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b* H8 T( X2 l3 m8 F" T9 Q/ G: T6 S% z: X
1、中国科学院提名:陈立泉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立泉院士,1940年出生,现年85岁,著名功能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1964年在中国科大获得学士学位,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陈立泉院士是中国固态离子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对中国锂离子电池研究和产业化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 U! o4 e5 Q9 O5 N5 I
5 X3 U2 Q! Y% A
2、中国农学会提名:傅廷栋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傅廷栋院士,1938年出生于广东郁南,现年87岁,我国著名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1960年毕业于原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
作为中国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傅廷栋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为中国油菜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 H, f. { n/ ^3 e2 V/ ]' z. D
: M) B" b8 J. e& V/ M3、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提名:戴金星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戴金星院士,1935年出生于浙江瑞安,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作为中国煤成气理论的先驱和奠基人,戴金星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对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发展作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贡献。

- G+ A) E0 [) w- E* c& b% A' p& V5 g8 [0 i& h+ m
4、北京市提名:戚发轫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戚发轫院士,1933年出生于辽宁复县,现年92岁,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1957年毕业于原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为我国卫星和载人飞船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重大贡献。
. Q. ]7 @% S3 E1 p/ ^# K
+ K1 U, l' r/ Q6 M% K, i
5、北京市提名:沈昌祥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沈昌祥院士,1940年出生于辽宁奉化,现年85岁, 我国著名信息系统工程专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沈昌祥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等奖项,作为中国网络安全领帅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为中国网络安全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 f w8 e4 d3 i! o: p0 o4 Z
b' R5 H4 g* V6、江苏省提名:贲(ben)德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贲(ben)德院士,1938年出生于吉林九台,现年87岁,我国著名雷达技术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四所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贲(ben)德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中国机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 ?! F& h( Q& \, V. X
' O! j6 v. B4 r/ f& |! z- n0 ~7、上海市提名:汪品先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汪品先院士,1936年出生,现年89岁,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教授。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学部)。
汪品先院士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为中国古海洋学研究和海洋地质学科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

D! k) E, K& B5 v
' V3 h+ o( n: e6 |1 C3 Y8、安徽省提名:陈国良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国良院士,1938年出生于安徽颍上,现年87岁,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信息技术科学部)。
陈国良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作为中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率先创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在非数值并行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

/ r7 B3 v4 z$ D' R' l! t# T( c, A2 b/ F
9、陕西省提名:安芷生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安芷生院士,1941年出生,现年84岁,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研究员。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学部)。
安芷生院士曾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为中国地球环境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 O$ c( X- T1 c; ~& j
8 s4 N/ o7 h: ?! H, c10、贵州省提名:欧阳自远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欧阳自远,1935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现年90岁,我国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地学部)。
欧阳自远院士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奖项,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被誉为“嫦娥之父”,

. g9 O$ y& t! M% w7 M
) z9 ^! E R4 _& \3 j11、山东省提名:李登海教授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登海,1949年出生,现年76岁,国家级人才,山东莱州人,大专学历,山东农业大学特聘教授,现任职山东登海种业公司,担任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
李登海教授曾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等奖项,多次刷新我国玉米高产纪录,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 l# Y# ^) |) s8 D6 {0 e* C
8 L$ Y: _5 @) C' s3 l7 Z; v/ n
12、湖南省提名:何继善院士为202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继善院士,193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现年91岁,我国著名信息物理与工程管理专家,中南大学教授。1960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何继善院士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在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仪器系统的研究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9 P) a' a' ?" S' x
, W& Q2 X1 C- l% n8 e% P
W! S4 B- v: x* j6 z8 x8 \7 [, ^%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