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02|回复: 6

全球文科倒闭潮:哈佛取消20个系的30门课

[复制链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2 11: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了原创 贺一 [url=]南风窗[/url]
2024年12月27日 21:28 广东 1.4万人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贺一
编辑 | 阿树

哈佛大三学生安吉丽娜发现,自己选修的一门秋季研讨课从课表中消失了,她本以为是教学网站出现了技术性问题,直到她发现了,并不只有她遇上了这个问题。

在今年秋季,哈佛本科生学院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无一例外,这些大多是文科专业,消息一出,立刻在全世界引起了广泛热议,但只有少数学院负责人对此作出了回应,理由无非是教师请假、离职或者转入其他项目。

2024年9月,哈佛大学校报《深红》发布消息,本科学院取消了至少20多个系30多门秋季课程,其中文科专业是重灾区

但在安吉丽娜看来,这只是一种托辞。她告诉南风窗,她猜测,这一决定可能与艺术与人文学院之前要求学生提前一个学期注册课程的新政策有关。也许在当时,学院就想通过提前确定课程注册人数,进行某种优化。

在众多文科专业中,历史与文学的研讨课受到影响最大,被取消的课程包括“从莎士比亚到杜阿·利帕的英国软实力”“购物中心的马克思:消费文化及其批评”“全球变性史”“北美土著性别与性”“拉丁美洲种族的形成”以及“全球资本主义历史”。对于感兴趣的学生而言,他们几乎难以在课表中翻出替代品。

即便是哈佛大学,也不得不面对所谓“文科衰败”后的世界。在2022年,哈佛只有7%的新生计划主修人文学科。像研讨课这类本就是旨在运用小班化特质,拓展互动深度的课程,也因为过于小众面临被腰斩的境地。

文科消亡,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浪潮。不少国家就面临着人文学科专业毕业人数不断下降的问题。当新冠疫情的爆发、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时,诸多高校都选择对“边缘学科”开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包括中国,都在这场文科取消潮中经历着不同程度的颠簸。

2024年3月,英国肯特大学宣布逐步淘汰6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包括艺术史、人类学、健康与社会关怀、新闻学、音乐与音频技术、哲学和宗教研究

很显然,“过度乐观、拥抱文科热潮的千禧一代”已正式成为过去式。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社会评价体系,都在敦促Z世代降低期待,选择更务实的方向。在现在,攻读理工科被视为一个“正确且明智”的选择。


新尝试
哈佛决定取消至少30门秋季课程并非突然之举。

从去年计划合并小语种专业开始,哈佛便已有意识地调整了人文学科的发展方向。

去年9月,哈佛校报《深红》获取了一份内部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哈佛艺术与人文学院战略规划委员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建议。这些建议就包括将现有的三个语言专业和一个辅修领域整合为全新的“语言、文学与文化(LLC)”。

提议引发了反弹。哈佛一些语言学教授提出了强烈反对,计划暂时搁置。这些教授表示,之所以拿这些专业开刀,是因为本科生人数较少,而成立LLC的真正目的是将来进一步合并,甚至是给废除这些“小部门”铺路。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过去十年间,哈佛大学艺术与人文学科的学生比例持续下降,从15.5%下降到12.5%。与此同时,该校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学生比例却从15.2%上升到22.1%。

在20世纪70年代,这所学校就读人文学科的学生比例接近30%。从15年前到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哈佛大学英文专业的学生人数减少了约四分之三——在2020年,这所7000多人的大学里,只有不到60人在学英文专业。

2010年以来,美国文科生比例大幅下降

这与美国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美国文理科学院人文指标项目的联合主任罗伯特·汤森表示,过去十年,美国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总体下降了17%。

与此同时,尽管新冠疫情冲击了全球经济,但在疫情后,哈佛占地50539平方米,耗资10亿美元,设有多个STEM学科的办公室、实验室和教室的奥尔斯顿科学与工程综合楼仍准时全面投入使用,这几乎又是一次明确信号的释放。

哈佛这样“财大气粗”的学校,尚有余力折腾如何革新人文社科部门,但对于大多数资金不足,或是体量不大的高校来说,疫情后大规模削减人文社科项目,几乎成了一种最具效率的解决方式。

