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回复: 4

1951年中国空军第一批留苏学生中的哈工大校友 (转载)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Rank: 4

138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angwu 于 2025-9-6 16:22 编辑



中国人民JFJ空军第一批留苏学生共23名,1951年被选派到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留学7年,1958年毕业,领队是羌 鏐(丁坚)、党支部书记是仝力。
此合影照片由哈工大博物馆从赵元亮校友家属征得并首次公布,照片中名单由哈军工北京校友会高小林老师整理。

一排左起:苗述已、程映雪、秦丕剑、仝  力、纪绍钧、刘从军;
二排左起:路史光、李伯勇、王克杰、李  丁、于龙怀、赵元亮;
三排左起:卜  刃、王连生、夏云辉、沈世绵、孙敬良、张天禄;
四排左起:单凤桐、张嘉锡、孙家栋、羌  鏐(丁坚)、 于洞庭;

其中哈工大校友共12名:程映雪、仝  力、李伯勇、王克杰、赵元亮、卜  刃、沈世绵、孙敬良、王连生、张嘉锡、孙家栋、羌  鏐(丁坚)。

23名中国留学生中只有4人获得由苏联国防部长亲自颁发的斯大林金质奖章,其中,赵元亮、孙家栋和卜刃3人都是哈工大学生。(全苏共13名)。

1957年11月17日,毛**、邓小平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全体留苏学生,空军第一批留苏学生照片上的同学们:羌 鏐、孙家栋、李伯勇、王连生、李丁等坐在第一排,有幸亲耳倾听了毛**的殷切教导和希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赞助会员

Rank: 4

138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angwu 于 2025-9-6 10:42 编辑

孙家栋、李伯勇、孙敬良、王克杰、于龙怀、于洞庭、张天禄、赵元亮、沈世绵、夏云辉、路史光、刘从军等12名同学毕业后立即加入国防部五院,成为中国航天的骨干。

赞助会员

Rank: 4

138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防部五院早期技术专家全名单:     

      1956年调来11人。

  1957年则调来53人,其中来自一机部6人(吴中英、张志英、孙荣、虞承宣、舒诚、和允瑞);二机部及所属航空院校11人(徐兰如、谢光选、李乃暨、王树声、徐坚、万显扬、刘传儒、屠守锷、王子仁、胡昌寿、李绪鄂);留美回国1人(虞俊);防空军3人(陈怀瑾、戴诗正、张继庆);空军留苏回国3人(刘从军、路史光、沈世绵);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29人(蔡金涛、吴朔平、黄纬禄、郝复俭、李蕴滋、陈德仁、沈家楠、张梓昌、张履谦、何午山、吴展、史长捷、陈敬熊、陈雁、陈方桢、何国伟、钱玉泉、熊继衮、彭望军、黄玉珩、苏秉炜、钟任华、郭衍堂、李桂生、李世培、梁棠文、文定、孙白坡、李波)。

  1958年调来27人,其中来自一机部7人(刘尔巽、李泉宝、汪瑞昌、夏兆熊、曹柏桢、李占奎、于庆田);铁道部1人(徐延万);武汉1人(方辉煜);留德回国1人(姚桐斌);留苏回国17人(包括空军9人,分别是孙家栋、李伯勇、孙敬良、林金、王曼霞、王之任、王克杰、颜子初、马作新、于龙怀、于洞庭、张天禄、袁兆鼎、赵元亮、夏云辉、穆虹、敖林)。

赞助会员

Rank: 4

138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翻看中国航天的源头--国防部五院早期技术专家,年轻一代里哈工大学生占有较大优势。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8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一讲正史就没回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9-6 16:41 , Processed in 0.17499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