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单说建筑学直到2019疫情前还是能看的。同济的声誉滑落,主要原因有几个:
1、评价体系转向,同济建筑土木吃瘪,导致综合排名不堪,人气快速下降。90年代末期开始,论文风潮骤起,同济土建依然沉浸在赚钱的快乐中不能自拔。90、00年代建筑学在SCI论文方面贡献基本可以忽略,土木也非常一般。
2、二线学科表现乏力,生物风口、金融风口、网络风口、计算机风口等全都没抓住。虽然李国豪校长在80年代快速复建了机、电、理科,但是李退后基本属于散养状态,发展非常缓慢。
3、同济内部发展方向争论不休,延误转型时机。直到裴钢校长上任后才强按牛头坚决转型,逐步由衰转盛。
4、同济得到的政府支持较弱。1)在90、00年代郭嘉和上海支持力度都只有复交的一半左右,李国豪校长当时非常愤怒但是改变不了现实。2)很长时间都被排除在985之外。3)市规划“2+X”,同济属于“X”,市级项目大多由复、交和上大瓜分,市里宁可大力支持上大也不重点支持同济(支持力度和华师华理等差不多)。直到近十年市里才不再提“2+X”,项目申请更开放。4)二军医当时本已确定下放,市里都根本不考虑同济和二军大的历史渊源和相互成就需要,传说吴老誓死不从(不保真)最后才作罢。可见,同济的外部环境有差不多30年其实还是很差的。直到00年代末,才会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