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代主要指21-26年期间,国立东南大学全职教员当中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是12人,再加上这个时间段毕业生中成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是6人,一共是12+6=18人,应该超越民国任何一所大学任意一个连续的五年段中研院院士教职人数,1948年吸收了众多著名教授的清华北大中研院院士教职不过9-10人
这还不包括1927年之后,东南大学停办改组成央大的中研院院士教职数量,因为不在一个时间段,仅就1927年可能就要增加5名中研院院士教职
柳诒徵:1914年2月获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16年—1925年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部教授;
汤用彤: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马寅初:1921年9月28日被聘为上海商科大学(东南大学商科移至上海设)教务主任,后任中央大学教授
叶企孙:1924年至1925年9月在国立东南大学任副教授
茅以升:1922年7月,茅以升受聘为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并出任该校首届工科主任
竺可桢:1920年秋,竺可桢改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这年冬天,在南京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开始筹建东南大学,1921年竺可桢任地学系主任。后因东南大学领导闹派系,竺可桢自1925—1926年曾转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南开大学教授各一年。1927年,重返东南大学任地学系主任。
陈桢:1922年回国后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1926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动物系系主任,兼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科学教授
胡先骕:1918年(民国七年)7月,受聘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植物学教授。
1919年(民国八年),在《东方杂志》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一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对北京大学陈独秀、胡适等所倡导的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提出批评。当选中国科学社书记。
1923年(民国十二年),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胡先骕任农科的植物学教授兼生物学系主任。
张景钺: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
1926年,任东南大学生物系主任
戴芳澜:1923年—1927年任南京东南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
秉志:1920—1937年,秉志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教授
钱崇澍:民国八年(1919年),钱崇澍受聘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授。旋被国立东南大学聘任为教授,教植物分类及植物生理
同时期另有大学学士毕业生5名及高师本科毕业生1名当选首批中研院院士
严济慈: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和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
赵忠尧:1920年(民国九年),赵忠尧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民国十三年),赵忠尧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后任国立东南大学助教
吴学周:1920年,吴学周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化学。1924年,吴学周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经张子高教授推荐留在化学系任助教。
王家楫:1920年王家楫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获得国立东南大学农学士学位
吴定良: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育心理学系。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
伍献文: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另外,
周仁1917年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创建上海生效机械厂,1922年,任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科科长、教授兼教务长。1924年,任南洋大学教务长
吴有训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不在同一个时间范围内(或者擦边)姑且不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