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16|回复: 3

上海交通大学网红教授建议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别让孩子 “背锅” 了!养老规划的真相:从奶茶钱和家常菜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在《金融新启航·养老金融透视镜》栏目上表示,养老规划的核心是“时间杠杆”。阎志鹏用三胞胎案例说明: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10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6年,65岁时账户余额344万;16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9年,最终为293万;25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40年,最终仅280万。“越早启动,复利效应越惊人,20多岁应投资较大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借助年化收益积累财富。”
 “10 岁开始每年存 1 万,连续 6 年,65 岁能有 344 万”。底下评论区炸开了锅,有网友直言:“专家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10 岁孩子哪来钱存?这不是逼着啃老吗?”说实话,看到这个案例时我也愣了一下。不是质疑 “时间复利” 的科学性,而是这建议实在太飘了,飘到让人觉得 “这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吧”。今天就聊聊:为什么专家的 “理想模型” 总让人觉得隔靴搔痒?普通人该怎么接地气地规划养老?一、“10 岁存钱”?这届专家可能不懂人间疾苦专家说的 “三胞胎案例”,核心是想证明 “越早存钱,复利越惊人”。道理没错,但架不住案例太脱离现实。10 岁的孩子,大概率还在小学门口纠结买辣条还是买文具,每年拿出 1 万块存养老钱?这钱从哪来?无非是父母掏腰包。可对多数家庭来说,孩子 10 岁时,父母正处于 “上有老下有小” 的压力巅峰:房贷要还、孩子学费兴趣班不能少、老人医疗可能要贴补,能不月光就不错了,哪有闲钱每年存 1 万给几十年后的 “养老”?更扎心的是,专家假设 “年化 8% 收益率固定”。现实中,别说普通投资者,就连专业机构都很难保证几十年稳定 8% 收益。去年买基金亏到哭的人,大概对 “固定收益” 这四个字有阴影。与其说 “10 岁存钱”,不如聊聊更实在的:比如孩子每年的压岁钱,父母可以帮着做个小额定投,不追求 “养老” 这么远,先培养 “长期存钱” 的意识。这才是普通人能碰得着的 “时间起点”。二、比起 “10 岁启动”,更该警惕的是 “30 岁还在月光”专家的话里,有句实在话被 “10 岁存钱” 的槽点掩盖了:“养老规划要尽早,时间杠杆很重要”。但这个 “尽早”,不该绑架孩子,而该指向每个有收入的成年人。身边太多 30 岁左右的朋友,月薪过万却月月精光:奶茶咖啡不断、外卖顿顿不落、换季必买新衣服、周末聚餐 KTV… 总说 “等我工资再涨点就存钱”,可工资涨了,消费也跟着涨,永远在 “等下次”。其实专家提到的 “30 元法则”(每天存 30 元,一年 1 万)是个好思路,但得落地到成年人的生活里。不是让你从牙缝里抠钱,而是调整消费习惯:少喝一杯 20 元的奶茶,少吃一顿 50 元的外卖,每天省下的钱随手存进理财账户。30 岁开始,每天 30 元,按年化 5% 算(比 8% 更现实),到 60 岁也能攒下近 50 万。这笔钱或许不够养老,但能让你老了不用为医药费发愁,不用看儿女脸色,这就是底气。三、省钱又健康的 “养老秘籍”:厨房和公园藏着答案比起纠结 “怎么存钱”,更重要的是 “怎么少花钱”,尤其是养老最大的支出 —— 医疗费。而省钱的关键,藏在你家厨房和小区公园里。现在年轻人总说 “没时间做饭”,顿顿外卖奶茶伺候。但外卖高油高盐,长期吃不仅容易发胖,还可能埋下高血压、糖尿病的隐患。老了一旦生病,一场大病就能花光积蓄,存再多钱都可能打水漂。不如试试在家做饭:菜市场买把青菜、一块瘦肉,十几块钱就能做一顿健康晚餐,比外卖便宜还干净;周末别宅家刷手机,去公园跑跑步、跳跳舞,或者和邻居打打太极,不用办健身卡,还能增强体质。我爸妈就是例子:退休后坚持每天去公园散步,晚饭基本自己做,很少吃外面的饭菜。这几年体检报告干干净净,医药费几乎没花过。他们总说:“身体好,就是在给儿女省钱,也是在给自己存养老钱。”四、普通人的养老规划:别信 “神话”,要信 “日常”说到底,专家的理论模型可以当科普看,但千万别当真。普通人的养老规划,从来不是靠 “10 岁存 1 万” 的神话,而是靠日常的点滴积累:有收入就存点,哪怕每月 500 元,比 “等有钱了再说” 强百倍;吃饭尽量自己做,健康又省钱,少生病就是赚大钱;有空多去公园动一动,身体是养老的本钱,没本钱啥规划都白搭。养老从来不是几十年后的 “大工程”,而是从今天的奶茶钱、外卖单、散步步数开始的 “小日子”。别被专家的 “理想模型” 吓住,也别觉得养老离自己很远。从现在起,存点钱、养好身体,就是最好的养老规划。毕竟,老了能安安稳稳吃自己做的饭,能健健康康在公园晒太阳,手里还有点闲钱应急,这就够幸福了,不是吗?

分区版主

Rank: 8Rank: 8

327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亮点是年化率8%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的专家怎么总是在胡说八道呢?

新手上路

Rank: 1

4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前天 0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的哥哥 发表于 2025-8-8 00:07
上海的专家怎么总是在胡说八道呢?


貂毛以为全世界都是貂毛

挨着的同事他妈80年代就固定的给他规划养老。貂毛理解不了的。

结果:发现货币完全贬值,不如存钱买房子,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10 22:41 , Processed in 0.04690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