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51|回复: 46

原来首先反对交大西迁的恰恰是第一批西迁的师生

[复制链接]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2: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56年mao发表《论十大关系》讲话后,交通大学根据ZY和上海市指示调出一部分资源筹建南洋工学院,这一调整开始在部分人中引起思想波动,但总得说来风平浪静。然而,首批西迁师生迁到西安后发现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西迁工作的积极性。
西迁人赵富鑫在口述历史“九十述怀”说道:“由于初来他乡,工作及生活条件又都有些问题,不少教师有意见,有的甚至提出要重新迁回上海,这样就掀起了反迁校浪潮。”[6]
时任交大西安分党委书记的苏庄在口述历史中说道:“1956年夏,校园没有水泥马路,雨天泥泞一片,陷足难行。新楼来不及装上下水道,有的买不到煤球,只好改烧木材等等。人称离开“十里洋坊”(指上海),来到“穷乡僻壤”(指西安)”[6]。
西迁人陈学俊在口述历史中说道:“刚来西安时,生活的确很艰苦,主食吃杂粮,每月一户照顾发大米30斤,蔬菜、水果很少很贵。鱼虾更是见不到。在交大附近没有中学,我的大孩子上初中只有进城,每天乘老乡的马车去建国路一所中学读书,孩子年龄还小,我们不放心,每天早晨送他,傍晚在东门口接他,有时他还得坐老乡进城的马车回来,每天都是这样。”[6]
西迁人王则茂在口述历史中说道:“西安的条件还很差,西安当时连一条柏油路都没有,所有的路还都是石子和泥土路,沿咸宁路交大的公共汽车只有一路。”[6]
笔者接触过第一批西迁学生,讲述当年在西安找不到实习的工厂,只好到上海实习。
由此可见,交大第一批西迁师生就发现西迁工作存在的问题,生活条件很艰苦,影响了西迁师生情绪,为后来反对迁校浪潮埋下隐患。笔者曾问过1956年入学的前辈,他回忆:“大家不愿意迁西安,校领导只好动员各系负责人带头迁,大部分人表面不反对,但内心并不是很情愿去西安”。尽管大家内心对迁校有意见,但总得说来表面上看大家都支持西迁。
1957年4月20~27日 交大(上海校区)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原计划要动员全校掀起迁校工作的热潮。但会上对于迁校问题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迁校不正确,有的认为迁校正确,有的主张在西安设分校,有的提出应该缓迁等。交大(西安校区)教职工、学生在“鸣放”中对于迁校问题同样出现了分歧。
1957年5月6~8日 校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5人小组提出的方案。交大(西安校区)4位教师代表和高教部刘皑风副部长也到上海出席会议。5人小组提出:全部迁回上海、全部迁西安、在西安设分校、在上海设分校和现有的交大、船院、南洋、西动4校统筹在上海、西安设两校5个方案。与会人员大部分不同意迁校。
1957年5月9日 交大(西安校区)的学生贴出大字报说,西安动力学院要与交大已来西安的部分合并,仍留上海的部分不迁,致使不少学生情绪激动。苏庄副校长陪同陕西省、西安市领导同志到现场做广播讲话解释。
1957年5月10~11日 交大(西安校区)召开第十届二次学代会,大多数学生代表发言认为迁校不正确。
1957年5月中、上旬 在鸣放中许多师生认为交大以不迁为宜,反对设立新校和分校,反对交大分裂。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2: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大(上海校区)的第一张反迁校的大字报(见下图)是于1957年6月13日贴出,比西安第一张大字报整整晚了一个多月。

由此可见,最先反对西迁并非在上海尚未西迁的师生,而是首批已西迁的师生。这从逻辑上可以讲得通,已经西迁的师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困难,而在上海的师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大都出于交通大学不要分裂的愿望而反对西迁。此外,从以上事实可见,在大鸣大放运动中,大部分师生反对西迁,而非现在某些人所说的是少数人反对西迁。

