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复旦大学周鹏今年已发3篇NS正刊和3篇Nature Electronics$ u$ r9 c; w: n7 G- \6 v
科技大满贯 2025年09月03日 09:05' D! o( a' O7 Z, u( f8 c/ z* ~; m
+ b4 K1 \/ I( M4 @周鹏与合作者又发Nature Electronics了。9月2日,复旦大学周鹏、马顺利和包文中合作,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报道了晶圆级制造的二维集成微波发射器。5 z* t! a- a% A
0 w2 p: m8 [5 Q0 `0 q2 M
随着对更高效通信系统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开发出低功耗且损耗极小的微波系统。二维半导体具有用于制造低功耗微波电路的潜力,但二维集成微波系统的开发仍受到限制。在此,该研究报道了在四英寸单层二硫化钼(MoS₂)晶圆上制造的二维集成发射器。开关中单层MoS₂通道的传输损耗为0.51dB,完整16单元发射器的功耗为3.2μW。这款兼具通信和雷达功能的4×4相控阵发射器带宽达6GHz,波束扫描角度范围为-35°至35°,传输距离为136m,在由1000mAh容量电池供电时,待机时间可达26天。该研究展示的完整的板级系统尺寸约为3×2 cm²,且已证明其可集成到小型昆虫模型中。2 L E* |6 N( n/ p( ]3 W- a
! n6 W* B5 D# Y; v总之,该研究率先在国际上实现了全集成的二维射频系统,为领域内的一次重大突破,有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6 m$ W5 Z% ?- H" Y( I8 e# Z, b
& d7 B i/ m+ u! [本文唯一完成单位为复旦大学,文章最后通讯作者为周鹏。这也是周鹏与包文中,继8月11日在Nature Electronics报道了一种基于单层二硫化钼、具备内在可塑性且受生物启发的仿生神经元(一种新型仿生神经元结构,包文中为最后通讯作者,马顺利为本文合作非通讯作者)后,1个月内发表的第2篇NE。同时这也是周鹏作为通讯作者,今年发表的第3篇Nature Electronics了;今年5月12日,复旦大学周鹏与王水源合作在Nature Electronics上发表了关于采用复合金属电极的二维晶体管的沟道与接触长度缩放研究的文章,也就是说周鹏作为通讯作者(2篇为最后通讯)在4个月内发表了3篇Nature Electronics。
5 q' [) U2 { s9 a# J! C5 B' H5 {' y0 T+ X- j4 Q. p. r
要知道作为光电子学领域的顶级期刊,《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在电子电气领域备受认可,其过往的年发文量均未过百,甚至不足90篇,发文难度还是很大的。
* \ M5 S8 V3 v/ q }1 ?( Q2 m; s; u- z
除了以上3篇Nature Electronics,周鹏教授今年作为通讯作者还发表了2篇Nature和1篇Science。1 {% b2 S0 V/ \
, ], ?* _/ I. ^, w* q
分别是今年4月2日,复旦大学周鹏和包文中合作,作为共同通讯在顶刊Nature上发表了关于二维半导体的RISC-V32位微处理器的文章,该研究带来了开源的RISC-V架构设计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微处理器。4月16日,复旦大学周鹏与刘春森合作,作为共同通讯在顶刊Nature上发表了关于通过二维增强热载流子注入实现的亚纳秒闪存的文章,该研究带来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6月5日,复旦大学周鹏、张嘉漪和王水源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合作,作为共同通讯在顶刊Science发表了关于碲纳米线(TeNWNs)视网膜纳米假体可改善失明模型动物的视力的文章,该研究可以显著提高视网膜神经假体在恢复失明和视力受损者视力方面的效果。8 x* l$ e5 K: I O! f* c
7 E) n9 ^5 T4 q( F4 r
值得一提的是,3篇NS文章,周鹏教授均为最后通讯作者;周鹏教授自今年4月2日以来,在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内已发表了2篇Nature、1篇Science和3篇Nature Electronics,可谓是成果大爆发的一年。
% F" Q+ X* ^" q1 C5 ~. ~" c
0 j* k0 j0 y8 x$ R: B( A/ t以上研究大多数是周鹏团队与合作者在半导体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在该领域发力的优秀成果代表。$ o9 J" p% { z' F
; G9 I3 F$ E. q2 j1 R这一系列成果的主角周鹏,生于1979年,作为上大学以来,便扎根于复旦大学的周鹏来说,今年也是其团队科研成果大丰收的一年。
0 l# E" N2 Q f# \3 G
, P# e& X9 {0 R# _$ ^# j; u$ Z5 ^2 k就在上个月26日,周鹏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高能效新原理晶体管器件研究”获得了2024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而获奖团队的2名我们曾介绍过的年轻学者刘春森和王水源,也都是周鹏教授带出来的2名学术能人。2 n6 m- P4 O6 P) ^
8 {! z+ F, N, u5 E- R
另外,上文提到的今年4月16日,周鹏和刘春森团队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青年优秀论文奖。
% F0 M4 }/ S w4 o* X+ c! c3 o- ]4 V$ e, {2 Y0 Y
最后,也期待目前已是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副院长的周鹏带领团队与合作者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重磅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