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gr 发表于 2025-6-25 11:44:38

相比80年代,清北的生源是进步还是退步?

本帖最后由 wszgr 于 2025-6-25 11:44 编辑

80年代采用的是先报志愿,再高考模式。没有实力的学生根本不敢报清北,有实力也不一定能够考取,排名前15甚至20的学校往往能够捡漏,招到高考发挥不佳的顶级学生。


现在采用的是先出分数,再填志愿模式,清北往往能够捞到分数最高的学生。但这批学生是不是最有实力,还是只算高考发挥最好?这是一个问题。


如果采用先填志愿,再高考模式,他们还敢报清北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清北招到的更多是高考发挥最佳的学生,而不一定是最有实力的学生。


以湖南2024年理科为例。第1名到第1000名大约相差30分,平均到6门课,每门5分。对于总分150或者100分的试卷,这是一个合理震荡的分数。前1000名都有可能成为状元。

天乙贵人 发表于 2025-6-25 11:54:52

进步了,八九十年代还有其他学校可以争高分,现在没有。更何况清北应该比八九十年代扩招了,漏网之鱼更少了。另外清北对泛中九及以下本科生保研的垄断也很厉害,随着去美国收紧,会更明显。而清八九十年代经常有些省,比如前20名收到十几个,说明以前一样收得到最顶尖生源,只是下限比现在低。

mathboy 发表于 2025-6-25 11:58:08

进步了。现在清北还没高考就开始掐尖了

求实园 发表于 2025-6-25 12:36:19

本帖最后由 求实园 于 2025-6-25 12:39 编辑

肯定进步了。虽然有可能与考试发挥有关,但总趋势来说,清北那批顶尖高分,较能反映出真实考分实力,波动不大。另外差二三十分的,就考分来说,真的是有区别度的。但在未来成才上没什么区别,要不全国人才或大佬都按学校档次排列了。大国现在选拔“人才有点过分了,言必要清北,考分顶尖出书呆子的也不少,可能概率更大。

乖乖牛 发表于 2025-6-25 14:09:29

进了一大步,那时候前二十院校每年都有不少超清华录取线的,像协和临八常年超清北最高分。现在通过0志愿、掐尖平行志愿,清北基本垄断了高分生源。

yinjia2006 发表于 2025-6-26 14:41:04

30年前很多理科状元都是去中科大的。

热爱高校 发表于 2025-6-28 08:10:30

肯定进步了,现在成绩在前的学生肯定报清北,不报,学校还会动员你报,另外80年代,填报志愿是在高考考试之前,有些优秀的学生不敢报,导致状元还会花落其它高校

钻木取火 发表于 2025-6-28 08:20:52

我高考时是考前填志愿,平时第一的,报北大,结果出来苏州大学

钻木取火 发表于 2025-6-28 08:26:05

考前填,容易高估或低估。不合理。现在层次分明

钻木取火 发表于 2025-6-28 08:29:34

北大的下限提高了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6-28 08:41:56

平行志愿,促使各校走向了内卷的康庄大道

外卖小哥 发表于 2025-6-28 09:13:16

清北生源不能和八九十年代相提并论,甚至远远不如。在那个年代,清北和军校一样,不招复读生,且是估分填志愿,有实力,有冲劲的人,才敢填报清北,排除了一些唯唯诺诺小富即安性格的考生。现在呢?

wszgr 发表于 2025-6-28 09:42:44

外卖小哥 发表于 2025-6-28 09:13
清北生源不能和八九十年代相提并论,甚至远远不如。在那个年代,清北和军校一样,不招复读生,且是估分填志 ...

你说到点子上了。

当年考取清北的人都是自然状态下考取的,不仅有实力,而且有胆略,敢于冒险。

现在考取清北的基本上是培训班的作品,出成绩才敢报,没有冒险精神,很难有大作为。

明月高悬 发表于 2025-6-28 09:48:32

这个还用问,断崖式领先了。出了科大领先,之前与其他都是互有交错,最低分还落后很多的大学

爱荷 发表于 2025-6-28 10:29:37

一直是稳定的吧,招的都是全国最优秀那一茬。

乖乖牛 发表于 2025-6-28 10:51:36

外卖小哥 发表于 2025-6-28 09:13
清北生源不能和八九十年代相提并论,甚至远远不如。在那个年代,清北和军校一样,不招复读生,且是估分填志 ...

八九十年代不招复读生,俞敏洪是怎么在1980年三次高考进北大的?