因为大部分师生反对西迁,“为了使群众充分发表意见,专心讨论问题,学校决定一切搬运工作暂停,西安新校区的基建也暂停。”(《交通大学校史》1949—1959[1]第72页)。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2: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央批准后,两地办学方案得到顺利实施,西迁工作得以恢复,决定调往西安工作和学习的师生陆续迁往西安,整个西迁、两地办学工作得以完成。

从各方面的资料中没有查到在中央批准两地办学方案后对反对西迁的师生如何进行动员教育工作的资料。但这里不得不说突如其来的反右运动对实施两地办学方案的作用。

1957年7月初,在全国形势的推动下,学校开展学习反右材料,并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参加全国的反右斗争。见(《交通大学校史》1949—1959[1]第72页)。

西迁人赵富鑫回忆道:“1957年暑假开学后不久,全国掀起反右浪潮 交大以反迁校作为反右的重点开展运动。”[6]

一位亲历者回忆道:“57年反右运动来的那么急,那么强烈,一般人难以想象。全校有统一的反右领导小组,各系的小组每天去汇报一次完成任务情况。学校大组長一周不到便被打成极右,据说因他领导不力,同情反对西迁的師生。所以那时如果没有反右,西迁可能是另一种状况。”

一位亲历者回忆道:“有一个班级24人,8人被打成右派,全是因为反西迁。”

一位亲历者回忆道:“宣布右派的当天注销户口,第二天到新疆石河子农场报到。”(作者注:这只是一个亲历者口述,其他亲历者表示异议:当时户口制度不是很严格,宣布为右派后没有那么快去新疆。)

西迁人赵富鑫回忆道:“现在看来 虽然迁校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事先讨论得不充分,决定得太仓促,而迁校后西安地方上的支持没有及时跟上,造成生活上诸多不便和困难,因此教师的意见较多。大多数都是认识问题,说不上是反党问题。对一些错误的言行进行教育即可,而开展运动把这些师生定为反党的右派分子,这就太“左”了,较长时期内打击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6]

西安部分30多名教师和150多名学生打成右派。[9]

由上述可见,反右运动突如其来,将反对西迁的师生作为反右的重点,很自然那些对西迁有抵触的师生也会噤若寒蝉。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2:5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圈出来考试要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2: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高教部于1955年7月21日发文通知交通大学内迁西安起,到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为止,这期间交通大学的法人住所在哪里?由于时隔快七十年,作者无法得知当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但作者从各种历史记录中可以确定这期间交通大学的法人住所一直在上海。1949年建国后到现在,所有单位的党组织均实行属地管理。因此,交通大学党委的上级党委所在城市即为交通大学法人住所所在城市。以下是相关历史记录:

(1)1955年8月20日 我校在西安成立办事处,开展迁校征地和筹建新校工作。(摘自《交通大学校史》(1949—1959)[1]第174页)

(2)1956年4月12日 中共上海市委学校工作部批复同意新的党委会组成名单,彭康为党委书记,邓旭初为副书记,7名常委委员是彭康、苏庄、邓旭初、林星、杨文、祖振铨、吴镇东。(摘自西安交通大学大事记(1956),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52/1997.htm)。

(3)1956年8月15日 经上海市委学校工作部同意,交通大学西安分党委正式成立。分党委接受西安市委和交大党委的双重领导,委员共13名,分党委书记苏庄,副书记杨文。(摘自西安交通大学大事记(1956),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52/1997.htm)。

(4)1957年2月20日 校委会决定成立迁校办公室,并讨论通过了“迁校办公室组织条例”和“有关迁校工作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摘自西安交通大学大事记(1957),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52/1998.htm

(5)1957年7月31日 7月31日 交大(西安校区)与西安动力学院、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组成“4校合作委员会”,彭康任主任委员。4校合作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杨秀峰部长到会讲话。同时,中共西安市委批准交大(西安部分)成立临时党委。(摘自《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五卷1949—1959)》[12]第88页)

(6)1957年8月28日 交大(上海校区)、船院、南洋工学院3校联合委员会举行扩大会议,宣布交大(上海校区)组织机构及各级党委负责人名单,通过“对干部安排调整的意见”。宣布成立临时党委。联委会工作基本结束。(摘自西安交通大学大事记(1957),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52/1998.htm

