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59|回复: 8

大规模增加数量,是不是对两院院士也进行“推恩令”了?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Rank: 1

2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量增加院士数量,稀释院士头衔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是不是对两院院士也进行“推恩令”了?
) p5 g* q0 J+ B5 l

新手上路

Rank: 1

3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推恩令,是搞金瓶掣签了,这样哪些贵族辣妈就无法让自己的亲戚成为转世灵童。这说明对这个群体不满意了,很多牛人选不进去,那就不让你们选。你看一改制,小虎等老几位都上去了。

新手上路

Rank: 1

2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heinzmann 发表于 2025-8-26 11:02. @' f( A6 T1 |0 g
不是推恩令,是搞金瓶掣签了,这样哪些贵族辣妈就无法让自己的亲戚成为转世灵童。这说明对这个群体不满意了 ...

0 A7 _7 R4 e7 ~' Z组织有高人啊

初出江湖

Rank: 2

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没增加很多啊,上届新政下浪费名额太多了,多给几个够浪费

老战友

Rank: 5Rank: 5

128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信息学部,名额应该增加一倍,符合科技发发展趋势

新手上路

Rank: 1

3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lic 发表于 2025-8-26 14:34: e; X+ J- o! f% \
组织有高人啊

+ K" }9 {/ m) v" y5 y$ V! n$ D) N实际上元老们的权力被削弱很大,只有提名权,连二轮都是院士大会,而不是学部小会差额了。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33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改革还是很有成效

