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39|回复: 13

“中山大学极地”号出征!国内首次冬季渤海冰区综合调查:海大、天大、大工、等12所...

[复制链接]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2025-1-4 16: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t) b$ Q% C, @% T' j“中山大学极地”号出征!执行国内首次冬季渤海冰区综合调查9 F  e/ I& K( j' y

6 @+ w( O6 Z1 o- y  R7 ^6 W1 q1 C
6 |  K7 e6 r9 b: D6 b+ H
+ k" G2 ~% f& j; V8 b8 Q8 J
5 O* |* y4 x# |* }/ T- `9 Q! L1月4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从广州南沙出发,前往渤海冰区,开展渤海冬季冰-海系统关键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重大科学考察。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实施,国内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计划作业时间44天,将覆盖冬季渤海海冰形成期、盛冰期、消退期,是国内首次在冬季对渤海冰区开展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
2 |$ X  c$ b2 b1 Y: U( r。。。。
% V; x7 O( p0 O+ Z5 l/ u2 H  U# l3 J* x% w: Q9 j
据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5名科考人员共同参与本航次任务。领队为卫星遥感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陈卓奇。
6 F; ^5 n& M! \" X" B8 R1 Y! ^1 F, T2 ], b$ F

: Z) |2 O0 b) ?) t据本次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程晓介绍:“科考队将在辽东湾和渤海中央海区设置2条纵断面2条观测横断面,重点研究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大气、海洋对渤海海冰生消过程的热力、动力影响,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机制,构建渤海海冰生态动力学模型,揭示海冰对渤海生态系统季节变化的潜在影响。”
% L9 N) x' ?" K0 W
& m  n* j1 b- D" f0 }“渤海冬季海冰高密集度冰区的观测数据稀缺,限制了对渤海冰下海洋环境与生化要素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本航次是国内首次在冬季对渤海冰区开展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将很好地弥补之前观测数据不足的缺憾。”本航次首席科学家、著名物理海洋专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介绍。
8 u0 G! x0 x; E3 F" k。。。。。。。。。
0 ~1 B/ {! ?. j; ?/ f
5 I) H) R1 V' J' e, a本航次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编号为 NORC2025-302渤海冬季航次。“中山大学极地”号是我国高校首艘极地破冰科考船,具备极地全海深科考能力。去年7月26日至10月7日,“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2024年北冰洋科学考察,这是我国高校自主组织的首次北冰洋科考活动,标志着中国继“雪龙”号与“雪龙2”号之后,正式拥有了第三座能在北冰洋中央冰区作业的海上科考平台。
: S1 O% k. ~5 J$ _) ]/ @( |: ]( N

8 f0 ?+ C, g, T1 `5 Z# G+ T& T( @
8 A; i: ?0 V. f2 _; @5 X' [

) N: i$ _+ x' ^: U/ `! u! V1 p  u  x1 y7 _8 h2 S0 m
/ A. q: y! t4 {  J1 y+ Y6 z3 R+ i

$ M4 P; ?6 Y' r: d

) E; C% [; U) {" J! D3 e( k, j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6: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6: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hread 发表于 2025-1-4 16:12
( b$ s- t/ n' ]! L" d  J( c: v费晟:“中山大学极地”号首次北冰洋科考对环境史研究价值几何?
% i/ g2 `' l/ I( [6 a
费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长期致力于近现代大洋洲史与海洋环境史研究,重点是移民与环境改造问题以及海洋治理问题,是中国首位全程参加北冰洋科考的专业历史学者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4 17: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www.sohu.com/a/845269623_1219564252 v' D. q+ E' s2 P+ M
: v( I" Z- h3 \/ M& H$ |
9 X4 O* }+ a9 `2 e5 S3 b
中山大学极地号:开创渤海冬季冰区调查的新篇章!
9 a1 f6 `# M: F( k2025-01-04 13:47
: H. R4 |% Y  F! i. @# A

' E! E& {$ a  x6 t7 _在科学前进的道路上,总有一些时刻令人倍感振奋。2024年1月4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从广州南沙港起航,驶向冬季渤海冰区,开启了国内首次的冬季海冰-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这次航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科学考察,更是中国在极地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R5 p% v7 I% {! r; J0 A- F, m- o6 W0 }" _- y) G8 b
作为我国高校首艘极地破冰科考船,“中山大学极地”号具备全海深科考能力,为国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项研究计划历时44天,将聚焦于渤海的海冰生消过程,探讨大气与海洋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及它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影响机制。  @+ H+ t: ^# G, A/ u8 c

) b& r" t0 A2 u4 {, K; g% N此次科考活动由中山大学牵头,多达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展现了国内科研团队协作的力量。合作的深入,将为未来的海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通过设置两条纵断面和两条横断面,团队将分析海冰在不同季节的反应及其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1 ^. X3 \. [% u. i  G6 W  a