其中最激进的,要数西弗吉尼亚大学。去年9月,该校削减28个专业(约占总数的 8%)和裁撤143个教职(约占总数的 5%),以应对4500万美元的预算缺口。这一调整几乎波及教育系三分之一的教职岗位,同时完全撤销了世界语言系的教职岗位。

一时间,学生和教职工群情激愤,纷纷站出来抗议。教职工代表大会还以797:100对校长投下了不信任票。历史系研究生克里斯蒂安·罗威(Christian Rowe)批评说:“这是一所学校,而不是一家企业,这些提案剥夺了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教职员工的工作机会,只会削弱这所学校。”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对学校取消部分人文课程的抗议

但这并没有改变既定的现实,削减方案几乎没有修改就得到了董事会的通过。


文科还有什么价值?
文科衰退,是个全球性的问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五分之四的成员国报告显示,过去10年人文学科的入学人数都在下降。

在这股浪潮中,有的大学是迫于财政压力削减人文学科,有的则是出于对“教育优势”进行结构性的优化,也就是把跟不上时代的文科专业淘汰掉,去拥抱更具竞争优势的STEM学科。

2023年2月,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玛丽蒙特大学董事会就一致投票取消10个专业,其中大部分是人文学科专业。在此之外,它还取消了英语与人文科学的硕士学位项目。

这一决定引发了师生的强烈抗议,尤其是考虑到玛丽蒙特大学还是一所以文科教育为基础的综合性天主教大学。然而,董事会对此解释称,这一决定并非出于财务原因,而是为了重组资源,将更多投资倾向能够为学校带来竞争优势的领域。

不可否认,对于不是依仗杰出校友捐款,就是依靠政府拨款的高校来说,能带来更高回报率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STEM学科,并期待着能培养出几个在人工智能或是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有所作为的杰出青年。

这也不能怪一些综合性大学守不住初心。毕竟,大力发展STEM学科,并将学科价值进一步量化,也是国家层面的共识。


2024年初,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布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市场统计报告》显示,薪资靠前的普遍为STEM学科

疫情期间,澳大利亚政府推出教育改革,针对接受联邦资助的本国学生,大幅提高人文学科学费,同时下调“就业导向”学科的学费,旨在引导学生选择市场需求较大的专业,以促进经济复苏。

具体而言,科学、卫生、农业、数学等学科的学费下降20%至62%,商科和法律学费上涨28%,而人文学科直接上涨113%。这意味着,如果本地学生就读“适合就业”的专业,每年仅需支付3700—7700澳元,而如若选择完成一个人文学位,则可能需花费约4.5万澳元。

这在短期内,这可能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但当一切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时,这在相当程度上扭曲了教育的基准线,也让人文学科的价值变得更加模糊。

文科还有何意义?这几乎是全世界都在反思的问题。

上个月底,剑桥大学博士生艾莉·卢克斯在X平台上分享她的博士论文《嗅觉伦理学:现代和当代散文中的嗅觉政治》顺利通过,却意外成为了攻击的对象。

艾莉·卢克斯和她的学位论文

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研究完全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也有人直接嘲讽道:“姐们儿真的写了一篇博士论文,解释为什么讨厌别人有体味是种族主义或阶级歧视耶。”

这一帖子目前已达到1.2亿的浏览量。

可以说,在一个快速数字化的社会,人文学科不仅变得越发边缘化,而是陷入了一种难以自证意义何在的尴尬境地。


乌托邦的终结
早在2010年,俄裔美国学者彼得·图尔钦就曾预测,美国将在2020年左右经历一波政治不稳定的局面。他指出,“就业市场无法吸纳的大量高学历人群”,特别是人文领域的博士,是导致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他将这一现象总结为——“精英过剩”。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工作岗位变得稀缺,当然,另一个微妙的变化是,大学里花多年时间阅读人文经典、过着知识分子生活、渴望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年轻人,也在毕业后发现他们曾经仰望的职业,早已失去公众信任,并走向衰落的难堪处境。

但即便如此,许多高校的人文社科教授和从业者,依然执着于某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不少教授对人文学科需要更好地向学生推销自己的观点嗤之以鼻。

去年,美国专栏作家内森·海勒发表了《The End of the English Major》(《英文专业的终结》),引发了学界和媒体的广泛讨论。海勒好奇的是,过去几年里,全美范围内的大学人文学科入学人数直线下降,到底发生了什么?

