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系渗透战实现整体突防,隐匿潜进夺取对手的体系信息权。
从传统的侦察敌情动向迈向渗透作战体系,是联合作战迈向体系作战的里程碑。
鉴于作战体系是由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三个域组成,物理域指陆海空等有形的封闭空间,信息域、认知域指网络、数据、电磁、心理等无形的开放空间,其中信息域向下连通物理域,向上连通认知域。
所以,信息化是双刃剑,全军一张网带来连通性优势的同时,也带来被渗透的条件,体系作战正是利用信息网络的连通性,实施渗透性的网络侦察、太空监视、电磁探测行动,从而掌握物理域的作战系统和认知域的决策系统。
目前,军语正在发生新一轮更新,从目标探测预警侦察迈向目标渗透,智能化。作战“C4ISTAR”系统比信息化作战“C4ISR”系统多出“TA”两个词,分别是目标采集与获取,预示目标渗透的新作战机理,即把对手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系统作为渗透目标。
为此,渗透超越感知,运用间谍软件、间谍芯片、网络黑客、病毒、数字解密、电磁追踪器等渗透手段,跳出从外部进行人力侦察、物理侦察、信号分析的传统侦察视野,从网络、太空、电磁等开放空间全域渗透对手的侦察预警系统、情报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后勤系统、武器系统,潜进对手作战体系内部掌握体系内网络和系统、武器装备的位置、状态和信息。
同时,这也刷新了突防概念,传统突防是陆海空常规兵力以突击方式,运用火力和机动力,从外部摧毁和占领敌人防线上的若干关键支撑点,打开突破口,而体系渗透战是以渗透方式,一点渗入则大面积传播,从对手作战体系内部进行悄无声息的整体性突防,而且基本是在和平时期和战前大规模展开。平时潜伏,战时唤醒,由此把制信息权的概念从战时的战场单向透明拓展到平时的作战体系单向透明。比如,俄乌冲突中美国时常能准确预判俄军战事发起、突击方向、打击方式和战局推进,这要归功于对俄军作战体系的渗透,当然,这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靠特工打入俄内部去获取情报,而主要是靠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来获取战场情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