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2-1-30 22: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hread 发表于 2022-1-30 22:25
6 ~' e j! M N# X3 r w) D陈平原:大学寻踪——暮春时节陕西行-国务院参事室 (counsellor.gov.cn)% G0 S) \7 `) `7 _) \2 h
4 D. J" i* ^; E% v
陈平原(北大中文系教授): % d1 z# B- O6 j
首次高考:陈平原的作文登上了《人民日报》 (51test.net)- V8 Y7 |; b3 o1 V
陈平原1977年高考作文成经典范文 发表在《人民日报》 (pku.edu.cn)5 q, L+ l7 p" l# @' g9 g
) S. h* r) r2 w+ q3 c3 a+ M' q. m5 [4 e( f* T# L) S
& b% ] C/ q' _% i! Y5 @3 K/ X - S. \. j9 j% E5 [+ s
( b4 P, Y( O$ N) N6 a$ f
, j) S; A6 `1 F) X: ?, l
本文原载于《文史参考》6月下,原标题为“1977恢复高考,我的命运我做主”$ U7 ~& T* }' d8 ?
& n0 q3 m& u$ V+ K! t/ R 1978年4月7日的《人民日报》有一个特别之处,这一天的报纸三版刊登了一篇高考作文,作者是广东潮安县磷溪公社考生陈平原。当年的高考作文,《人民日报》先后选登了三篇,陈平原是其中之一。
: V3 d; T5 r) a+ m8 D- D6 w: Z
g8 E3 J' j& }2 [5 N& u/ ^ 1977年冬天,23岁的陈平原和570万中国年轻人一起,走进了久违的高考考场,这场本该一年一度的考试距离上次开考,已远隔了11年。1977年的这场高考是“文革”十年久旱后的一场知识界的甘霖,中国知识分子积压了十几年的苦闷,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里释放得淋漓尽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次成为整个中国的社会风尚。 a2 x8 Q, H+ D# N0 D& h6 }5 ?
- V, }; }5 a0 H 2011年春天,记者来到北大中文系这个古香古色的小院,拜访如今已是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陈平原教授。1 [4 S+ T9 M" S
+ ]4 O: E6 G3 U! `
“作文写得不好,考场历来不出好文章的,”如今回头看那篇曾经轰动一时的高考作文,陈教授只是挥了挥手,一句轻描淡写,转而却说:“但高考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
* I' C3 Y/ v# Z: t8 z. p
7 Y9 o! @: Q; R 这篇作文见报时,陈平原已是中山大学的学生了,天之骄子,“当时戴着校徽上街,总有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们这一代人,对恢复高考这件事情看得特别重。如果不是凑巧在这个节骨眼上考上大学,日后很难有办法出头的。因为你的眼界,你的经历,你的学识,甚至外在的条件,都决定了你很多事情不可能做。”' P0 B. O+ O$ Q' w5 M, `6 E
! g, V! v U) q8 s6 n1 ]. r; Y
8 E2 f2 m2 e% m+ b: g1 E2 [! W `+ p9 f8 x8 l.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