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最新一期国际学术顶刊《Science》发刊。本期共收录研究论文15篇。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Science封面
) U# U- G; x. v6 A( V. r' E- U封面象征性地描绘了一个全球智能手机网络如何合作,帮助检测地震并为人们提供早期警告。Android地震警报系统利用地震多发地区数十亿手机上的传感器,从震中开始震动的那一刻起,对地震进行特征描述。如果系统检测到地震,它可以向危险区域的人们发出警报,帮助拯救生命。 1、北京大学发表《用于集成电路的二维铟硒化物晶圆》研究成果。
& q& l; A& J/ ]6 a4 f+ t' f, @! r( ?) ~6 @+ C4 E3 r4 R
研究表明,基于所生产的铟硒化物晶圆的晶体管阵列表现出卓越的电子性能,超越了所有基于2D薄膜的设备,包括极高的迁移率(平均高达287厘米²/(伏·秒))和接近玻尔兹曼极限的亚阈值摆幅(平均低至67mV/dec)。 
" g, R1 O7 `' E$ n1 g4 ]5 ~1 Y8 Z |! p
中国人民大学为论文第二单位和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为论文最后通讯作者。 刘开辉,国家杰青(2020),科学探索奖获得者(202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低维材料生长机理与光谱物理研究。 2004年在北师大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博士后工作,2014年入职北大。 
" d8 L" K0 q" c( ]6 C
4 d' C/ I, E6 ~6 O( R2、南京大学发表《通过氮原子插入对吡咯烷进行骨架编辑》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骨架编辑方法,该方法直接将氮原子插入吡咯烷环中,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能够实现对复杂分子的后期编辑,扩展了药物化学的合成工具箱。 
# j9 |, r- n5 K" l# w8 ^; ?) Y1 m8 L8 ?1 O0 g; b
论文通讯作者为南京大学陆红健教授。 陆红健,江苏省特聘教授(2012),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后,任职南京大学。 
. E) p+ Z3 {) m3 q+ V/ L' _% i8 Y1 |; @
( X1 i3 ~5 }0 h3 ?" ^$ G- A3、浙江大学发表《具有2273 K以上超高温超弹性的圆顶气凝胶》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这种气凝胶在99%应变下表现出20000次循环的超弹性,在2273 K下表现出100次循环的抗热震性,在隔热工业或深空探索的极端热力学方面极具前景。 
& s; R4 ^4 M! q$ [: J& @" x
3 j; C" m2 ~: Q2 r4 H- k西安交通大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单位(排第四),论文最后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高超教授。 高超教授,1973年出生,国家杰青(2013),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求是特聘教授,杭州高烯科技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在湖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2008年入职浙江大学(教授)。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首届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等奖项,原创石墨烯纤维科研成果曾入选Nature年度图像。 
. w8 `8 A' s3 H0 w p! v r' J# J7 F0 [! j5 D/ D
9 O7 A9 w q; [, w( l
- H7 i1 O/ W# V, T
0 u) O; Z: Y% v7 a7 p* Y
4 V$ p- J0 n6 f0 N8 K# r: `. H5 m m& K; I- J
( l& Q C( B7 g) \$ Y2 H
/ \% L% V& K# j' I) F3 E
V* T D4 ^- ^" f
, j: z( Y. ?! o K7 M" m7 n" A* w% w+ R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