(7)交大(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临时党委互不隶属,第一书记均为彭康,其余人员不重复。(摘自《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五卷1949—1959)》[12]第88页)

由上述历史记录可见,1955年交大在西迁仅设立办事处,说明学校总部仍在上海。1956年经上海市委批准设立交通大学党委和西安分党委,说明校党委在上海,受上海市委领导。1957年2月校委会决定成立迁校办公室,说明在此之前没有迁校。一直到1959年7月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为止,无论上海市委,还是陕西省委或西安市委都没有再批准新的一届交通大学党委,仅分别批准互不隶属的交大上海部分临时党委和西安部分临时党委,说明交通大学党委一直是1956年4月12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的校党委班子并受上海市委领导。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1959年7月交通大学上海和西安两部分分别独立建校之前,交通大学校总部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法人单位从没有迁离上海到西安,而是一所位于上海 “一个系统、分设两地、统一领导”的大学。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分析一下交通大学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是否迁到西安。由于年代久远,领导机构和学校日常管理机构成员的工作轨迹无法考证,《彭康文集》[3]所附的时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彭康的年谱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1)1955年:共20条活动记录,其中18条在上海,2条在西安。

(2)1956年:共14条活动记录,其中11条在上海,1条在西安,2条在北京。

(3)1957年:共39条活动记录,其中12条在上海,8条在西安,4条在北京,15条地点不明。

(4)1958年:共40条活动记录,其中12条在上海,24条在西安,1条在北京,3条地点不明。

(5)1959年7月前:共10条活动记录,其中4条在上海,4条在西安,1条在北京,1条地点不明。

由上述工作轨迹来看,彭康大部分时间在上海校区。根据当时在上海校区的在校学生回忆,他们常在校园里常看到彭康。有一次一位学生重感冒,是彭康派自己的车将患病学生送到医院。此外,他们回忆上海和西安两个部分完全不搭界,各自有自己的组织结构,互不隶属。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交通大学总部机关并没有内迁西安,但某些附属机构,如校刊编辑部、校印刷厂等已迁往西安。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互联网自媒体繁荣以来,网络充斥着“交通大学主体西迁之后在上海只留下一个造船系”,“上海交通大学是在造船系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等传言。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这里让我们援引来自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的数据进行分析。西安交大官网给出以下两种比较方法:

(1)1959年7月31日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在册教职工中来自1955年底交通大学在册教职工的人数分别占1955年底交通大学在册教职工总人数之比例。作者询问过上海交大校史办,未能得到结果,但从西安交大官网得到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

(a)行政人员的分配

表一: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76/4263.htm

表二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76/4261.htm

1955年底在册的行政人员为共计492人(不含电讯系和造船系),留上海的268人,迁西安的224人。作者没有查到造船系的行政人员人数,但查到1955年全校有教职工1682人,其中教师709人(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52/1996.htm),从交大造船系转到上海造船学院的教师92人(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五卷1949-1959》[12])。因此,从交大造船系转到上海造船学院的行政人员估计在100人左右,因此含造船系的行政人员共计592人,留上海的368人(占75%),迁西安的224人(25%)。

(b)教师的分配

表一: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76/4265.htm

表二: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76/4267.htm

表三: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76/4268.htm

表四: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76/4226.htm

表五: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76/4229.htm

1955年底教师总数为617人(不含造船系和电讯系),迁西安为341人,留上海为215人,离开为61人。上海造船学院并回的原造船系教师92人,因此含造船系的教师共计709人,留上海307人(占43.4%),迁西安341人(占48%),离开61人(占8.6%)。1955年高教部公布的交通大学教授共53人中(根据西交官网公布1955年底教授共82人),30人留上海(占56.6%),21人去西安(占39.6%),2人去成都(占3.8%)。7个系主任(周志宏、朱麟五、程孝刚、钟兆琳、严晙、周玉坤、李永庆)有4位留在上海,2位去西安,1位去成都。三位1955年第一批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程孝刚、周志宏、朱物华全部留在上海。留在上海的教师中有六位于改革开放后被评为两院院士。

