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52|回复: 5

国防科大空天科学学院

[复制链接]

高级战友

Rank: 4

7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4-12-28 11:4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起源于1958年钱学森倡导成立的“哈军工”导弹工程系,是开创新中国导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先河的单位之一。
5 c# f6 i; v" O! ^# z) l8 `  I! t7 _. z$ P! a' F4 a
1958年成立“哈军工”导弹工程系。: m* o$ Z! h" _( J
+ A5 T- r0 Q4 G# T& `
1961年改称“哈军工”火箭工程系。9 V1 L5 H" ?3 h$ Q8 E+ V" e
2 F0 D; j8 W! q4 F2 I* I: [
1966年改制为哈尔滨工程学院火箭工程系。" h9 E6 Z$ S/ [2 V
. s- O) I; F1 _
1970年随“哈军工”南迁长沙并更名为长沙工学院火箭工程系。" w6 a! r! M; ?6 j+ l# m

" {1 Z1 s$ a! h5 _6 M2 q- ]1971年成立长沙工学院一大队。, i3 X9 M/ X* d4 R$ h7 O: z/ U7 V

: N. m1 }: z  P! \1977年改制为长沙工学院飞行器工程系。
7 F3 ^3 x" c3 }: A, u5 v! T0 c# k$ u4 z3 f+ J& ?. Y
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力学系兼研究所。( C' S1 ~# Y& m$ I5 F  O) p, ?/ }

! b$ ~3 C! R8 G3 m- ~8 i# K1985年更名为航天技术系兼研究所。0 J. O" j" Y2 z9 v) j1 Z# c

. t* M# }8 m6 K1999年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技术系兼研究所、材料工程与应用化学系兼研究所以及自动控制系兼研究所飞行力学教研室合并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7 @8 I, z4 W% r5 F

8 \( o/ x  G8 u) p. B* @2012年更名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5 w. \) c) y4 d8 E3 u! F$ Q2 T# c3 T8 k" h( ]# q  U3 [0 q- v3 `
2017年调整组建为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 L' S; r/ U% Z5 s; F0 r

高级战友

Rank: 4

7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8 11:4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6年薪火相传,学院牢记使命、奋进一流。始终坚持制胜未来空天、建设航天强国,以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紧紧围绕空天飞行器、导弹与火箭、军用新材料等特色优势方向,大力推进高素质新型空天人才培养、高水平国防科技自强自立、技术与军事深度融合、空天与智能跨域交叉,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已具备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高峰的实力。
3 h7 c: t% V" z- r! `

高级战友

Rank: 4

7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8 11:5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6年薪火相传,学院桃李芬芳、硕果盈枝。始终坚持为党育才、为国树人、为军铸将,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培育了一万余名德才兼备的空天领域工程师、科学家、战略家和指挥员,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拥有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等为代表的两院院士12人,取得了“千生一院士”的育人成效,培养了以15位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正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为代表的一大批航天领域杰出人物,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空天领域“人才森林”现象。

高级战友

Rank: 4

7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8 11:5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院取得了我国军事航天相关研制领域多个第一,部分领域在国际上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截止2020年,获得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的国家级奖项16项、省部级奖项300余项。' \+ r' @- N' t9 P4 a# R) t3 D0 ^

高级战友

Rank: 4

7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8 11:5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66年薪火相传,学院钟灵毓秀、名师荟萃。始终坚持“领军人才+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曹鹤荪、周明鸂、陈启智、庄逢辰等为代表的一代名师奠定基础、树立根本,以周建平、王振国、于起峰、邓小刚、李东旭、陈小前等为代表的科技帅才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锻造了一支晓于实战、又红又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凝聚了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现有两院院士9人(含双聘),博士生导师70余名,涌现出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0 Y9 E; ?9 t& J

高级战友

Rank: 4

73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5-16 14:0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友校想Pk导弹方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有点儿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24 12:31 , Processed in 0.0279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