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计算 号称“打破冯·诺依曼”架构,运算与存储分离。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 于 2025-10-19 17:40 编辑那项目号称“打破冯·诺依曼”,运算与存储分离,这听起来,就像是给电脑做了一次,极为大胆的“换头术”一般。不过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其内核竟然是,由加拿大小哥开源的bVNC,并且代码注释都未被清理干净。评审专家,那几十双犀利的慧眼,仿佛齐刷刷地“失明”了。这只能证明一件事:一旦光环亮起,甚至连看似简单的,复制粘贴这种行为,都能被说成是原创。 "透明计算"理论宣称实现了运算与存储的分离,是对主导计算机领域六十余年的冯·诺依曼架构的首次突破。但这一表述很快遭到计算机专业人士的质疑。批评者指出,所谓的"透明计算"在技术实质上与早已存在的远程桌面、云计算等技术并无本质区别,而关于"颠覆冯·诺依曼架构"的表述更是夸大其词。

更严重的指控涉及学术规范问题。有网友发现,项目组公开展示的原型系统代码疑似来自加拿大工程师的开源项目。尽管该工程师后来否认了抄袭指控,但这一事件暴露出项目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力的实际状况——在计算机领域的核心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几乎找不到对该理论的引用和讨论。
中国计算机学会在获奖后发布的建议书具有特殊意义。这份文件虽未直接质疑"透明计算"本身,但明确指出国家科技奖评审受到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学会列举的问题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直接参与评审,相关领导担任评审委员会负责人,缺乏有效的评审监督和申诉机制。这些批评直指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核心缺陷——政府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裁判员,还可能成为利益相关方。
争议的另一个焦点在于张尧学的特殊身份。一位在教育部掌握高教资源分配权十余年的官员,同时也是参与国家科技奖评审体系的关键人物,其主持的项目能够获得多年空缺的一等奖,这种情况本身就引发了关于利益冲突和评审公正性的质疑。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存在直接的违规操作,但这种权力与荣誉的叠加,确实损害了学术评价的公信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