第二组数据(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52/1999.htm

“至1959年7月从上海迁到西安的教授有孙成璠、顾崇衔、周惠久、吴之凤、张景贤、陈大燮、冯棡、吴有荣、袁轶群、江宏俊、陆振国、陈学俊、顾逢时、严晙、沈尚贤、钟兆琳、刘美荫、陈季丹、赵富鑫、殷大钧、黄席椿、沈三多、张鸿共23人,副教授有庄礼庭、石华鑫、王哲生、朱城、张寰镜、朱荣年、冯汉斌、谈连峰、来虔、徐桂芳共10人,教员凌雨轩等4人,讲师范全福等81人,助教何鉞等64人,合计178人。还有朱麟五、朱公谨、孟侃、李鹏兴等15位教师,来西安工作一段时间后,因照顾交大上海部分的教学需要,先后回上海工作。”这组数据比第一组数据少163,人,因此取第一组数据。

(2)1957底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在册教师中来自1956年底交通大学在册教师的人数占1956年底交通大学在册教师总人数之比例。

“本年国务院批准交大分设两部分后,迁到西安的教师537人,占1956年底教师总人数767人的70%。1956年、1957年两届毕业的新教师,其中80%分配在西安部分工作。”(http://archives.xjtu.edu.cn/info/1052/1998.htm

作者认为第(2)中比较方法不可取。首先,因为1956年底,造船系、电讯系、部分机电专业(筹建南洋工学院)、汽车专业教师已从交通大学调出,这部分教师几乎占1955年底交大教师人数的一半。而1956年起增加的教师已明确迁往西安,不是应算作西迁人(根据西迁人及其亲属回忆,交大从1956年起增加的教职工以去西安教职工配偶和为解决青年教师婚姻问题而调入的上海高素质高中学历实验员为主,这些实验员中大部分成为交大教师配偶)。其次,两地办学初期为加快西安部分建设,支援较多的师资力量,其中部分教师在1959年左右调回上海部分。

由上述分析可见,1959年7月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分别独立建校时,上海部分(上海交通大学)分得交通大学教授和行政人员多一些,西安部分(西安交通大学)分得的中青年教师多一些。两校基本上平均分配交通大学资源。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0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gyyuuki 发表于 2023-3-13 22:59
从高教部于1955年7月21日发文通知交通大学内迁西安起,到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 ...

一所总部在上海,校长书记在西安的交通大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朱继洲等人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西迁精神:交通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文[9]中提出:“1956年根据国务院规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国务院批准将迁至西安的交通大学主体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最终实现大部分系、专业和师生迁到西安”。这是作者找到的最早提出“交通大学主体西迁”说法的文章。

2006年同一作者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功绩》[8],再次强化了“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从上海搬到西安”这一“交通大学主体西迁”的说法。

由上述可见,这位作者所给出的“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含义是“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从上海搬到西安并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与《新华大词典》对“主体”解释为“事物的主要部分”的含义不一致。但是,我们在前面通过各方面佐证分析得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基本平均分配交通大学资源的结论,可为什么该作者却给出不同的结论呢?“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从上海搬到西安”的说法是否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呢?笔者查到1959年6月2日《高等教育部关于成立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报告》(国务院于1959年7月31日批复同意)[1]确实提到“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原文如下:“1956年经中央批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嗣于1957年根据交通大学内部的实际情况及当时上海、西安两地的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对该校迁西安的具体方案作了调整,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即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第238页)。乍一看该作者所提出“交通大学主体西迁”,除了“主体”一词用法值得商榷之外,似乎所表达的意思与政府文件一致。但仔细分析,却发现意思差别很大。

(1)高教部文件所说“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的时间点是1957年,此时交通大学七个系中造船系(上海造船学院)、电讯系、汽车专业、和机电相关系的部分资源(相当于一个系,筹建南洋工学院)已经分出,分出去的专业资源差不多相当于3个多系的资源,即几乎老交大近一半的资源。同时交通大学又为西迁从外部或毕业生中调入部分增量资源。这部分资源调入时相关教职工已明确知道即将西迁,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这部分教职工不属于西迁人。