从高考分数的结果论,清北现在垄断了各地高分考生,当年并没有。当年清北并不能像现在考后出分平行志愿大排队这样把各省状元、前百名掐尖尽收门下,当年考前报志愿不确定性大、有大小年,前二十院校多的去学生超清北线,当年协和临八常年碾压清北最高分。复旦、人大、科大每年多的去了能上清北但报考复人科,我的数学老师的儿子稳定在高考大省前几,必上清北,但因为他父亲毕业于复旦数学系,所以他一心考复旦,换现在,都能成新闻了。

还有不少清北好专业没上去,也是超高分数,但直接落到了二本,因为当年不少重点院校不收二志愿,如果考分不够清北专业、服从分配填报或二志愿填报不当,就直接掉到二本了。

wszgr 发表于 2025-6-28 10:58:32

乖乖牛 发表于 2025-6-28 10:51
八九十年代不招复读生,俞敏洪是怎么在1980年三次高考进北大的?

从高考分数的结果论,清北现在垄断了各 ...

当年考清北不仅需要实力,而且需要胆略。此外,当年考取清北的都是自然状态下学出来的,没有培训班加持,是真正的优等生。

现在考取清北的一方面胆略不如当年,另一方面学业有培训班加持,一旦离开培训班,立马原形毕露,没有后劲。

panchow 发表于 2025-6-28 11:06:24

从分数及排位角度看,远超80年代;从质量看,远不如80年代。

第一,80年代包分配,如中大复旦等,基本垄断本地状元,但现在这些奔着就业去的人,基本都去了清北。所以说,从分数及排位角度看,生源远超80年代。

但是,奔就业去的人,“谋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成就会远不如80年代那批:有勇气,肯为自己的梦想冒险,而且还有能力(当时招生少,能上清北,也是塔尖上的)。因此说,清北现在的生源远不如80年代。

还有很多其他例子,如各时期的外经贸、北邮、财经大学,或者可以加上人民大学,几乎都是奔着就业去的,“小富即安”,出的人才远匹配不了她的收分。

不过,因为现在招生数量的原因,清北还是能招到不少为梦想而报清北的学子。

panchow 发表于 2025-6-28 11:06:38

从分数及排位角度看,远超80年代;从质量看,远不如80年代。

第一,80年代包分配,如中大复旦等,基本垄断本地状元,但现在这些奔着就业去的人,基本都去了清北。所以说,从分数及排位角度看,生源远超80年代。

但是,奔就业去的人,“谋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成就会远不如80年代那批:有勇气,肯为自己的梦想冒险,而且还有能力(当时招生少,能上清北,也是塔尖上的)。因此说,清北现在的生源远不如80年代。

还有很多其他例子,如各时期的外经贸、北邮、财经大学,或者可以加上人民大学,几乎都是奔着就业去的,“小富即安”,出的人才远匹配不了她的收分。

不过,因为现在招生数量的原因,清北还是能招到不少为梦想而报清北的学子。

panchow 发表于 2025-6-28 11:06:48

从分数及排位角度看,远超80年代;从质量看,远不如80年代。

第一,80年代包分配,如中大复旦等,基本垄断本地状元,但现在这些奔着就业去的人,基本都去了清北。所以说,从分数及排位角度看,生源远超80年代。

但是,奔就业去的人,“谋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成就会远不如80年代那批:有勇气,肯为自己的梦想冒险,而且还有能力(当时招生少,能上清北,也是塔尖上的)。因此说,清北现在的生源远不如80年代。

还有很多其他例子,如各时期的外经贸、北邮、财经大学,或者可以加上人民大学,几乎都是奔着就业去的,“小富即安”,出的人才远匹配不了她的收分。

不过,因为现在招生数量的原因,清北还是能招到不少为梦想而报清北的学子。

panchow 发表于 2025-6-28 11:20:32

不要说80年代,就是90年代初,在广东读一个华工应数,就能去珠三地市各级人民银行、证券公司。

读个暨大经济金融,就能进各大证券等金融机构;读个新闻就能进各地市电视台。

读个中大中文、哲学之类,省直市直随便进(早期人民大学也是这样,广东省直很多她们的人)。

这个时候,冒着巨大风险(第一志愿上不了就要去很差的学校了),都要去清北的人,真的是为梦想而努力呵。

可以说,80年代的清北,都是些有梦想的人。

乖乖牛 发表于 2025-6-28 11:34:01

wszgr 发表于 2025-6-28 10:58
当年考清北不仅需要实力,而且需要胆略。此外,当年考取清北的都是自然状态下学出来的,没有培训班加持, ...

你要说后劲、闯劲、胆略、韧性,咱不好说。我上面写了,仅就高考分数这个结果论。

hb3035 发表于 2025-6-28 11:39:43

80年代生源清北落后科大,与其他高校有交叉,现在是断崖领先。

爱荷 发表于 2025-6-28 12:03:17

出分前填志愿,那不是真实生源,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漏洞,骗几个高分学生而已。

NKU 发表于 2025-6-28 18:30:44

清北现在断崖领先了。不是说清北多厉害,而是学生本身就厉害。

哈程大 发表于 2025-6-28 21:31:38

考的好了就报清北,考得不理想就算了,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相比80年代,清北的生源是进步还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