初出江湖

Rank: 2

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luzoulai2023 于 2025-8-26 16:38 编辑 0 c$ B; {# o6 g/ [' P  D+ K8 c, y7 ]
, [$ x1 F9 |; u
记者从多位受访院士处了解到,参评的外部同行以长江学者、“杰青”为主,也有部分海外华人学者,每个学部会按照不同专业领域来分组组织外部专家,每组几十人,评审时采取封闭式管理,专家需要独自评审材料和投票,监管严格,三餐饮食都是送饭上门。而且,评审投票的时间总体上被大幅压缩,第一轮外部同行评审只用几天就完成,此后立即进入第二轮大会投票环节,整个过程比往年要短。  ( Z& ^9 _' V7 Q* S
  对第二轮院士大会投票环节,新一轮改革也进行了调整,从过去的等额投票改为差额投票,规定参会院士按20%差额对候选人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按各专业学部增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序当选院士。前述“双一流”高校的理科院士表示,由于过去第二轮是等额投票,最核心的筛选过程实际发生在学部内部初选阶段。“终选投票几乎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所以在大会投票日,尽管是全体投票,但许多院士不参加。”  
& W# @. Z6 ?# n, E1 B也有观点认为,引入外部同行专家后,评选的具体流程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采访中,有院士提出了三点关切:其一,适当的讨论和碰撞。过去在学部内初选时,院士们会经过多轮的讨论,进而确定终选名单。“有些研究成果的价值需要经过一些讨论才能更清楚,如果讨论时间不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选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其二,如果同一个方向或一个单位的候选人较多,并且都很有实力,在每人投票数有限且参评外部专家多达几十位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票数分散,使某些领域或单位公认的优秀候选人因票数不够无法进入第二轮。“这对优秀人才集中的单位有些不利。”  第三,采用外部大同行专家投票的机制,对一些冷门领域的研究者也可能不利。“如果候选人是个一心坐冷板凳的人,且他所在的领域很小众,小同行不多,他也不搞社会关系,可能了解他工作的人很少,如果外部大同行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审查,候选人就会相对吃亏。”该院士称。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评选机制,使真正安心做学问又不那么“活跃”的候选人也能被有效筛选出来,是院士制度后续改革可优化的方向。  % o2 r5 [3 q- u
     多位院士指出,由于以上种种问题,2023年增选院士时,部分进入第二轮的候选人并非学部公认的人才,而终选投票阶段只有20%的差额比例,也就意味着,真正留给院士群体自己选择的空间有限,希望未来可以适度增加进入第二轮的候选人数。  在穆荣平看来,新一轮改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但院士制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总体而言,本轮院士制度改革是多年改革实践的集大成者。”穆荣平说。  
7 l" L9 r0 I) D7 h3 k向新兴学科倾斜  回到2023年5月13日这一天,新一届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刚刚启动,比往年延后了四个月。当两院院士陆续收到推荐候选人通知,并按照惯例去查阅院士增选指南时,很快发现了一个重大变化:过去,院士增选名额只分配到学部,2023年,名额直接落到了具体学科方向上。  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为例,根据《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名额分配方案,基础生物学4名;医学4名;农学、生态与进化4名;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安全1名。  此外,每个学部都单列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为此特别留出一个院士名额,这些新兴学科方向包括生物信息与智慧医学、化学生物学和重大药物创制、地球系统建模及人工智能、医工融合等。  多位受访院士指出,这项改革旨在更好地支持国家急需的新兴交叉学科发展。2023年发布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开篇即提出一条核心的增选原则:增选名额要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  这意味着什么?穆荣平分析说,长期以来,由于学科成熟度和学术成就的累积,老学科涌现的院士数量相对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杰出学者的发展。此外,新兴和交叉学科由于尚未成熟和跨学科特性,在传统学术评价体系中也往往处于劣势,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而这些新兴领域急需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才的引领。“这些人才对于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参与宏观战略科技决策咨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际上,2014年的院士制度改革中,就明确提出为优化院士队伍学科结构,进一步加强对新兴和交叉学科的支持,专门建立新兴和交叉学科特别推荐机制。由两个及以上学部联合提出重点关注的新兴交叉学科,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再由相关学部推荐7—9名院士组成特别推荐小组提名、讨论和投票产生推荐人选。  但参照2021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可以发现,对于新兴和交叉学科,只提出了几个应重点关注的领域,例如数学地球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化学等,且集中在少数几个学部,而不是覆盖所有学部,范围有限。  “以往院士也会意识到需要平衡各学科的发展,但这一次在制度上更加明确了,尤其对一些急需发展但院士又相对较少的新兴学科,有更大的推动作用。”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穆荣平也强调,按学科来分配名额,是院士增选制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变化,打破了由新旧学科院士增选话语权差异带来的不公平格局。在他看来,这种重大改革只能自上而下推动,而不是依靠院士自下而上去推动。  但也有院士指出,尽管改革的初衷是积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界定新兴学科,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名额,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些新兴学科可能在学术界已有共识,但更多的学科界定仍存在争议。“例如,地学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是地球系统建模及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很广泛,是否应归入某一特定学部,作为一种专门的新兴方向,令人不禁产生一些疑问。目前列出的一些学部的新兴学科也不够新。”前述“双一流”高校理科院士说。  新兴学科的选择和具体学科的名额分配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统筹负责。依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主席团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及相关院领导、各专业学部常务委员会主任等。除主要院级领导外,学部常委会主任是名额分配的关键参与者,可以替各学部发声。作为学部履行职能的关键决策机构,学部常委会成员由学部全体院士选举产生。  前述理科院士认为,目前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在学部内部,关于新兴学科的认定,缺乏广泛听取意见和咨询的过程,“讨论的面还是太窄了”。他建议,未来可以在机制上有更多突破,让各方都有发表意见的渠道,来扶植真正的新兴学科,“但达成共识确实也不容易”。  在李侠看来,新兴学科的认定,不应由个人或群体主观判断,而应通过科学实践的结果给出答案:谁在某个新兴领域做出了改变人类命运或产业面貌的成就,就应当授予其院士的荣誉与认可。他建议,可以考虑在传统的名额分配机制之外,设立几个额外的机动名额,对已经做出突出成就的人才,特事特办,“如果有人研发出了中国版的OpenAI,就可以给一个院士‘帽子’,因为这个成就是全世界认可的,也代表了一种很有潜力的新方向”。
2 A6 H3 O- _. ~% M* g* h3 M& J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1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真专业。提现了网大上的专业性原创性,鞭辟入里高屋建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8-27 04:26 , Processed in 0.03041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