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91|回复: 7

20年代东南大学同时期中研院院士全职教授数量历史第一

[复制链接]

赞助会员

Rank: 4

6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8-20 04:25: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年代主要指21-26年期间,国立东南大学全职教员当中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是12人,再加上这个时间段毕业生中成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是6人,一共是12+6=18人,应该超越民国任何一所大学任意一个连续的五年段中研院院士教职人数,1948年吸收了众多著名教授的清华北大中研院院士教职不过9-10人

这还不包括1927年之后,东南大学停办改组成央大的中研院院士教职数量,因为不在一个时间段,仅就1927年可能就要增加5名中研院院士教职


柳诒徵:1914年2月获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历史教授;1916年—1925年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任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部教授;

汤用彤: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马寅初:1921年9月28日被聘为上海商科大学(东南大学商科移至上海设)教务主任,后任中央大学教授

叶企孙:1924年至1925年9月在国立东南大学任副教授

茅以升:1922年7月,茅以升受聘为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并出任该校首届工科主任


竺可桢:1920年秋,竺可桢改至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气象学、地理学等。这年冬天,在南京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开始筹建东南大学,1921年竺可桢任地学系主任。后因东南大学领导闹派系,竺可桢自1925—1926年曾转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南开大学教授各一年。1927年,重返东南大学任地学系主任。

陈桢:1922年回国后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1926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动物系系主任,兼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科学教授

胡先骕:1918年(民国七年)7月,受聘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林专修科植物学教授。
1919年(民国八年),在《东方杂志》发表《中国文学改良论》一文,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对北京大学陈独秀、胡适等所倡导的白话文和文学革命,提出批评。当选中国科学社书记。
1923年(民国十二年),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国立东南大学,胡先骕任农科的植物学教授兼生物学系主任。

张景钺: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任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
1926年,任东南大学生物系主任

戴芳澜:1923年—1927年任南京东南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

秉志:1920—1937年,秉志历任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教授

钱崇澍:民国八年(1919年),钱崇澍受聘在南京金陵大学任教授。旋被国立东南大学聘任为教授,教植物分类及植物生理

同时期另有大学学士毕业生5名及高师本科毕业生1名当选首批中研院院士

严济慈: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东南大学)和国立东南大学物理系

赵忠尧:1920年(民国九年),赵忠尧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民国十三年),赵忠尧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后任国立东南大学助教

吴学周:1920年,吴学周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化学。1924年,吴学周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经张子高教授推荐留在化学系任助教。

王家楫:1920年王家楫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获得国立东南大学农学士学位

吴定良: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育心理学系。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

伍献文:1917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1921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另外,
周仁1917年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创建上海生效机械厂,1922年,任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科科长、教授兼教务长。1924年,任南洋大学教务长

吴有训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不在同一个时间范围内(或者擦边)姑且不算

赞助会员

Rank: 4

6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04:2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大部分大学穷尽民国38年,把38年内凡是和自己学校有半点关系的首批中研院院士加起来都不到10人,还不及5年国立东南大学的一半,难怪司徒雷登在他的一生定型可以流传后世百年的著作在华五十年当中,白纸黑字,固定可查,唯一指名道姓称当时的东南大学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没有加之一)

赞助会员

Rank: 4

6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04:29: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已经扒到这个份上了,很明显了,再加上从国立东南大学即去清华和累计去浙大的教职又是外校第一

赞助会员

Rank: 4

6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04:4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这只是国立东南大学(后成为国立中央大学)一个连续的5年办学时间段(属于同一时期)的数据,如果加上1927年之后短短数年的数据,以上不在列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就可能又要加5人左右,如蔡翘,李先闻等

赞助会员

Rank: 4

62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04:4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18人当中只有3人是搞文科的,所以靠文科刷数据的大学也是比不了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9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8-21 10:3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东南大学(短命6年)没有是几个工科的所谓院士呵?当年主要在学校教学吧,没有军工、企业的?原来南工校庆几次“投机倒把”调整,自己都搞不清出身自何方?一是1952年开始以社会主义新型大学自居,校庆是1952年,直到1987年,与中央大学划清界限;改革开放,看到吴健雄等海外学者出钱出力帮助南大,心思活了。二是1904年江南实业学堂,由此分出来的南京工业专业学校是南工的主体;三是1988年改名东南大学,抡祖宗来了,又与南大同样的以两江高等师范为源头。高等师范是看不起工业学校的工科的。1927年按一省一校构想合并了9所学校包括上海工业、商业学校,是拼多多大学。南工也是合并了许多学校包括南大的部分工科系,之江大学,金陵大学工科,复、交、浙、厦门大学相关系,安徽大学土木,武汉大学农艺系等。可笑的是吹上天的信息类,原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没有无线电系,都是浙交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1926年“清华改大”后的第一年,就至少新聘了50位中国教员。其中留学生26人(留欧者2人,留美24人),国内各大学毕业者17人(其中东南大学毕业者8人),旧功名及其他学校出身者7人[3] 。为清华完全改大及其此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师资基础。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6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遥遥领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30 09:33 , Processed in 0.3324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