(2)高教部文件把原属于交大的上海造船学院和南洋工学院与交通大学并列,即不属于交通大学。

高教部文件作为政府公文这样描述不存在任何问题,而且只能以这样的措辞成文,因为1957年上海造船学院和南洋工学院已经独立于交通大学,且隶属于与高教部平级的其他部委领导。但作为交通大学校史研究者则不应该使用特定时空条件下某个部委公文措辞,而应该使用合乎历史逻辑事实的措辞来表述那段历史。“交通大学主体已迁到西安”的提法存在以下错误:

(1)把上海造船学院和南洋工学院原属于交通大学的事实阉割掉。

(2)把西迁通知下达后为西迁而增加的教职工资源算在交通大学内。

(3)把1959年两地建校之前支援西安后调回上海的教职工算在西迁资源之内。

(4)将“大部分”概念偷换成“主要部分(主体)”概念。

(5)把未完成的迁校计划模糊成已完成。

这一减两加一偷换一模糊,便把交大一半资源西迁的历史事实包装成“交通大学主体已西迁”,从而以讹传讹、遗祸众人。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儿红 发表于 2023-3-13 23:04
一所总部在上海,校长书记在西安的交通大学?

一个字幕就可以争主体了?政治正确的话,怎么校长1957年还大部分活动时间还在上海?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儿红 发表于 2023-3-13 23:04
一所总部在上海,校长书记在西安的交通大学?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在庆祝110周年校庆中的讲话是这样说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了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先后历经了西迁、两地办学,以及上海、西安两地独立建校等变迁,全体交大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段讲话中,没有用“主体西迁”,而用“西迁”一词,但整句话完整地表达了那段历史的三段论“主体西迁、两地办学、两地建校”。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庆祝120周年校庆中的讲话是这样说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中国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整体需要,交通大学在50年代历经院系调整和主体西迁,大批优势学科调整给了十余所兄弟院校,开枝散叶、惠泽八方,并由此诞生了我们的同根兄弟——西安交通大学。1959年,两校携手共同跻身全国重点大学。”在这段讲话中,上海交大第一次用了“主体西迁”一词,但用在承接复句的先分句“历经院系调整和主体西迁”中,并接在“院系调整”之后,很明显不是指表示结果的后分句“惠泽八方,并由此诞生了我们的同根兄弟——西安交通大学”。因此,这里的“主体西迁”是指中央的原计划:将交通大学一分为四,三部分内迁,其中主体内迁西安。由此可见,张杰校长讲话所用“主体西迁”一词的含义符合历史事实。

综上所述,上海交大领导讲话符合两校达成一致的《辞海》“交通大学”词条所表达的三段论:主体西迁、两地办学、两地建校。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0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gyyuuki 发表于 2023-3-13 23:06
一个字幕就可以争主体了?政治正确的话,怎么校长1957年还大部分活动时间还在上海? ...

你看到的只有字幕,我看到的是视频和字幕,更是上交校方对那段历史的负责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恰值交通大学校庆10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印制了纪念册,但这一纪念册有关五十年代那段历史的表述却引发了争论并导致国家教委发文予以指导。

上海交大对那段历史的表述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交大人全力支援了近十所高等院校的建设。此后,交通大学的部分教工,又毅然奔赴西安,组建了西安交通大学。时至今日,西安交通大学也成为了我国重点大学之一。”

西安交大对那段历史的表述是:“她的前身是198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后改称交通大学,1955年国务院决定,学校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西安交通大学。”

各位读者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上海交大的内容只讲了1959年交通大学改为两地建校的结局,而没有讲“主体西迁、两地办学”的中间过程。而西安交大的内容只讲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并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根本没提同根兄弟上海交通大学。客观地说,两个学校纪念册的表述都不符合两校达成一致的三段论:“主体西迁、两地办学、两地建校”,但上海交通大学的表述更接近历史事实一些。