( |* R/ Y, T. Z3 r海冰不仅是渤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变化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通过构建渤海海冰生态动力学模型,科学家们希望进一步揭示海冰如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更是对未来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探索,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冰的动态变化所引发的生态效应变得愈加重要。
  }, E% G; U# a, I& n7 d: F8 O0 S9 P0 J5 b+ }; F: `$ c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大学极地”号在去年成功完成了2024年北冰洋科学考察,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极地科学研究上的持续努力和不断提升的能力。通过开辟新的科研领域,中国不仅加强了在极地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w0 i. W9 |4 P1 f/ S, o" r
1 \  Z* k, Z! }3 r% N6 e" r
综上所述,“中山大学极地”号的冬季渤海冰区综合调查不仅富有科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够为我国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理论支持。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科考活动,为人类的科学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n+ }$ m! w! W( e5 f" s( e

新手上路

Rank: 1

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4 20:3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东南大学,这种亚热带地区的高校,抢着去研究极地科学。无非是国家现在开始重视海洋和极地了,这些巨无霸就开始进来抢经费了。仗着体量大,区位好,国家往哪拨钱,他们就挤着去抢。没听说中科大要去研究极地,西安交大要去研究冷冻电镜细胞结构。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yuexialinjian 发表于 2025-1-4 20:39
7 r, e: u. m; x$ j8 z; Y中山大学,东南大学,这种亚热带地区的高校,抢着去研究极地科学。无非是国家现在开始重视海洋和极地了,这 ...
( J4 f( F0 Q$ B& ]1 \
恨人有,笑人无。。。。这种心态实在是狭隘。就像有人总觉得他人拥有的东西是不该有的,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 g' C( W' X2 _' y
# u& i, h9 k) E$ |& U( N4 `- E8 S
你咋不说地球人干嘛要去研究月亮与星星呢?
! D& d. E& R0 T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研究似乎没有实际意义,可正是这些探索让我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月亮和星星的存在,不仅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 Y; A0 _2 D1 C
8 a8 t8 B; H5 r+ g8 J再说了,马斯克也真是的,不好好搞电动车,却去搞什么X-Space。。。。在很多人眼里,电动车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领域了,他本可以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
% ~+ i3 v8 c  ?$ q( u; _8 D. R但他却选择了探索太空,投入到充满未知和风险的航天事业中。有人觉得他不务正业,也有人对他的大胆尝试表示质疑。但不管怎样,他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尊重。。。。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1: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将于春节出征
$ U: L( N# D2 h9 Q% q# M南方日报
9 d9 n* E" P. U2 b/ h" O4 k2024-12-30 01:48$ h/ M( R8 U- }$ h3 M6 c

( y/ t- j% G$ a( r' v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829176406365447&wfr=spider&for=pc# b: [4 [" _6 V0 l8 _3 A- m7 T+ e
6 r/ q& U1 U# K% A
极地虽然很遥远,但和人类社会的幸福、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开放日活动现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大楼里,中大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羲说。8 `1 ~, o% |9 S& l

$ T+ z$ R* g; S' I6 b+ j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模型预测,北冰洋大面积的海冰正在快速消融,若不加干预,5年之后北极将会迎来“无冰之夏”,破坏北极气候的稳定性,让北半球经历更加极端的寒潮和酷暑. v; m/ k: v- `3 h, ^
. {2 S$ X7 `6 O
据介绍,2025年春节,“中山大学极地”号将继续出征,在渤海冬季海冰区开展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研究北极气候对我国冰区的影响及开展科研设备海试,服务辽东湾生态环境建设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305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1-5 0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五年 | 韩博:站在地球极点的中大人
+ R) ?% `6 `* b! |' X: u( l
7 i* H* C8 ?6 \4 uhttps://www.sohu.com/a/650983584_1211243220 h- q% N4 |) H1 r6 \

0 S* j/ j( S- G  S; ]* R8 {在极地研究领域, 中山大学有深厚的积淀,拥有一支近百人的极地研究队伍,有多个学院参与过极地科考,并且还 牵头教育部中国高校极地研究联盟,该联盟中参与极地科学任务设计和建设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有十余家。 2020年,中山大学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极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极地冰雪观测与探测技术研究,推动极地领域多学科交叉创新,通过集群效应带来了极地研究的跨越式发展。2023年春节,“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成为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具备极地科考能力的破冰船。9 V, _1 z" s$ @: q

