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34|回复: 31

未来科学大奖结果公布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Rank: 1

4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
. N3 O" m! j4 e; K# c5 p7 z. O( }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 Z) A# C% }# J. O% t+ K, R
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度和可靠性领域的发明和引领的贡献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p+ |9 h1 v9 g; Y& T+ r5 x
  [- k  `  m( w4 A  C% l" y: P

初出江湖

Rank: 2

5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1: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教授也是拓扑材料这块贡献很大,那篇prb几千次引用了。

初出江湖

Rank: 2

8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万主要是团队太小,当时南大缺少丁洪这样的实验合作团队去验证他的理论。而且之前也获得了首届科学探索奖。就看这次能不能冲一个自一了,至少也得是个自二吧。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65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被人摘了桃子,看看能不能捞个院士吧

初出江湖

Rank: 2

6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yz 发表于 2025-8-6 11:24
, [. p% X% n% z7 s% o老万主要是团队太小,当时南大缺少丁洪这样的实验合作团队去验证他的理论。而且之前也获得了首届科学探索奖 ...
7 A* a2 @: b0 q( S
自一不可能了,同样的东西不可能第二年重复颁奖,除非在同一年,自二认为没问题。哪一年来着,有两个团队做的一个东西,同时获得二等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27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方忠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本硕博校友。华中科技大学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又一有力见证。

新手上路

Rank: 1

1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季争议那么大

初出江湖

Rank: 2

8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xcv 发表于 2025-8-6 11:33
- c3 L9 q% [+ _/ S9 G! Z自一不可能了,同样的东西不可能第二年重复颁奖,除非在同一年,自二认为没问题。哪一年来着,有两个团队 ...
- T& J2 ~7 w5 D) o& x# I
万老师毕竟是第一个预言Weyl半金属的,这个理论贡献怎么也掩盖不了,还是有希望的。

初出江湖

Rank: 2

8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科校友:南大2,周忠和季强。北大1,徐星。浙大1,戴希,上交1,丁洪,华科1,方忠。

初出江湖

Rank: 2

12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gjm 发表于 2025-8-6 12:58
* n5 f/ [) u1 \" I本科校友:南大2,周忠和季强。北大1,徐星。浙大1,戴希,上交1,丁洪,华科1,方忠。 ...
2 z. u4 h3 ^; a$ ]6 {7 ~: T* a
那算中科院校友岂不是6/7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482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zgjm 发表于 2025-8-6 12:58
& F3 y( h  N& B本科校友:南大2,周忠和季强。北大1,徐星。浙大1,戴希,上交1,丁洪,华科1,方忠。 ...
$ x& ?1 [8 y" n# T
卢志远呢

初出江湖

Rank: 2

8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4: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老师 发表于 2025-8-6 13:52
* |; s- I( U. G- g卢志远呢

7 S8 i" }+ i$ B- T' W8 l' n台湾的,也要算吗

初出江湖

Rank: 2

8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yyy 发表于 2025-8-6 13:09' R& _4 i' x+ k. u+ H% ^
那算中科院校友岂不是6/7了
% T( X  d( V8 S% t7 h1 y
中科院不是学校。要不都算给国科大好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482

积分

0

贡献

50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zgjm 发表于 2025-8-6 14:29: ?. i2 A! p4 g& Z0 {& M' x% |7 D
台湾的,也要算吗

. {- v% t8 a+ k% C算上。即将收复或者自动归顺

版主

Rank: 8Rank: 8

3009

积分

1

贡献

10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人的成就与诺奖一般得主比有多大差别?有没有奖金的差距大

初出江湖

Rank: 2

8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物理领域的差距还是很大的,Kane、Mele以及张首晟预言了拓扑绝缘体,而方忠等人算是发展了对实际材料拓扑性质的计算,还是没有0-1,但是也算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了。另外,即便是Kane和张首晟也只是得到了狄拉克奖,因为上个世纪的大佬已经因为材料中的拓扑物态获奖了。而薛其坤的主要成就是之前诺奖的后续发展。  物理领域离诺奖差了一大截,尤其是在粒子物理盛宴已过的情况下,更加难以追赶,也是因为物理研究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了。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305

积分

1

贡献

80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zgjm 发表于 2025-8-6 12:58
9 ?. L  l6 {$ F! s7 r3 Q4 D本科校友:南大2,周忠和季强。北大1,徐星。浙大1,戴希,上交1,丁洪,华科1,方忠。 ...

) s! l; J% k1 l6 O% S' ?, t1 A! K浙大物理还有这么强的年轻校友,可以挖回来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米科技 于 2025-8-6 17:29 编辑   o& {  _3 T/ \2 O8 V1 x. U" l
- M. L& l3 A1 L+ P- D
万贤刚的是0-1,最早提出外尔半金属概念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米科技 于 2025-8-6 17:35 编辑
! l6 p, `6 Y2 M$ f7 u
: s$ j+ ?1 r* u放在整个拓扑材料领域,万把拓扑物态从绝缘体推广到了半金属领域。他的工作比国内这几位原创性要强。低于已经得诺奖那几位,平行或略低于首先发现拓扑绝缘体的kane和mele(张守晟的论文比kane和mele晚了几个月)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胖妞 发表于 2025-8-6 15:32
( g5 b; |, N: W2 Y. N这些人的成就与诺奖一般得主比有多大差别?有没有奖金的差距大

