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自动控制学科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钟士模 (1911—1971) 郑大钟 钟士模,电机工程和自动控制工程学家,我国自动控制学科和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学与远动学专业和自动控制系,建立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自动化学科和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自动化技术人才,主持和组织了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在自动控制和电机工程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中国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钟士模,原名钟子范,1911年7月8日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幼年家庭贫困,父亲务农为业,母亲操持家务,小学时常半耕半读或在家务农。考入浙江建德第九中学后,上的是免费和提供食宿的师范讲*科。毕业后,作过几年小学教师。大约在18岁那年,过继给家境富有的叔父母为子,始得入普通中学学*,进入上海大同中学高中部,从此奋发求学。1932年毕业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36年毕业后,来到著名学府北京清华大学,任电机工程系助教,由于日军入侵华北战事扩大,他随校南迁,1937年任长沙临时大学助教,1938年起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助教、教员、讲师。1943年取得学校资助留美资格,是年秋辗转缅甸、印度来到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MIT的良好的研究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气氛,使钟士模得以潜心钻研电机工程科学的先进理论和新鲜学说。他如饥似渴地学*,广泛参加学术活动,显示出出众的研究才华,出色地完成题为“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s of Negative Damping of SynchronousMa-chines的博士学位论文,用新的思路研究了同步电机出现负阻尼(即产生自振荡现象)的原因;得到了比前人要全面得多的结果,受到教授们的嘉许和好评。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MIT深造的四年中,他广泛涉及了电工基本理论、电机基础理论等领域,掌握了巩固而深入的基础知识,并在电机理论方面提出了很有创见的独到见解,这为他后来在学术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和宽广的基础。其间,他被接纳为Sigma-Xi和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的前身)的会员。 钟士模在1947年学成回国,仍任教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开始时任副教授,一年后晋升为教授,主讲电路理论、电机学等多门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发展尖端国防技术的需要,他受命创建自动化领域的新专业,投身于自动化专门人才的培养,主持与组织对自动控制及计算机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项目的研究,为创建中国的自动化学科和自动化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同一时期,他参与发起筹建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工作,并且代表中国参与发起和筹建了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