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2-25 10:5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荷 发表于 2025-2-25 10:20
所谓某某要不是死早了,肯定诺贝尔文学奖,某某成果要不是功劳分不清,早就是诺贝尔*奖了。这些自嗨的少点 ...
2000年,曾担任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评审主任的瑞典科学院院士爱克斯朋,向李政道博士揭开了这个谜的谜底。
原来当年瑞典皇家学会曾经郑重考虑过授予赵忠尧诺贝尔奖,没想到当时有一位在德国工作的女学者,同时她也是位物理学家,在一篇文献中报告她的实验结果与赵忠尧的观察结论不同,并对赵的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这件事在瑞典皇家学会内引起了争论,为慎重起见,他们决定放弃原来的意见,不授予赵忠尧诺贝尔奖,而把该奖项授予了赵忠尧的同学,晚于赵忠尧两年才发现正电子的安德逊。
几年后,多位物理学家终于证实,赵忠尧的实验和观察是完全准确的,而那位提出疑问的女物理学家是由于设备灵敏度不够,才造成了错误的观察,导致她的实验结果与赵忠尧的不同,并且混淆了视听,影响了科学界对赵忠尧成果的评价和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