内森·海勒发表《The End of the English Major》

一方面,教育成本的涨幅,总体上超过了通货膨胀。同时,中产阶级的处境,正变得日益不稳定,这迫使他们转向技术型专业。培养社会批判性思维的文科专业式微,取而代之的,是AI、大数据、基因工程等新专业,带来了激动人心的革命性力量。

学界一种批评声认为,对文科的边缘化,忽略了它在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文化理解力方面的独特价值。就像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散文集《没有国家的男人》说的那样——“艺术不是谋生的方式,它是让生活变得更加可承受的一种非常人性的方式……都是让你的灵魂成长的方式”。

“灵魂成长的方式”,听上去多么悦耳,但对于很多年轻的学生来说,这套“过于浪漫化”的说辞,已经让人感到厌倦和悲哀。当这层瑰丽的保护膜被撕开后,人文学科还能凭借什么吸引年轻人?


2024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最高的多是文科专业

这也许是许多人文学科的学者试图回答的问题。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文系教授安德鲁·纽曼曾撰文反驳过《英文专业的终结》,但在最近与南风窗的交流中,他坦承,自2008年经济衰退以来,教师们确实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与职业发展建立联系。在他看来,这是他们“欠学生的”。

纽曼还向南风窗推荐了一个名为“Humanities Works”(人文学科行得通)的网站。这个网站通过事实数据对比,试图打破外界对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刻板印象,让人看到人文学科在就业市场上并非一无是处。

然而,眼下的大环境已经迫使Z世代变得更加务实。他们的需求简单而直接:寻求稳定和回报。

尽管STEM学科依旧炙手可热,但当科技行业开始大规模裁员时,许多美国年轻人迅速将目光转向了金融行业——根据《金融时报》今年6月的报道,约27%的Z世代学生(1997年后出生)正在考虑攻读金融硕士学位,而这一比例在千禧一代(1981至1996年出生)中仅为13%。

这种务实的倾向,也渗透进了Z世代更广泛的生活选择中。在美国和欧洲,多代同堂的现象日益普遍。年轻人依赖父母提供经济支持,也在情感上寻找依靠。在财务上,他们更偏好储蓄,追求稳健的经济目标,远比父母和祖辈更为谨慎。在亲密关系上,他们倾向于推迟结婚或建立正式的伴侣关系,甚至对性生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开设更多的信贷额度,并且与千禧一代相比,债务水平和拖欠率更高。

美国学生贷款债务逐年上升

如果说千禧一代仍在不可持续的职业路径和低存款的焦虑中挣扎,饱受通货膨胀压力与疫情后经济冲击的Z世代则是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博德发现,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18至25岁的年轻人是感到抑郁、焦虑和孤独最严重的群体。这个数据也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盖洛普民意调查的数据基本相符。

怀斯博德指出,这些刚成年没多久的Z世代所承受的焦虑和抑郁,不仅与他们过去的经历有关,更与他们对未来的想象密切相关。

“年轻人不抱希望,”他这样说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2: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停并转!这30多门课在哈佛教不下去了
原创  郭英剑 中国科学报
2024年10月17日 19:31 文 | 郭英剑(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校报《深红》刊发了一则短消息,主要内容是“哈佛因教师离职取消30多门秋季课程”,这引发了我国一些媒体人的关注。美国有“哈佛无小事”之说,但这则吸引国人眼球的报道,在美国却并未引发关注。我想,这与国人关切我国人文学科的处境有关。

他们的关切不无道理。因为这次哈佛被撤销的课程几乎全是人文学科课程。虽然哈佛对外宣称相关专业被撤销的原因是教师离职,但人们并不相信事情如此单纯,反而将质询的眼光投向其内部机制的变化。
应该说,这样的猜测并非捕风捉影。哈佛的人文学科的确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很多人文学科的系部将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

