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1|回复: 9

活着的中国人+海外华人排队拿诺菲图的还有30人?

[复制链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孤九剑破刀式 于 2025-10-29 11:40 编辑

拉斯克奖:
李卓皓(去世)、李敏求(去世)、屠呦呦、简悦威、卢煜明、黄大卫、陈志坚

拉斯克奖被誉为医学界的诺奖风向标,大约有近百个拉斯克奖获得者获得诺奖。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狄拉克奖:
李雅达、张首晟(去世)、文小刚

狄拉克奖是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领域的最高奖,也有很多该奖项获得者获得诺奖,比如南部阳一郎、戴维格罗斯、弗朗克·维尔切克、马丁纽斯·韦尔特曼等等。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文桂冠奖:钱永健(去世)、邓青云、张首晟、杨培东、王中林、钱泽南、张锋、卢煜明、张远、戴宏杰、鲍哲南、李文渝、张涛、陈志坚引文桂冠奖有诺奖风向标之称,截止2025年已经有84位获奖者后续获得诺贝尔奖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克利奖:
薛其坤、文小刚、张首晟、沈志勋、崔琦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盖尔德纳奖:
张锋、管轶

盖尔德纳奖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1959年至2021年,共有403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其中102名获奖者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突破奖:
刘如谦、庄小威、陈志坚、陆锦标、王贻芳

“科学突破奖”是全球奖金最高的科学奖,高达300万美元,又被称为豪华版诺贝尔奖。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邵逸夫奖:
徐遐生、简悦威、王晓东、邓瑞丽

邵逸夫奖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尔夫奖:
吴健雄(去世)、杨祥发(去世)、袁隆平(去世)、钱永健(去世)、邓青云、翁启惠、何川

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沃尔夫数学奖,实际上沃尔夫奖是一个综合类奖项,也颁发给其他学科的科学家。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独孤九剑破刀式 于 2025-10-29 11:40 编辑

王虹
目前菲尔兹第一大热门



塞勒姆奖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张首晟是最可惜的,他拿遍了除了诺奖之外的各种大奖,除了上面写的引文桂冠奖、狄拉克奖、巴克利奖之外,他还拿过欧洲物理奖、古登堡研究奖、富兰克林奖章、尤里基础物理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但才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多活二三十年,拿诺奖的概率非常大。

上面的名单还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华人,中国国籍或者说在中国大陆做出的成就非常少。

这其实跟中国的科研制度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科研制度太急躁了,注重论文数量,要求短短几年就出成就,这种环境下科学家很难沉下心来做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1-1 04:07 , Processed in 0.05287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