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落地!+ P. G, _2 X- ~8 B6 E+ G/ ^- m
) s% ~* A2 I5 C! \# q& X
, M( \, s0 K; x6 ~6 z
3 f, ^& q) M, c/ T$ q# h同济大学携手地方推进有组织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迈出又一实质性步伐。今天(12月14日)下午,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落地,首批15个教授工作室入驻,同济大学发起、由沪上10所高校组成的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同时成立。% @+ M) W# T7 i. C: @+ g( r8 Q
3 g' {" S- b# y4 l& C2 |7 G; }
$ X2 c! g/ ` S
" F+ C5 |! [( i7 N- g- g4 q图片
% H5 `' S: X: u3 o4 C8 \- e4 t; v6 k
- L" P) O, W. ?8 M. s.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正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上海交通大学总经济师王光艳,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健,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王慧锋,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德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王岩松,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洪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庄晓晴,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副部长杨明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总经理(部长)沈夏英,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娄永琪,同济大学校董、同济校友产业联盟副主席、上海临港同创谷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毛蔚瀛等出席揭牌和成立仪式。
g$ e. k/ J( R9 Q6 w7 i+ t( R; C( i0 d
图片
$ r1 S: ?- L7 P8 i! F/ e4 }; r) `# R. ^* W0 n' K; u
# v2 X; O/ K2 _" d5 f' }+ i
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成员高校代表,各企业部门、同济大学职能部门和学院、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部门、万祥镇、临港投控集团等负责同志,以及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师生代表参加。8 c" ~$ n! k2 Q0 I3 P3 K
- r& s$ p$ w7 `& B4 Z, Q, N7 Q/ k2 N! T2 @
图片3 @9 {. X% I3 w( N" K v2 [5 s, J
/ e9 ^5 F) N9 `+ U$ ^% J5 a5 P
& ^' v( k( d2 U陈金山致辞表示,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和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着力把产教融合作为新片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化与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全面合作,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科创平台和办学项目,极大地提升了临港新片区的科创能力,有力推动了前沿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的正式落地,为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创新创业之城、实现第二个五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新片区将秉承最大的诚意,以更加精准的政策、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优质的服务,全方位支持好创新学院的开办和发展,支持好联合体,为上海产业发展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I0 \/ d O4 [1 A% _. G
* ]/ y/ |$ }8 _3 i4 J4 |' x X
& ^ X$ y* W: N. m, ]图片, Z* h# f. p8 L( z; M% F+ q
8 L0 x$ d# |6 T& N7 ]8 {. E: r: p. N0 |
; b# m6 E, y3 X6 h/ F' j1 b6 @方守恩致辞表示,同济大学有着百年工程教育的积淀和传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创新人才。近年来,学校全面加强与头部企业和地方的协同合作,持续推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的成立,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度对接上海市“五个中心”建设重大需求,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在市教委的支持指导下,学校同时发起成立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希望发挥上海市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势,共同谱写上海地方工程教育新篇章。
' X a% O2 ^/ p/ V" _! Y* y5 z$ X1 m6 c
4 d$ F5 W" I- w& y5 z" Z
图片0 v0 h8 ?' p F- B5 ?
+ {& I9 X# w: L* L N* r0 ], s, G: W- r, N" q0 X
陈金山、郑庆华共同为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揭牌。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由同济大学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投控集团三方合作共建,将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学科交叉、新兴学科和临港新片区优势资源,聚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以“项目制”为牵引,与一流企业工学交替开展有组织和特色的工程硕博士人才联合培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打造“校-产-城”协同共生的新生态。6 `; x2 ?! G$ p- _6 G
2 I# A3 ~8 W! U8 C3 l* W6 U# {) ] y
' M+ H) x/ e3 ~ X: n$ N; c创新学院坐落于临港新片区103国际创新协同区的科创总部湾,整栋研发楼共有10层,规划出大师中心空间、教授工作空间、学术创新空间、创业辅导空间、展示培训空间五大空间体系。目前,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5家理事单位中的12家央企国企已入驻临港,并成为学院第一批重点合作企业。学院还将积极与临港新片区其他属地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人才联合培养。学院现已设立智能建造、智慧能源、智能制造、金融安全等18个人才培养领域,首批15个教授工作室、100名硕博士研究生入驻,30余家企业提出重大工程需求,已匹配人才培养科研专项课题,成为一个企业与高校物理空间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
( j' I1 A5 S' ~
$ B. `. e; I1 m; H( Z" a0 S8 d' i
9 r* k; D5 y" M: _# p图片
6 t* |9 y+ \0 s, f# z S* f3 l3 V0 F" ?0 f/ P; |
( O/ Z# x1 S! r c; T会上,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成立,包括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10所高校。联合体将推动这些高校学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产教联合行动,促进上海市域高校与一流企业深入融合,形成更加广泛的协作网络,为强国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
5 O8 `: }5 Z9 M7 T2 v: C# K. o# R
$ ]& A" d& B9 J' r1 \8 f& s( i
图片
0 A' _; H9 Y. e" L: _0 [; ~9 X+ ^0 U7 W2 O# ^
- \# o! M3 c2 j1 p, v! [' G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首批15个教授工作室签约,这些教授工作室涵盖同济大学不同学科,将成为创新学院创新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阵地。) U2 B2 j. x' G) o+ c% m
; v ` n& B7 c: |
6 D0 @3 d6 s; |+ D) C x& b
图片% c0 o; U& @8 Q7 n. H
, {5 V7 f" x) [7 u& z
, k: E- N1 G+ e7 x8 v7 Y上海临港同创谷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万祥镇人民政府、临港投控集团三方签约共建临港·同创谷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将为入驻临港的同济学子铺平从大学校园到科技园区的最后一公里。临港同创谷将围绕万祥镇的特色产业需求,联动临港投控集团倾力打造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与创新创业的融合。
5 X% \6 |1 M" @( T0 q4 U
) J5 M' s e M5 c图片- ?6 Q6 S, ]" C: \$ W7 C* V
5 }. \' ]. S3 T( f1 [
揭牌仪式结束后,方守恩、郑庆华,以及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各高校领导来到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实地参观了首批入驻的教授工作室、学术创新空间等处。
$ A0 c: c8 B( f: v' J& c8 S. ^( @0 i( b z0 J3 T! o9 P
6 g, _7 N1 L3 E. e
应时代之需、国家之需,同济大学自2023年6月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以来,有组织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进展。2023年9月,学院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学院聚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面向企业实际需求,大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与企业构建“四共”(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四通”(校企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机制,共同培育卓越工程人才。已设立107个产教融合基地,涵盖104家企业、22个专业学院,同济大学“关于企业课题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不久前获全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优秀案例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