被撤销的人文学科课程

《深红》在发布的消息中称,依据该报对本科生课程设置的分析,哈佛学院(即本科生学院)取消了至少30门秋季课程,涉及20个系部专业。

该校历史与文学研究部主任卡明斯基在声明中说,取消课程最多的是历史与文学系。在5位讲师离职后,该系取消了6门课程,均为“历史-文学”研讨课中的课程,包括“从莎士比亚到杜阿·利帕的英国软实力”“购物中心的马克思:消费文化及其批评”“全球变性史”“北美土著性别与性”“拉丁美洲种族的形成”和“全球资本主义历史”。

在此需要对“历史-文学”研讨课做一说明。在哈佛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历史-文学”研讨课的编号为“HL90 seminars”。这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设立的专门针对本科生的跨学科研讨课,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专注人文学科。HL90课程的重点是人文学科领域,通常围绕特定的主题、问题或时期展开,旨在培养学生对人文学科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是跨学科性质。这些课程通常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视角探讨复杂的人文问题。通过跨越多个学科领域,学生能获得更全面的学术视野。

三是小班研讨模式。HL90 课程采用小班研讨模式,通常每个班级人数较少,确保学生与教授可以深入讨论。

四是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这些课程往往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其学术写作技巧。课程中的写作作业不仅要求学生分析文本,还需要提出原创性观点。

五是专题性和灵活性。HL90课程通常围绕特定专题展开,这些专题可能涉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文学作品、哲学思想或文化现象。其课程灵活性体现在教授可根据自身研究兴趣设计课程内容。

六是为人文学科专业奠定基础。HL90课程对有意深入学习人文学科的学生很重要。这些课程不仅为他们学习更高级别人文学科课程提供台阶,也能为他们未来的研究、论文写作以及批判性思维训练打下基础。

然而,由于此次课程的撤销,使HL90课程的数量从最初的19门减少到13门。同时,哈佛艺术与建筑史系等也分别取消了3门课程,理由居然也是“由于教师的意外病假”。

事实上,此次哈佛裁撤专业只是一种表象,其真正源头是去年该校提出的一项变革。而正是这项变革,反映了哈佛校方对于人文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项“关停并转”小语种的提议

时间回到去年的9月29日,《深红》发布了一则长篇报道,称“哈佛有关小语种专业的建议落空。人文学科的未来在哪里?”。该报道的第一句话就是——哈佛大学的人文教育可能将翻开新的篇章。

依据该报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该校艺术与人文学部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一系列潜在的实质性变革,包括开设“种族、土著、移民”专业,以及将3个语言专业和1个二级学科合并为一个新专业。

具体来看,首先,该提案将设立一个名为“语言、文学与文化”(以下简称LLC)的新专业。该专业将合并日耳曼语言与文学、罗曼语言与文学、斯拉夫语言与文学专业,以及凯尔特语言与文学等一系列二级专业。其次,原来的“种族、移民、权利”二级学科将被扩展为一个名为“种族、土著、移民”的完整学科。最后,该提案提出了一个新二级学科“综合人文学科”,包括“医学人文学科”“公民与法律人文学科”和“环境与设计”三部分。

这其中最重要也最具争议性的建议,就是有关LLC 专业的设立。

原本根据该文件,LLC专业将合并原有的“‘语言和文学’系的专业”。新专业将包括内部方向和联合专业,允许在现有院系外进行语言研究,并成为“促进语言研究的更强有力的平台”。然而,这一合并不包括如“东亚文学与文明”“近东语言与文明”这样的专业,因为它们“涵盖了更广泛的历史问题,包括管理和政治”等。

由于该专业将整合大量小语种专业,其改革方案引起了语言与文学相关系部教师的强烈反对。有教师告诉校报记者,该提案针对的是本科生集中学习人数较少的专业。他们认为,除英语专业和比较文学专业外,其他语言类专业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学生选择它们并无令人信服的理由。

当年的8月底,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哈佛大学艺术与人文专业院长凯尔西在受访时称,由于委员会的讨论性质不断变化,他在教师务虚会上提出这一提案时“犹豫不决”。至第二年春季,在与教师进行的几次热烈讨论中,凯尔西说,“在某些方面肯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为此,战略规划委员会正在考虑其他可能的建议。

