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结论,国家实验室的底线是不与高校争名、不与企业争利,否则必然失败烂尾。
# `( F) f4 X6 Y. q0 f# i- w7 p- a& I4 O" X4 a* c0 ]
关于国家实验室的建设,我在这个坛子已经零零总总说了一些,我把我之前的观点再汇总一下。
$ @+ d' e3 @+ L+ f* V$ R$ Z首先谈历史:6 E2 P7 G" P! V# @' D$ |# J/ G' f5 d
1. 最早的国家实验室名头始于八十年代,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形式呈现。发现不行,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4 b4 ?8 a* M w [- Q- z( _
2. 本世纪初,国家实验室再一次提及,发现还是不行,于是便有了现在的国家研究中心,那些还没去(筹)的就自求多福吧。 f# H7 @# A: s
3.疫情后,新一轮国家实验室正式获批。前后已批了两轮,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第一批是由上而下指定的,集中在三大区域:北京3上海3广东2。上面意思也很清楚,把名额给到这些发达地区,让他们先去试验看看效果。如果大家去看下这几个国家实验室刚获批之后的研究方向,你就能很清晰的看到一个事实:大杂烩。每个实验室都想把跟自己稍微沾点边的往自己里面塞,于是便导致这几个实验室研究范围出现了交叉重复。一看就知道是上面给名额,而下面报研究方案上去。
" H( A3 y/ y( L4 _' t% P& K- `/ _/ O# W7 C2 L8 U, j; M g
% m& h) {+ \ Y! S7 w! c1 e
第一批国家实验室存在什么问题呢?第一批实验室本质上还是八十年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本世纪国家研究中心的Plus版。几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凑在一起搞个国家实验室,几个研究方向凑在一起申个国家实验室,背后的高校和中科院背景浓厚。
0 Z, [; B9 D% L2 C6 ^; f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困扰阻碍国家实验室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即国家实验室靠什么生存下去,如何聚集全行业的力量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问题等等。/ `' p- @7 u; u+ O% G& _9 A2 s
: H) | Q6 f: j( I3 J
当然,第一批国家实验室也有以企业为主的国家实验室,比如怀柔国家实验室。
9 d: o* ?: E) ^- t* F+ F( W4 z( r* {8 N- \2 m4 B2 N
所以我们很清晰的看到第二期国家实验室就基本以企业为主,至少企业愿意给钱且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干出点事儿。那么第二批国家实验室的问题在哪儿?封闭性太强!产业很难产生外溢效应。造船的、造发动机的,这些方向很受局限,经济产值偏低,很难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而且不管批不批国家实验室,他都要建设。关键是批了国家实验室,你仍然是投进去10块钱,可能也就收获了11块钱,搞不好还亏钱。那这样国家实验室获批的意义在哪里?
/ B6 U( W4 c; o# ]7 l' V" a, c& Z7 L- W
所以我很早就讨论说,要有第三批国家实验室,来倒逼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实验室改革。
, B9 A, d' _$ N1 K+ E# k" Q. k
% I2 B% y. E0 B, d/ H; |8 _7 P) m接下来,进入新的正题,谈一下九峰山实验室的建设进展。九峰山实验室是湖北省实验室,聚焦化合物半导体领域。
7 f1 ]" ?& v2 _7 _* ^3 c7 e P+ y" e5 ?
首先他的第一大亮点是,他的管理团队来自企业(外企和民企)而非高校国企。但是,他们又有非常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投资、证券、理财从业经历,以及非常宽的全球视野和团结合作能力。我了解到的很多是从欧洲、美国、新加坡、台湾回来的,而且很多在头部企业工作过。( p$ e6 W3 m a( h. Q5 g
* r; N7 y! I; L; ^ r( j$ o我们以前总有一个观点:高校科研人员甘愿做冷板凳、企业的都是赚快钱。我认为这是高校部分人员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事实上,高校里面有大批量搞短平快刷论文的,投资、证券机构却有不少十几二十年扎根在一个产业的。这群人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某台设备、某个技术的原理和细节,但是他们对整个产业的上下游发展情况、对技术和装备的市场价值的估测、以及相关细分市场优势企业的熟悉程度,都远非高校那群人能比的。用“坐井观天”来形容高校一些人是完全不为过的。. c1 `" m& X6 [+ q
2 D2 S7 y6 D9 s" l; a0 \- ]: t6 i不了解熟悉市场尤其是细分市场,就大谈特谈卡脖子问题,就开始盲目投资,那无异于隔靴搔痒,甚至会头痛医脚。3 Q. h, H9 ~$ t; U, i" ?% P
( y- H V7 d' r, X! `
九峰山实验室的第二大亮点,也就是他的核心优势,就是我一开始就提到的:他不与高校争名、不与企业争利。他做了高校不能做、企业不愿做的事情。那就是专利孵化、产品中试与小批量产品试产。技术专利来自哪里?高校和科研院所。九峰山实验室就是通过内部对各种技术的潜在市场价值进行评估,然后上门谈合作。当然,不是所有技术都尽善尽美,会有改进和迭代的过程。九峰山实验室是有一个Fab的,可以提供真正的工业生产场景。一旦技术成熟,在九峰山实验室能够生产出产品并实际检测通过,九峰山实验室就把该套技术出售给相关公司。" p5 b* U2 m' |. o
+ @0 u1 |7 `3 ?4 K
如此一来,高校里面有价值的专利得到转化,九峰山实验室也赚到了钱,行业的问题也解决了。这才是国家实验室应该有的范本,也应该是未来国家实验室改革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