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55|回复: 7

新中国12位飞机设计主师的院校溯源

[复制链接]

初出江湖

Rank: 2

7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中国12位主要飞机设计师,有民国毕业的老一辈,黄志千、徐舜寿、陆孝彭、屠基达、马凤山、顾诵芬;也有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宋文骢、陈一坚、石屏、唐长红、孙聪、杨伟。

初出江湖

Rank: 2

7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辈的六位主师,除了徐舜寿为清华毕业,陆孝鹏为中央大戏毕业,其余四位,均为交大校友。交大三分天下有其二。

初出江湖

Rank: 2

7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交大航空是毫无疑问的民国航空第一系。中央大学和清华大学居第二梯队。

初出江湖

Rank: 2

7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后,虽然交大由于院系调整,失去航空系,但是继承了交大航空系实力的西工大和哈军工,继续培养了占航空半壁江山的孙聪,杨伟和宋文骢。

新手上路

Rank: 1

4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半是北航校友

赞助会员

Rank: 4

6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央大机械特别研究班毕业

赞助会员

Rank: 4

6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舜寿报考的“中央大学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始于1935年,招收机械、电机、土木等系大学毕业生,给以两年航空工程技术的教育,相当于后来的研究生院。据中大校友丁钊回忆,“航空机械特别研究班”不公开招生,是通过各大学的工学院院长,分别通知并指导应届毕业生(有的是助教)报名应招,优秀合格的,由院长介绍前来入学。当时局势已经十分危急,日本帝国主义已侵占了东北,侵略矛头插到冀东,在天津、北平的丰台及上海已驻有日本兵,然而中国搞国防技术教育却不能公开,就起了这样一个名称。当时的中大校长罗家伦在该班开学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哪有什么叫做特别机械或机械特别研究的?然而我们还得选择这个名词,我们心中隐痛,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这个班只办了四届,共招生30余人,徐舜寿是第三届学生,除他以外,这里还走出了李耀滋、黄玉珊、谢安祐等后来在航空领域颇有影响的人才。    笕桥中央飞机制造厂(1934年)  然而,彼时刚刚入学的徐舜寿却来不及为被录取而喜悦。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次日,笕桥的飞机工厂被炸,徐舜寿和同学们被通知到抗战的大后方重庆报到。1939年5月,研究生毕业的徐舜寿被分配到了黄光锐任所长、王助任副所长的“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同年7月,该所在成都正式成立。  “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初建时仅有16名研究人员,分为器材、设计、气动力三个组,徐舜寿被分到了气动力组,当时他的组长是著名的航空先驱、清华教授、主持建造过中国第一座风洞的王士倬。  初出茅庐的徐舜寿在王士倬的培养下成长的很快。作为在清华时期的老师,王士倬对徐舜寿的要求很严格。多年后,徐舜寿在培养年轻飞机设计师时,要求他们把制图作为设计人员的基本功,举的例子就是自己在航空研究所第一次画零件图的时候,画出的图被王士倬毫不客气的退了回来,还批评他说“难道这样的图是大学生画的?”在航空研究所的两年里,徐舜寿阅读了几十本英美的航空技术报告,写满了几本笔记,他与王士倬合著的《飞机性能捷算法》还曾在中国工程师学会上获奖。  三  对于徐舜寿来说,在航空研究所的日子很充实,但一心想着为抗战出力的他,并不满足于只做研究。幸运的是,很快他便等到了机会。  抗战全面爆发后,当时的中国空军在空战中损失了大量的飞机,飞行员也大量牺牲。因此急需购买新的作战飞机,培养新的飞行员。而当时的国际环境只有苏联能大规模向中国出售军机且愿意提供贷款。为了让中国空军飞行员尽快适应苏联各型飞机的操作,1939年11月1日,中苏双方在新疆伊宁建立了空军教导总队。  1941年初,空军教导总队传回消息,称需要人去教授飞行原理(即飞行员用的空气动力学)。得知消息的徐舜寿马上主动请缨前往,并很快得到了批准,于是他在1941年3月离开成都,乘军用卡车赶赴新疆。  在此后一年多的授课中,徐舜寿因为课教得好,受到了奖励。但对徐舜寿来说,此行更为重要的是让他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徐舜寿曾回忆,去伊宁的途中就看到“红军运输队源源不断以军火供给中国”,到达伊宁以后,对接的苏联顾问“工作很热情,人也和善”,徐舜寿也由此对苏联产生了好感与兴趣,看了一些有关苏联建设的小册子,进而又看了些马列主义的书,这一方面为他日后选择去解放区参加革命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也为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专家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1942年7月,徐舜寿被从新疆调回成都,到航空委员会编辑处担任编辑专员,主要的工作是编译航空工程方面的教材和飞机说明书。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徐舜寿还根据编译工作中积累的有关航空工程的术语和词汇,编写了一本极具实用价值的《英语航空工程名词字典》,并于1944年出版,在行业内广受好评。    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民生凋敝,物价飞涨。为维持生计,徐舜寿只得去兼职,在大学同学的介绍下去成都的中华女子中学教英语课。不过,“福祸相依”,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巧遇了他一生的挚爱宋蜀碧女士。  编译工作也让徐舜寿深刻的认识到当时中国与先进国家在航空领域的技术差距。恰好当时有一个公费赴美学*航空技术的机会,为了进一步深造,去美国的航空工厂里学*与实践,徐舜寿参加了赴美留学的选拔考试。  四  因为实力过硬,徐舜寿轻松地通过了考试。据徐迟回忆:“在没有发榜的期间,他(徐舜寿)还飞到了印度的拉合尔航校,继续给中国飞行员教授他专长的飞行原理。”  1944年11月,收到录取通知的徐舜寿从重庆出发,经印度、澳大利亚抵达美国。抵达美国后,他便如饥似渴的投入到实*与学*中去了。据他的同学程宝蕖回忆,留学期间的徐舜寿“英俊而谦和”,“总是主动热心帮助别人”,“学*非常勤奋,极少出门玩乐。”徐舜寿的夫人宋蜀碧也曾回忆,称见过徐舜寿在美期间的成绩簿,全部是A,大本大本的作业、研究报告、绘图都极为工整精美。    1945年徐舜寿(右一)与李定夏、荆广生在美国费城研究公司实*。  在美国期间,徐舜寿先是在维德尔公司学*了塑料零件的制造技术。当然,对于他日后的飞机设计生涯来说,之后在麦克唐纳公司参与设计FD-1和FD-2飞机的工作经历才更加珍贵。可惜的是一年多后,美方以保密为由中止了徐舜寿他们在工厂的实*。徐舜寿只得转赴在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力学,彼时抗战已经结束,而国民党当局还想调徐舜寿赴英国去学*,但徐舜寿对欧美国家的种族歧视已经深恶痛绝,便以结婚为由回到了祖国。回国后,徐舜寿供职于国民党当局的“第二飞机制造厂”,曾参与过“中运-2”和“中运-3”飞机的总体设计。    1958年7月26日,飞机设计室部分人员在歼教1飞机前的合影。左起依次为陆孝鹏、叶正大、徐舜寿、王汇青、程不时、顾诵芬、汪子兴。  1949年初,徐舜寿参加革命,那个始于抗战烽火中的航空报国的梦想,那声在北平街头的呐喊,最终在

赞助会员

Rank: 4

6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远不止这12个,楼主属于看菜下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0-8 02:54 , Processed in 0.02948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