5 `  `. D2 n. q$ H0 ]5 O7 y+ j; h5 N% x) z. c
——————————————
8 c+ _+ O# }. S! q
- T: ?- ~. q6 e: T1 Y. G中山大学牵头教育部中国高校极地研究联盟,该联盟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
7 s8 u$ Q9 M$ ?- \% |/ V
9 m$ {: j( g, N( W2 b) x% L" C独家探访中国第三艘极地科考破冰船- ?. O8 A) }) o, c
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4BcB9dVXNv2
+ }# ^2 j. _$ Q# H3 U) L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NjE1NTA4OQ==.html0 D: ^: J3 e+ l( {" P! \9 G
4 j* Z# B3 t+ d" U' i5 z9 B$ j1 l: f

' g# g# ^6 T3 [4 j5 H6 o4 H中山大学:开展了极地冰盖物质损耗机制、海冰快速变化机理等研究,自主组织北冰洋科学考察,成功复刻外国科考船轨迹。
8 `- U% V+ K* v8 ^7 E3 ]" e6 N2 }清华大学:在地球系统科学、能源与环境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为极地研究提供多学科支持,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极地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模拟等。7 w9 U+ B0 \2 [& w# U  A& _5 \' L
同济大学:在海洋地质、海洋工程等学科领域积极参与极地研究,在极地海底地质构造、极地海洋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 |' e5 [: d7 w5 G5 W武汉大学:其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是中国极地考察支撑条件建设单位,在极地测绘遥感信息学等方面成果显著,率先在南北极建立北斗、验潮、绝对重力等野外观测台站。  Z  L7 K. R9 a9 x& ~
大连理工大学:在海洋工程、船舶制造等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为极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学校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海洋装备与技术,如高效的破冰船、海上浮式平台等。% V9 \/ n3 i; E! x- a& W3 x
中国海洋大学:国内最早开展北极研究的高校之一,成立了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 t3 ~2 Y/ B, H! ]' J0 D
。。。。。

6 m! E( H$ ~7 D" p4 H。。。。。。
. a* F5 b2 a2 E

3 w: t2 K7 C4 W, U% ]
5 d+ Y5 o5 T# Z0 i( }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NjE1NTA4OQ==.html
# a+ \7 t. M( s: u$ D+ b/ T: N+ G% e6 h. O% v. c. G. f1 u' H8 F
海洋与极地学科是观测和实践学科,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有相应平台。因此,中山大学依托自身的前沿设备与研究积累,牵头成立教育部中国高校极地研究联盟,目前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十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同推进极地科教任务。! s6 p8 z: O  K" d

: z2 ^* ]) e( u

+ m  f' m7 C/ S! q7 @, z3 e
- ^5 e, S  }& M, j. `! U0 M
3 e1 a! X1 ^0 H# @/ i/ H

新手上路

Rank: 1

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5 07:43: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气人有,那是有的。笑人无,那没有。马斯克不管搞什么,那是企业行为,他自己筹钱。大学那是国家拨钱。如果中山这一类的大学,确实是研究极地,研究什么渤海结冰有技术积累,有优势,那也无话可说。如果只是仗着人多,有关系,能申请经费,这其实就是浪费国家资源。显而易见,研究渤海结冰的事情,大连,北京,天津,山东的高校,渤海就在家门口,研究起来比中山大学开着船几千里地过来研究,更方便。为什么重点实验室要重组,强调非建不可,非我不行的实验室,才能建立?整个国家都在强调节约和和效率。这种野蛮任性的高校,不会持久的。现在看来,中山财大气粗,可以砸几十倍的钱去研究任何领域,成果也比其它高校多。但是同样的领域,如果没有优势硬靠砸钱,别人只要少量的钱,就能达到同样的产出。野蛮生长,从来都不会长久。一个热带高校,砸钱见了科考船,专门开到冷地方去研究极地,这有点奇怪。

高级战友

Rank: 4

882

积分

1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2025-1-5 08:1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uexialinjian 发表于 2025-1-5 07:437 X/ Y: l7 D) |) c0 ~
气人有,那是有的。笑人无,那没有。马斯克不管搞什么,那是企业行为,他自己筹钱。大学那是国家拨钱。如果 ...
% r, L0 `; F- u; e
那研究北极南极的是不是要在北极南极的大学?

新手上路

Rank: 1

1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5 09:09: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uexialinjian 发表于 2025-1-5 07:43
+ w0 |; u  \& p" x( l0 n& d  F气人有,那是有的。笑人无,那没有。马斯克不管搞什么,那是企业行为,他自己筹钱。大学那是国家拨钱。如果 ...
# G( D" X7 _% W/ k; Q. S0 G
有极地科考船这个优势就够了呀。中海洋的两个船,东二在武汉大修,东三只能在无冰区,多的是南海西太印度洋,再说了航次都是共享的。中山这次首席科学家跟副首席都不是它的人,有利于大家的事,不至于你说的越俎代庖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5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6 09: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加油再加油

禁止发言

202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1-6 10:0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提供公共产品,各校都参与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4-16 17:47 , Processed in 0.0550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