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荷 发表于 9 小时前

转:北大经管学科为什么不合并。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北京大学有经院、光华、国发院、汇丰这些学院,而不是合并成一个统一的经管学院。其实,这是因为在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上,经济学和管理学差异太大,合并根本行不通。这不仅是北大的问题,实际上,国内大多数高校面临类似的困境。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虽然有交集,但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要求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放在一起进行评判。
以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为例。管理学院更看重的是国际知名的排名,如UTD24、FT50和ABS四星,这些榜单侧重的是管理学领域的顶尖期刊;而经济学院则注重的是Econ Field Top这样的学术期刊,它们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在学界享有极高的地位。除此之外,本土博士的数量也会影响学院的评价,尤其是在中国,很多院校会对中文期刊的发表给予很高的重视。
这几大势力互不相让,各自有各自的标准。管理学界认为UTD榜单最为重要,而经济学界则认为Econ Field Top的期刊更具挑战性。至于国内的土博群体,则常常觉得《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这些期刊已经足够强大,且影响力不逊色于国外的顶尖期刊。北大的每个学院在这方面的策略不同,虽然都注重学术成果的发表,但各自侧重的领域却有所不同。
例如,汇丰和国发院最看重的是Econ Field Top,它们属于典型的传统经济学流派;而光华的应用经济学系则更注重国际一流期刊的潜力,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他们要求招聘的教授具有发表Top 3期刊的潜力,但在其他领域,UTD的期刊也被认为可以接受。这使得光华在某种程度上更偏向于管理学的思维方式。而经院则给予中文期刊相对较高的比重,虽然也招收海外博士,但他们为本土博士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清华的经管学院基本上是以经济学为核心,其他学科则在其影响力下相形见绌。
更有意思的是,许多国内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完全按照UTD和FT的标准来评判,而这些榜单对经济学的评价并不友好。事实上,如果一个学院将经济学和管理学混在一起进行评估,那么它很难吸引到真正优秀的经济学博士。毕竟,对于那些在经济学顶级期刊《JDE》上发表文章的人来说,发表一次就足以获得ABS 3星的评价,而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有个例子就是北航经管学院,这个学院偏重管理学,曾经发生过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北航领导认为,像《ECTA》或《JET》这样的期刊并不重要,甚至纠结于朱胜豪教授的署名问题。这样的做法显然忽视了不同学科在学术评价上的差异。
所以,为什么在国内,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必须分开?这是因为如果把这两个学科混为一谈,就无法吸引到优秀的经济学博士。尤其是在国内,很多高校的领导更注重的是学院领导的话语权,而非专业性。要想突破这种限制,唯一的方式就是让每个学科独立发展,让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得到充分尊重。
从整体来看,国内高校存在三大流派:传统经济学流派、管理学流派和中文发表流派。有些985高校甚至设立了独立的海归学院,例如西交经金代表的是本土经济学流派,管理学院则是偏向管科流派,金禾则代表海归经济学流派。也有一些高校,像清华、复旦和上交,已经设立了独立的金融学院。这些学院之所以独立,根本原因在于各自学科的顶尖期刊实在太难发了。经济学领域的顶尖期刊,不管是Top 5还是其他领域的顶刊,都远远不如金融领域的期刊具有竞争力。所以,金融学院的建立也是顺理成章的。
归根结底,经济学和管理学本质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即便它们在某些领域有交集,但因为研究方法、学术规范、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依然无法合二为一。我们不能因为管理学用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就将它们放在同一个学院里去评判。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只有更加细化和具体,才能真正反映每个学科的独立性和特质。

Mxo 发表于 7 小时前

这篇文章核心还是强调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差别,从而论证为什么不合并,但其实还有个更简单的理由:大佬太多,都想自立门户,所以干脆让他们一人带一个学院,良性竞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北大经管学科为什么不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