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探讨水下信息技术前沿 首届水下信息感知与通信研讨会召开 * ?" L4 C6 _8 R7 I# }# `: B' i+ ?
) q! H& B2 [; M4 I
0 w ^ `3 [) ?8月29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指导,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大学主办的第一届水下信息感知与通信学术研讨会在南通市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出席会议并致辞。+ v4 I3 ~- s0 s! U: r5 N
7 Z* H7 w) l2 V1 o1 ~8 {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五研究所所长杜栓平、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六研究所所长马晓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一处处长孙玲等出席会议。来自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汉江实验室、海军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 D, H2 |2 Y f8 v& q$ |+ G- p0 w3 A2 o1 i5 i* d7 O
4 ^+ C( x3 l4 J0 {5 E殷敬伟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对学校水下信息领域基础研究与应用创新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深度对接,及时发布行业的发展需求与技术痛点,展示青年学者的基础研究与科技进展,推动各方力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使命,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推进水下信息感知与通信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与实际应用,更好助力海洋强国建设。0 A, P0 L0 w* D6 Y/ I! ^& K0 _
1 I3 S _+ W% C' B9 g) U9 |; k& X+ n4 p
刘克表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从海洋资源探测、海洋生态保护到战略任务,都离不开水下信息感知与通信技术的支撑。由于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其特有的声、光、电磁传播特性以及高静水压力、强地形起伏等极端条件,对水下信息的高效、可靠、远距离获取与传输提出了严峻挑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相关单位加强原创性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凝聚共识、协同创新,探索水下信息处置的新机理和新方法,为推动我国水下信息技术的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 N0 W7 ~2 L4 p; K0 _- ], Y# F- G: ~
姚建铨院士等8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报告涵盖了跨介质通信、水声装备与系统、声纳技术、信息对抗、无人平台相关技术、光通信与感知、智能网络优化及动态信道通信等多个前沿方向的技术需求、应用场景与研究进展。
4 b) r7 x/ }0 R
8 i0 r4 L% D# X本次研讨会设置两个分会场,36名专家学者围绕项目背景、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等分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情况。会议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我国在水下信息技术方向有哪些应用场景需求和瓶颈难点”“在水下信息领域有哪些前沿创新和技术突破方向”“水下通信与组网标准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的作用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等3个方面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4 a+ d& i# G3 t' U. T J! o6 D) A- ?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优势力量,深入研讨了水下信息感知与通信领域发展的态势、关键科学问题、颠覆性技术方向,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了思想碰撞与跨学科合作,为我国水下信息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