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融合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是学校优化信息学科布局、提升学科整体创新能力的又一改革探索。今天(9月19日),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仪式暨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会在嘉定校区举行。
5 l+ H& ~. Q9 O1 B- d0 Y: x. b. X
. K; s/ p) H2 Z, |+ E# M5 |+ u5 Y y$ b }0 k: m
. j* Z2 T& u: w杨善林院士、桂卫华院士、陈纯院士、柴洪峰院士、刘明院士、管晓宏院士、蒋昌俊院士、于海斌院士,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顾红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局长级干部谢文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益平,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魏晓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挂职)彭世权,复旦大学副校长姜育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东北大学副校长、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兴伟等兄弟高校负责人,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李学龙,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龚勃,华为上海研究所所长邱雪峰,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行业负责人石梅等企业负责人,中关村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主任助理云晓春等科研院所负责人,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校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副校长娄永琪、校党委副书记刘润,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代表等出席。
$ V& g, M" s6 s2 G9 M" K6 ^
3 S' G2 y4 S4 ~+ O方守恩在致辞中表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支撑领域,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学校回应时代所需和国家急需、全面开启信息学科发展新篇章、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提升学科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更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期待新学院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加强人工智能、网络与分布式计算、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探索深层次学科交叉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为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中国学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J* H& c, d" T2 e8 M/ [
* @; ~- L1 t. N% |$ U
姜育刚代表兄弟高校表示,当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机领域相关技术已成为科技进步的加速器,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面对时代所需和国家急需,同济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不仅是对自身学科布局的一次重要完善,更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同处上海,复旦和同济交流频繁、合作深厚。希望未来进一步加强两校间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上海和国家计算机科教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 w, R7 g, Q! f- B4 W; N5 J( [
3 s m6 H W# Y& W4 I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蕴红代表兄弟学院表示,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成立,顺应了国家发展对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相信必将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水平信息化人才,并在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期待北航和同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一步加深交流与合作,分享成果、互补资源,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i$ h% _, B5 @. V1 o$ q- u, o. I
" R9 Q3 p& ]# d: K. L/ a5 y8 @7 l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钦源代表学院青年教师表示,将努力当好知识的传播者、创新的实践者和文化的传承者,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计算机拔尖人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研究成果。
8 a, [$ N# Z, E: ~方守恩、郑庆华、顾红亮、谢文澜、刘益平、魏晓栋,以及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熊岚、院长申恒涛共同揭牌。
' {. q/ |+ a& X6 r F% i( ]& l5 r
" r1 R q) \+ i! V, E& v2 p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会随后举行,蒋昌俊院士主持。申恒涛院长从“奠基启航”“奋起扬帆”“逐梦远航”三个方面介绍了同济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提出了面向未来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设想举措。+ v" {* N9 y. m0 R! ~
与会的院士专家就如何推进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大家表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数字时代的核心驱动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济大学计算机学科有着深厚的积淀和良好的基础,希望新学院面向国家急需领域和科技前沿,进一步强化自身特色优势,持续推进计算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学科自身整体实力水平,加强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更好发挥计算机学科的支撑作用,以“计算+”推动学校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同济力量。
7 g2 d5 ?9 T& V" r3 \7 r
7 G% B: h# B! H& w* W郑庆华感谢各位院士专家对学校计算机学科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感谢学校计算机学科前辈为学科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他表示,计算机学科是信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树立起计算机学科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对这个学科专业的忠诚与热爱,正视当前计算机学科面临的新挑战,立足学科长远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回归学科初心,强化学科本质,实现学科超越自我、引领发展,联合校内外多方力量,努力把计算机学科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撑性学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 N* M9 V3 W! B6 l! V4 @( V, j+ ~6 o; O" W+ d
当天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前沿论坛开讲,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尹霞教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首席信息官王喜瑜分别作了学术报告。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还展开了圆桌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