据网络传言,是西安交大部分教职工向国家教委投诉,从而导致国家教委重新转发1959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复。时至今日,当年谁向国家教委投诉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两校的纪念册都不完全符合文件精神和历史事实。在此次国家教委转发国务院批复之后,上海交大校方宣传品和讲话符合文件精神和历史事实,而西安交大校方宣传品和讲话依然只提学校西迁或主体西迁,继续忽略上海那一半。更有甚者,有人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将1997年65岁年龄到限、任期(13年)超期的上海交大校长翁史烈的正常离任与纪念册事件挂钩,并对翁史烈进行人身攻击。

这就是1996年交通大学纪念册风波的来龙去脉。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在交通大学部分师生迁西安的同时,也有部分师生迁往了成都和长春,他们也是西迁精神的践行者和所有者。

(2)为满足交大西迁人的生活需要,与交大西迁人同时西迁西安的上海成衣、修鞋、理发、洗染、煤球制作等商业服务人员也是西迁精神的践行者和所有者。

(3)为了配合交大人西迁和建设交大西安部分,交通大学教职工上下配合,有一部分教职工在西安执教工作一段时间再返回上海。他们也是西迁精神的践行者和所有者。

再把视野扩宽一些,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等发达地区有数十万名干部群众支援内地,其中1953~1956年,上海支援外地建设的干部群众达20多万人。当时有一部著名的电影《上海姑娘》,生动地反映了西迁人的艰苦奋斗、忘我奋斗和生活爱情。这些人也是西迁精神的践行者和所有者。

在这些西迁人中,交大西迁人是典型代表。西迁精神属于西迁人群体,而不属于某个法人单位。没有天然的西迁精神传承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后人以谦虚谨慎向前人学习的态度,为国家和民族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艰苦创业,那他们就践行、传承弘扬了西迁精神。个别人一方面削尖脑袋往发达地区,甚至欧美发达国家跑,一方面吃西迁人人血馒头站在西迁精神道德制高点以西迁精神传承者自居,则不是西迁精神传承者。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人们都知道,那时刚度过wenge十年浩劫劫难,人们在反思极左路线带来的危害的同时,喊得最多的口号是“把四人帮损失的时间夺回来”。学生大都三点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习文化课上。加上当时媒体不发达,除了几大报纸、广播电台和少量杂志,没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因此,很少人关心交通大学历史,也没有渠道了解交通大学历史。笔者在进入西安交通大学校园之前并不知道西安交大与上海交大之间的关系,更不知道五十年代曾发生过的那段历史。但一进校园发现很多地方令人熟悉:首先是映入眼帘的路旁法国梧桐树,与上海交大校园是何等相似!其次是食堂饭菜,几乎和上海交大完全一致!经问询,才知道西安交大是老交大一半从上海搬过来建设的,顿时让笔者颇感亲切,毕竟是亲兄弟啊!笔者充满激情和热情与西安交大师生接触,但接下来的经历让笔者有一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不愉快感觉。

(1)与我们在青岛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和郑州的郑州大学校园经历不同,我们在西安交大校园路旁张贴的活动指引牌不到一天便不翼而飞了。

(2)与在校学生交流时,对方不时地表达一个观点:“国家只承认我们西安交大是正宗的交通大学”。听到这一观点,让笔者不禁目瞪口呆。

令人欣慰的是西迁人对我们这些来自上海交大的学生非常热情,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当年迁西安的经过和心路历程。交流时间最长,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人到中年的校车司机,他开车送我们从校园去火车站,与我们谈了一路。他感叹地说道:“当年我只有19岁,是热血青年,领导一动员就来西安了。后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等到退休再回上海了。”分别时,我们大家都祝愿他早日回到上海。一晃快四十年过去了,这位司机师傅已成为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在这里笔者衷心祝福他健康长寿,在上海安度晚年。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1.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从未西迁。网络传播的交通大学曾“迁校”一说不成立,交通大学“主体西迁”西安的计划仅实施一年就中止了,改为“两地办学”。“两地办学”实施两年之后改为“两地建校”,交通大学这一法人主体也完成历史使命,裂变成两个同根兄弟全国重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归结为三段论:主体西迁、两地办学、两地建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正确调整决策,交通大学师生,尤其是被错误地打成右派的师生所提正确意见功不可没。

