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69|回复: 18

复旦科研院徐晓创:复旦今年在CNS上发表了20篇论文

[复制链接]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6-14 08:2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旦大学科研院执行副院长徐晓创告诉记者,复旦大学今年以来在CNS上发表了20篇左右的论文,其中大部分成果都在研究中引入了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工具。与之相关,学校近年来构建的电镜中心、智算中心等校级科研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也为科研范式的变革提供了基础,“这也是科研成果爆发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08:2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上海高校在三大国际顶刊发文数创新高,是科研实力提升还是又一轮“论文竞赛”?
4 k' v! j  ^0 y  b" r3 X% `1 ]
) ?  ?2 s  x' @% K! k, Q2 k文汇报 2025年6月9日) ~2 h: _4 G. N( U, w

. Y) \! |7 q/ ?8 A
# x2 }/ m( u( m: S8 \图片说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毛颖团队与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冯建峰团队联合攻关的交叉研究成果,登Cell杂志2025年开年封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08:2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前5个月,沪上高校已接连在三大顶刊《细胞》《自然》《科学》(CNS)上发表约50项科研成果,发文数刷新近年纪录。其中,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校第一作者的CNS论文就达28篇。与此同时,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机构编制的nature论文指数近日也正式发布。结果显示,2024年前20名上榜的科研机构中,中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超过半数。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5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6-14 0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以第一单位统计的就是混淆视听。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13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6-14 10:0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水手 发表于 2025-6-14 09:41+ c. a' c$ q) C& y3 |9 k- t! c
不以第一单位统计的就是混淆视听。

/ l" O( \1 s  |0 D3 {+ v你不能这样说,ni指数之类的,也不是都是第一单位的,你不照样统计了?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13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6-14 10:0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水手 发表于 2025-6-14 09:419 o0 p2 E: n: j9 l, \3 m$ w
不以第一单位统计的就是混淆视听。
2 N3 M% V7 l# g; v
人民大学上次一篇第一单位的,通信作者美国的,你不也没算人民大学的。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11:2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荷 发表于 2025-6-14 10:082 D) F6 G# ^+ z' ^  r
人民大学上次一篇第一单位的,通信作者美国的,你不也没算人民大学的。 ...

* l0 F2 P! E: ?6 e0 t) r哈哈,直接抽脸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11:2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伴随着本土学者频频在顶刊上发表论文,质疑的声音也冒出来。比如,有人就问:这究竟是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力在提升,还是掀起了又一轮的“论文竞赛”?. A. ~* ~. C0 U9 F  ]  q
4 R3 E" X8 K3 l9 q* U
对此,多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就近年来本市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及在探路科研范式变革方面的进展而言,顶刊发文“丰收”并不令人意外。但眼下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顶刊论文,转化为上海创新策源的强劲引擎?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11:24: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追求SCI论文的数量到重视高被引率,再到如今实现在国际顶刊上文章数量的快速攀升——不少学者解读,随着高校近年来对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视,在顶刊上发文数量上有所突破,其实是水到渠成,不能简单归结为“高校一味追求顶刊论文”。
- w, _+ s) z0 H( s) M* s3 V1 f/ ]: @/ W7 S9 B+ Z& m9 v2 m  J8 j
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曾小勤看来,科研投入的量变必然会带来质变;同时,随着高校对原创性科研成果的日益重视,对一些相对“冷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具一定前瞻性的研究,也耐心加大投入。以上海交大为例,学校对于包括凝聚态可控相变的热管理技术、深海微生物研究等在内一些“冷门”方向,都提供了十多年如一日的稳定支持。这可以从一个维度解释,为何上海高校在CNS的发文数上有了明显增量。

新手上路

Rank: 1

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6-14 17:0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水手 发表于 2025-6-14 09:414 x9 D9 Z# v. [, G
不以第一单位统计的就是混淆视听。
9 V& I# e3 c+ L
国际公认是最后通讯作者单位,你不要混淆视听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40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6-14 19: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之夭夭 发表于 2025-6-14 17:07% C( O# B% d, F7 W  i3 O! U
国际公认是最后通讯作者单位,你不要混淆视听
8 S' Y$ l5 x7 U7 L) {. l* J
不懂装懂。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4 22:2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伴随着本土学者频频在顶刊上发表论文,质疑的声音也冒出来。比如,有人就问:这究竟是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力在提升,还是掀起了又一轮的“论文竞赛”?
! m+ ?" R8 h8 M, u+ u3 R3 Q3 c
3 `% b- G+ n$ x1 ]. u* h对此,多位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就近年来本市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以及在探路科研范式变革方面的进展而言,顶刊发文“丰收”并不令人意外。但眼下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顶刊论文,转化为上海创新策源的强劲引擎?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07:2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追求SCI论文的数量到重视高被引率,再到如今实现在国际顶刊上文章数量的快速攀升——不少学者解读,随着高校近年来对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重视,在顶刊上发文数量上有所突破,其实是水到渠成,不能简单归结为“高校一味追求顶刊论文”。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17:57: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曾小勤看来,科研投入的量变必然会带来质变;同时,随着高校对原创性科研成果的日益重视,对一些相对“冷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具一定前瞻性的研究,也耐心加大投入。以上海交大为例,学校对于包括凝聚态可控相变的热管理技术、深海微生物研究等在内一些“冷门”方向,都提供了十多年如一日的稳定支持。这可以从一个维度解释,为何上海高校在CNS的发文数上有了明显增量。

初出江湖

Rank: 2

12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6-16 08:2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论文的人太多了,搞技术的人太少了。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6 15:0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对中国科研发展的感受更加直观。他告诉记者,以旗下《自然》期刊为例,1997年该刊发表的原创科学论文中,只有4篇涉及中国作者,而2024年《自然》发表的、作者以中国科研人员为主的论文,就已超过百篇。“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科研力量,这主要得益于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对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以及与国际科研合作的加强。”安诺杰说。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7 19:06: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统计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的总体研发投入已位居全球第二。在“nature论文指数”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上海近年已上升至第二名。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8 05:5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的“生产关系”正在被重塑
9 }+ d  F6 Z; t# [2 {0 E, q& Q8 T# {( C
除了科研整体实力上升,科研范式的改变也带来科研生产力的提升。盘点今年以来登上顶刊的科研成果,有不少都引入了人工智能研究工具,或通过科研组织形式的变革为科研加速。
; V( u" b8 f; Z8 e% h+ e4 P' Z$ h9 U4 @8 q8 D) \) i
复旦大学科研院执行副院长徐晓创告诉记者,复旦大学今年以来在CNS上发表了20篇左右的论文,其中大部分成果都在研究中引入了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工具。与之相关,学校近年来构建的电镜中心、智算中心等校级科研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也为科研范式的变革提供了基础,“这也是科研成果爆发式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级战友

Rank: 4

8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6-18 12:3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就敏锐地发现,今年DeepSeek诞生后,《自然》作为科学杂志,在一周内就连续发表了5篇文章谈论它,关心的焦点就是DeepSeek能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7-12 19:49 , Processed in 0.0378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