几个,论文倒出一堆。
想想也是,合肥这地方,离市区远,公交车半小时一趟,年轻人谁愿意来这荒郊野岭搞科研?园区旁边的便利店,货架上灰都积了厚厚一层,老板娘刷着短视频,生意冷清得她都不想抬头。朋友说,这种高校异地研究院,全国不少都这样,名字响亮,实际就是个空壳。北航本部在北京,资源、人才、机会全在那边,谁会跑来这分院熬日子?网上有帖子吐槽,某高校异地研究院甚至连水电费都交不起,员工半年没发工资。
再说个细节,走廊尽头有间会议室,玻璃门上贴着北航某某团队的字样,里面却堆满杂物,投影仪落了灰,像是几年没开过会。旁边有个小公司,门半开着,俩程序员对着电脑狂敲代码,桌上放着泡面桶,空气里一股熟悉的加班味。这场景让我想起《请回答1988》里那句:梦想这东西,哪有那么容易实现啊。科研不是喊口号,缺人、缺钱、缺资源,再牛的牌子也得跪。
查了点数据,全国高校异地研究院近百个,但真正出成果的不到两成。合肥这家,官网上最新动态还是2023年的,项目介绍全是空话,连个具体案例都没有。反倒是小公司们,靠着低租金在这苟着,干点外包活儿。园区门口的宣传板上,写着未来科技之城,可现实是,连个像样的咖啡馆都没有,员工中午只能蹲路边吃盒饭。朋友圈里有人调侃:这地方,怕是连鬼都不愿意加班。
北航合肥研究院的现状,估计不是个例。高校异地办学,表面风光,实际一堆坑。地方政府想借名校牌子拉投资,学校想扩地盘多拿经费,可最后往往是两头不讨好。人才不愿意来,项目跟不上,园区就剩个空壳。回去路上,我在停车场坐了半小时,刷了会儿手机,愣是没想明白:这研究院,到底图啥? 张红文倒台,跟北航合肥研究院有牵连吗? 距离倒不是主要问题,肥城花了这么么多钱一个有用的能转化的项目都没落地,历史上没有一个异地研究院成功了,北海,青岛,深圳…
杭州的大科学装置还没建完,山东的装置倒建完了,看我杭还有多少耐心吧。
congyun 发表于 2025-6-18 23:29
距离倒不是主要问题,肥城花了这么么多钱一个有用的能转化的项目都没落地,历史上没有一个异地研究院成功了 ...
是不是转自小红书。。。这帖子也是:P 你懂完了,我航确实不像哈工深圳300亩地方都无数人拼命往里面挤,我哈异地确实成功,威海专业垃圾桶,深圳300亩挤进去无数人,就是本部没啥人 congyun 发表于 2025-6-18 23:29
距离倒不是主要问题,肥城花了这么么多钱一个有用的能转化的项目都没落地,历史上没有一个异地研究院成功了 ...
北航杭州只要有本科生,就不会黄。今年已经是400多人的招生规模了。等再过几年,一届招生规模上千,那就和哈工深差不多了。 北航(书记(张军)和校长)和安徽省签的协议(安徽省委书记,省长都去了北航),设计图也是北航找人设计的,开始规划一年招生1000个本科生,光主楼建设就花掉10亿。
张军离开北航,项目就黄了,当时主楼建设超过60%,停止建设和继续建设都是十分尴尬。 北航这个学校是被吹起来,真实力应该是没有的
哈工大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高校异地建研究院就是骗钱的,除非招本科生,否则98%最后都会黄掉 本帖最后由 congyun 于 2025-6-19 09:18 编辑
Dil57707 发表于 2025-6-19 07:35
北航杭州只要有本科生,就不会黄。今年已经是400多人的招生规模了。等再过几年,一届招生规模上千,那就 ...
中外办招生人数最多占招生总人数的10% , 如果千人规模,我杭需要10000人的本科招生规模。 北航不到4000人招生量,中外办最多300多 。
很多我杭的精神校友们都是各种拍脑,以为学校搞专业招生的不懂吗,各种专项都有严格的上限要求,国专2% ,高专5% 只有独立的中外办才有独立招生名额,单独审批。如西浦,宁诺等 内陆建分校区如果没有当地省市财政支撑,会很难受的 浪费了,软硬件和人员打包给科大用作航空学院算了 青岛的是给山大了,有案例 北航的异地研究院是真多,而且好像团队规模很大 大专生不会连基本的新闻稿都看不懂
1,面向全社会开放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 长期不用浪费,需要盘活政府固定资产) ;
2 ,他表示,希望双方认真总结前期合作经验( 前期很失败, 是否还要继续) 在公文中 “认真” 的下一个级别就是‘ 督促“ 了, 精神吹子们 没见过几次公文 正常的 杜玉波没少搞钱吧。 yuquanshan 发表于 2025-6-19 11:11
按照你这种暗黑解读,中俄合作马上要归零?每次公报都有“总结经验”。
心理黑暗的人 看啥都是黑的。
...
因为有些人自以为很懂,觉得看了几份儿所谓“公文”,跟体制内的聊了聊就觉得自己是“业内”人士了,还是那句话,它们根本不在真正的GCD圈子里,不管是所谓的校地合作,对应科技与经济成果转化,还是ZC套现等等都需要ZZ勾兑的,牵扯到各方利益,非常复杂,它们这些连县委办水平都没有的是不可能明白的……不入流儿,也就在网上“显摆显摆”,实际生活中它们没有任何话语权和发言权 jiedy 发表于 2025-6-19 10:42
浪费了,软硬件和人员打包给科大用作航空学院算了
可以,批准了。
恭喜科大 bjbjyl 发表于 2025-6-19 11:51
因为有些人自以为很懂,觉得看了几份儿所谓“公文”,跟体制内的聊了聊就觉得自己是“业内”人士了,还是 ...
县委办?太高看他们了 哈工团闻着味就来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