目前,该改革方案处于暂时停滞状态,但根据我的判断,它在未来大概率会推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此次哈佛对于人文课程的裁撤,可以看作是去年这次改革的一种延续。

日渐式微的人文学科

《深红》的这篇文章对当年改革方案的出台作了背景分析,认为战略规划委员会对相关人文学科实施“关停并转”的提议,是在哈佛大学乃至美国全国范围内,人们对人文学科兴趣下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据报道,过去10年间,哈佛大学艺术与人文专业的学生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在全美范围内,一些规模小、资金不足的大学正在全面削减人文学科。

比如,过去10年间,哈佛大学艺术与人文学科的专业学生比例持续下降,从高峰时期的15.5%下降到12.5%。与此同时,该校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的学生比例却从15.2%上升到22.1%。这反映了学生在学科选择上,从传统人文学科向更具科技与应用性的学科转移的趋势。

对人文学科的衰落,该校比较文学教授斯特恩评论说,这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非常严重的损失”,表明了“职业化的真正趋势”,这无疑是反智的。他指出,人文学科的本科专业被认为是为将来攻读相关领域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及其最终在学术界任职所做的准备,这种观念与说法应当摒弃。

人文学科要善于蜕变,而非简单增加

在遭到语言与文学专业教师的强烈抵制后,凯尔西表示,之所以启动该战略规划,并非“出于对(人文学科)学生数量(下滑)的恐慌反应”,而是为了促进人文学科中新的跨学科课程的改革,并称未来的改革“不是对哈佛艺术与人文学科危机的反应”。

该报告指出,某些人文学科院系领导产生一种错觉,即我们正在错失吸引更多学生和学者参与相关领域研究的机会,在确保未来几十年内艺术与人文学科在哈佛内外蓬勃发展上,我们本可以做得更多、更好。此项改革恰恰是对此作出的应对。

许多教师对未来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比如,该校近东语言与文明讲师巴尔亚莫维奇表示,对人文学科的重组应将重点放在人文学科与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界上发生的“真正有趣的新事物”上。

凯尔西承认,归根结底,他们希望找到一种新方法,用以支持跨艺术与人文科学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在艺术与人文科学学院内部设立接受其他学院课程的专业或二级领域。换句话说,他们希望人文学科的课程能吸引更多学生,包括其他专业学生,以让人文学科变得更加强大,从而在新时代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更大空间。

凯尔西说,艺术与人文学部是建立在一个陈旧的组织结构上的,这个组织结构需要适应人文学科的不断变化。

在他看来,艺术与人文学科学院的制度结构主要建立于1890年至1969年间,从那时至今,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包括环境变化、数字时代的出现,等等。这都让许多人意识到,是时候重新思考如何建设并组织我们的制度与工作了。

为此,该委员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即不应再将新问题塞进旧的体系中。换言之,未来数十年,大学要为进入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制度结构而努力。文件写道:“今天,我们要善于蜕变,而非简单增加。”

该文件的最后一部分题为“进一步的蜕变”。该部分建议每五年进行一次“一学期的强化审查”,以考虑对学院系部结构进行更多调整,包括改变院系、增加专业以及“合并/取消现有专业”的可能性。

凯尔西说,拥有能够满足学生需求的小型专业固然很好,但必须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确保所提供的艺术和人文体验能为学生走向世界做最佳的准备。

从目前情况看,该委员会的报告尚未全面公开与实施,但其核心内涵将是哈佛大学人文学科未来发展的基调。在我看来,未来哈佛的人文学科不仅是相关课程被取消的问题,相关专业、相关机构被“关停并转”也是大概率事件。但无论如何,人文学科的变革方向应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越来越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并能为国家、社会、世界作出贡献。这应该是世界范围内人文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科学报》 (2024-10-15 第3版 大学观察)
发表于 2025-3-12 12: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死病以后是文艺复兴,冠病以后是文科倒闭?

白银长老

Rank: 8Rank: 8

321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2 12:1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母校把工科做大做强,摆脱对医学的依赖。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2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2 12:2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文学科可以作为辅修和兴趣爱好来向大众普及推广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66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2 12:4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经济下行的措施,不是因为AI。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2 16:1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啥用,必然的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4-5 19:34 , Processed in 0.19113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