0 w0 }1 g1 G. I4 I7 q1 u6 [- _差距很大,这些人没有拿诺奖可能性,几乎是最水的一届颁奖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奖基本上已经到头了,开始发大水给奖了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给具体的拓扑材料发奖,可以发给拓扑绝缘体和拓扑半金属这两个最重要的子领域的开创者,前者是kane和mele,后者是万贤刚及合作者。

新手上路

Rank: 1

3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拓扑绝缘体主要是Kane、Mele和科大少年班学生傅亮(现MIT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博时(导师Kane)开创的工作,是诺奖级的,张守晟的贡献明显不及这几位。
* E* K7 C3 A% O& r: G
8 v, K: n% K( h2 p9 Y& n$ H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有一篇综述:. C# {. M* z1 ?4 }3 O. ?& b( \; j
https://journals.aps.org/rmp/abstract/10.1103/RevModPhys.82.3045
' s* b3 M( J3 B. m9 g" n在知乎上有翻译(分为四部分):/ j! h" ~0 \* v; ~& U# C% {
7 z# w! r. g  m2 q' r& m
https://www.zhihu.com/column/condensematterphysics
. \, O7 u9 f; s9 z) A4 C' E3 M- S
二维拓扑绝缘体(Kane & Mele,翻译第三部分):5 \% [4 V  I& `! B5 ^$ k6 K: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893192
% v& T7 G, {/ B  B* e/ Z8 g( c" X0 G. i* z' r2 I* p0 V3 P
三维拓扑绝缘体:理论和真实材料(傅亮 & Kane & Mele,翻译第四部分):
/ r  ?6 i+ Z7 T- z+ _" u1 Y# _8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140577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1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米科技 于 2025-8-6 21:43 编辑 ' L# X# \: Q& x# u
Seeseesee 发表于 2025-8-6 18:314 Z3 m5 Q, w. [7 S. V7 m
拓扑绝缘体主要是Kane、Mele和科大少年班学生傅亮(现MIT教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博时(导师Kane)开创的 ...

/ z! W, m% R+ ~" y; @# V6 o9 R4 @: D
. d1 o  \' D6 u' D看知乎上介绍,kane的文章05年就发表了,张的文章06年才发表?这么看,守晟老师的贡献和方忠院士相似,都对领域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把领域带活、带热),确也都不是0-1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4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0: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水平一般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57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0-1 ?玩笑开饿太大了!!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米科技 于 2025-8-6 22:35 编辑
2 n+ r6 e: R7 `  j5 l  z- Q/ z8 X( s) a' H4 g2 u3 g- u
简单梳理下拓扑材料的学术脉络:1、thouless、 haldne等三人拓扑物态祖师爷,已经得诺奖;2、拓扑绝缘体,kane和mele提出概念,开创该领域,张守晟在次年发表一篇类似的论文,随后又发了篇论文,换了个材料,并在实验上得到证实,拓扑绝缘体领域被带活,成了大热门。3、拓扑半金属,万贤刚和合作者提出概念,开创该领域,次年方忠等人也发表了一篇类似的文章。方忠课题组的翁红明提出一种新的材料体系,得到实验证实,风靡一时的外尔费米子新闻即来源于此。拓扑半金属领域被翁红明等人带活、带热。4、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诺奖得主haldne其中一项理论工作,实验上被清华老薛证实。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米科技 于 2025-8-6 22:48 编辑
# e' M: o* e( B4 v/ W. d3 B. ~! O+ b+ \; Z( M# m# c% r1 Z& f
丁洪在实验上观测到外尔费米子,用的还是翁红明提出的材料,翁这次没得奖有些可惜。没有翁的计算工作,就不会有丁的实验工作。再晚一些时间,就会被国外团队抢先做出来。

新手上路

Rank: 1

30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米科技 发表于 2025-8-6 22:34
* T5 R* ^) h. Y  |! h8 z( Q简单梳理下拓扑材料的学术脉络:1、thouless、 haldne等三人拓扑物态祖师爷,已经得诺奖;2、拓扑绝缘体,k ...

- ~- H6 O, ~. `3 N' k行了。拓扑绝缘体的华人提一下傅亮就行了,其他都不行。张守晟搞的是量子自旋霍尔绝缘体,按文小刚的说法,和拓扑绝缘体并不完全等价(23楼的知乎下面评论有人提到)。傅亮的工作把二维扩展到三维,还是很有意义的,真实世界毕竟还是三维的,二维的垃圾也太多。

初出江湖

Rank: 2

8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2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eeseesee 发表于 2025-8-6 22:54
; e+ J6 T/ }6 d: j行了。拓扑绝缘体的华人提一下傅亮就行了,其他都不行。张守晟搞的是量子自旋霍尔绝缘体,按文小刚的说法 ...

5 D5 O. \! k4 H+ K1 s+ m% P从原创性来说傅亮的工作是比张老师的要强一些,二维到三维是很大的突破。张老师和方忠院士类似,都是在原始概念提出后,做了个类似的工作,紧接着又提了个实验上可行的材料,并得到证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8 14:35 , Processed in 0.04768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