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校力量”组第一!厦大电子学生团队亮相央视《赢在AI+》
" Q! O- }* m$ X H2 ~" v0 s6 K2025年05月13日
/ c, Z9 A% G1 M. b/ x
/ C$ G; E6 U9 X+ Z5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打造的大型纪实创投节目《赢在AI+》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及央视频新媒体矩阵同步播出。本期聚焦“高校力量”,来自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携研究成果逐一登场,以青春之志描摹2050年中国AI的壮阔图景。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朱锦锋教授指导的迪力芯科技团队,历经激烈的线下线上多次路演,脱颖而出,获得“高校力量”组第一名。- B6 G- ]; D7 L1 @ O! D# r
/ u; D8 v+ K2 M) t5 k& N0 J一只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德州的龙卷风。在陈凯彬、李法君、谢奕浓眼中,闪光的蝴蝶翅膀正掀起一场医疗检测的革命风暴。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他们发现,蝴蝶翅膀呈现的绚丽色彩,是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对光的反射。利用这一纯物理光学机制,他们研发出病理界的“拍立得”,在不损伤病理组织的前提下,借助AI技术对肿瘤病理结果进行虚拟染色,将检测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5分钟,体积缩小至1/10。在生命的紧要关头,轻薄的光学载玻片以微小之躯,为患者和医生争取宝贵的时间,带来新的希望与可能。3 k, I# X' B' Y/ c
7 Z$ L) T J& ]& q. M
他们的精彩表现不仅赢得了专家评审的一致好评,也吸引了众多投资方的关注。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盛希泰在点评中表示,“AI+医疗”无疑是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他指出,迪力芯等参赛团队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潜力方面表现突出,令人眼前一亮。这些团队将前沿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带入现实应用,真正解决了实际痛点问题,生动诠释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时代价值。最终,他们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在场院士专家、行业领袖、知名投资人的高度认可,以87.2分的出色成绩,获得“高校力量”第一名。
- {% Z* s2 \: Y2 K. g: s
, e, y! [0 U& a7 ?, o6 u/ H- |: Q+ a Z' h
项目简介:- g( \/ E8 }. [: R1 }( |& r, ? O
8 c. ?# G* z% P$ l
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诊断技术快速发展,生物芯片、组织切片、纳米探针、荧光标记等技术成为了新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应用的热点,涌现出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基于此,该团队研发出一套更适用于现代医学智能化的组织切片成像系统,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云端数据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多实例的机器学习,自动分类、分析组织切片图像,辅助病理医生更好更快地进行组织切片的病理分析。% y- G+ i9 c9 w: H1 r
+ M# d: x7 Z. f7 d团队于2020年起在厦门大学朱锦锋课题组实验室和集成电路平台开始研究,最初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开始,由黄余前、陈凯彬等同学组成,横跨了电子、医学、计算机三大学科。经过多个实验室的共同努力,团队于2023年研发出微纳光学组织切片成像系统。提及项目初心,陈凯彬坦言“我们团队的项目并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在发展专业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关注社会热点,拥有宽阔的视野,将自己的所学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为解决癌症组织切片检测的痛点下苦功”。在朱锦锋教授的带领下,团队从最初的研一小透明团队,实现了从0到1的过程。
% \( [( G+ V6 B4 Z
! D* r& }* r( f( k4 f在研发设计作品时,由于横跨大量学科,陈凯彬需要奔波于不同的实验室,面对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与数据分析的困惑,从未言弃。在这段充满艰辛与汗水的旅程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默契配合,共同努力、互相支持,实验设计的精妙构思、数据分析的严谨细致、演示汇报的流畅自如,每一名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图,每一步齿轮的转动都推动着团队的前行。
. j& F: V! A. n2 y% b' a' H. U' Y0 I7 T
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团队多次斩获佳绩,获得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特等奖、企校协同创新创业全国一等奖、第十八届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中国第十届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 V8 e, r1 n7 t$ }% K- X& i
# R9 E( e9 k: u8 \' _5 n8 o
: h& V- m c/ L) U8 P" l7 R
6 y: s( s I% d
# @* B% @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