2.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主体也没有西迁。“交通大学主体西迁”只是一个持续一年的中间阶段,而不是最终结局。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继承了交通大学,两校基本平均分配交通大学资源,不存在谁是交通大学主体。但交通大学的根在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3.上海交通大学是在交通大学基础之上,而不是在上海造船学院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更不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上海造船学院)仅占1959年两地建校时上海交通大学资源的四分之一,其余四分之三资源来自交通大学。

4.率先反对交通大学迁校,甚至以罢课行动反对迁校的是首批西迁师生,而非留在上海的师生。

5.“西迁精神”属于所有西迁人群体,交通大学西迁人群体是所有西迁人群体的典型代表,西迁精神不属于某个法人实体。

6.今天能有上海交通大学,并非是“靠有人反对西迁”,而是靠毛**、周总经理等开国**独立自主走中国自己道路的探索,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精神。

7.“上海交通大学”这一名称在1959年“两地建校”之前早就流行于民间使用的非法定名称,这一习惯无法改变,也勿须改变,而非今日上海交大“试图将1959年之前交通大学全盘‘上海交大’化”。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儿红 发表于 2023-3-13 23:07
你看到的只有字幕,我看到的是视频和字幕,更是上交校方对那段历史的负责任 ...

所以嘛,三段论你们西交向来喜欢截取对自己有利的那一句话说事?
却只字不提真正的历史?!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1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gyyuuki 发表于 2023-3-13 23:11
所以嘛,三段论你们西交向来喜欢截取对自己有利的那一句话说事?
却只字不提真正的历史?! ...

张杰校长讲话我通篇读过多遍,写讲的蛮好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儿红 发表于 2023-3-13 23:12
张杰校长讲话我通篇读过多遍,写讲的蛮好

确实呀,比贵校的片面论述详尽多了,既照顾了贵校的脸面又尊重史实。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gyyuuki 发表于 2023-3-13 23:13
确实呀,比贵校的片面论述详尽多了,既照顾了贵校的脸面又尊重史实。

敝校如何片面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1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和被发配没什么两样,然而不得不从。后世美化强行讴歌,成了主动去的典型。颠倒黑白,莫过于此。要是心甘情愿,还需要去北京汇报?还需要总经理批示?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1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SJTU 发表于 2023-3-13 23:17
当年和被发配没什么两样,然而不得不从。后世美化强行讴歌,成了主动去的典型。颠倒黑白,莫过于此。要是心 ...

感谢老交大的牺牲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2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搞笑的是巡视组的定义:学习贯彻******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不够深入系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不够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仍有欠缺,服务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成效不够明显;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贵校只承认1955年国家教委批复的文件“交大内迁”而不顾1956年《论十大关系》文章后交大西迁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执行、周总经理和教委后面允许两地办学的批复

老战友

Rank: 5Rank: 5

92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3-3-13 2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儿红 发表于 2023-3-13 23:18
感谢老交大的牺牲

麻烦多尊重老交大真正的历史吧。
而不是到处拿着老交大的名声去做反对老交大的事。
贵校校长跑去支持广州把一所航海专科学院筹建为“交通大学”,简直丢尽了老交大的脸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2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号称自己牺牲自我服务大西北的,被中央定义服务效果不明显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2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SJTU 发表于 2023-3-13 23:20
最搞笑的是巡视组的定义:学习贯彻******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党的教育方针不够深入系统,坚持社会主义办 ...

你这个搅屎棍,本身这个网大两交啥事没有,就你懂得血统纯正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2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主动西迁的,是南京的华东航空学院,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都是不太情愿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29: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ichaelSJTU 发表于 2023-3-13 23:23
天天号称自己牺牲自我服务大西北的,被中央定义服务效果不明显

那就一起升华一下,两交一起学习西迁精神谱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3-3-13 23:3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yc20020101 发表于 2023-3-13 23:28
真正主动西迁的,是南京的华东航空学院,交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都是不太情愿 ...

华航毕竟刚刚成立,连一届学生都没有,交大四医大故土难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4-5-21 00:59 , Processed in 0.04570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