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ide168
发表于 2025-7-15 14:01:33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国际出版集团Wiley旗下学术期刊《前沿科学》(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比较单细胞转录组景观揭示水牛在选择育种中的泌乳调控机制》(Comparative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Landscape Reveals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Lactation during Selective Breeding in Asian Water Buffalo)。该研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构建了首个水牛多组织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分析揭示了泌乳过程中关键的细胞和分子调控机制,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细胞水平的基因功能信息。
liyide168
发表于 2025-7-15 14:04:23
近日,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农业无人系统高水平创新团队何雄奎教授团队在农林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农业中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Agriculture,中科院1区TOP)上发表了题为《基于无人机遥感的三维处方图变量施药》(PWM offline variable application based on UAV remote sensing 3D prescription map)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多光谱无人机采集果园三维多光谱影像,开发了一种精准冠层分割与三维重建的离线施药处方图生成算法,为基于三维处方图的精准施药作业提供任务精准规划。
liyide168
发表于 2025-7-15 16:32:20
近日,我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23级本科生向鹏程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高水平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3.2)上发表了题为“用于智慧渔业的自供电柔性无线传感系统”(Self-powered flexible wireless sensing for smart fishery)的研究论文,指导教师为肖新清副教授。
liyide168
发表于 2025-7-16 13:15:04
2025 年 7 月 14 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联合山西农大在 Plant Cell 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 "The B1-TaHDA6 module negatively regulates root hair length throug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homeostasis in wheat"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图位克隆了小麦根毛长度基因B1,并解析其调控小麦根毛发育的遗传网络及其在氮磷吸收方面的关键作用。
liyide168
发表于 2025-7-16 13:59:01
近日,我院师生合作撰写的论文《Importing innovation or indigenous innovation: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climate finance on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在能源经济学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Energy Economics》正式发表。我院张晋华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兴农青年学者李亚飞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24级硕士生杜若楠与宁波诺宁汉大学商学院华秀萍教授。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liyide168
发表于 2025-7-18 15:40:10
近日,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蒋才富教授团队题为“The ZmMPK3-ZmGRF1 module promotes maize growth by enhancing cell proliferation under salt stre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ZmMPK3-ZmGRF1模块通过增强细胞增殖来促进玉米在盐胁迫下的生长,为理解MPK信号通路及GRF生长调节因子如何调控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同时也为培育耐盐碱玉米新材料提供了基因资源。
liyide168
发表于 2025-7-19 22:14:39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翟红/高少培团队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bPIF1 confers stem nematode resistance by regulati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sweet potato”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发现过表达IbPIF1 可促进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增强物理屏障的防御功能,促进抗性相关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强甘薯对茎线虫病的抗性。
liyide168
发表于 5 天前
近日,我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李胜利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 Research、Microbiome、GigaScienc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连续发表四篇高水平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围产期奶牛胃肠道微生物组与产后能量代谢紊乱(酮病)之间的深层互作机制,为开发新型干预策略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这些研究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肝脏中心论”认知,揭示瘤胃和后肠菌群共同调节宿主能量代谢的机制;在应用层面,则为围产期奶牛微生态制剂研发和精准营养干预方案的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本团队在围产期奶牛健康管理领域的深厚积累,同时彰显了我校在动物营养与肠道菌群调控研究方面的创新实力,还为推动奶牛健康管理和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篇论文分别是《围产期奶牛瘤胃与粪便微生物组的确定性演替模式与宿主代谢变化相关联》(Deterministic succession patterns in the rumen and fecal microbiome associate with host metabolic shifts in peripartum dairy cattle)、《源自牛瘤胃球菌 _E bovis 的丙氨酸通过提供生糖前体缓解围产期能量代谢紊乱》(Alanine derived from Ruminococcus_E bovis alleviates energy metabolic disorders during the peripartum period by providing glucogenic precursors)、《后肠微生物组稳态破坏通过抑制乙酸介导的肝脏AMPK-PPARA轴促进反刍动物产后能量代谢紊乱》(Disruption of hindgut microbiome homeostasis promotes postpartum energy metabolism disorders in dairy ruminants by inhibiting acetate-mediated hepatic AMPK-PPARA axis)和《奶牛生产系统中亚临床疾病通过肠道微生物网络增加抗生素抗性及毒力因子基因的人畜共患风险》(Subclinical disease elevates zoonotic risk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 factor genes through gut microbial network in dairy cow production system)
liyide168
发表于 5 天前
2025年7月22日,PNAS在线发表了我院袁红莉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Mutualism between degraders and nondegraders stabilizes the function of a natural biopolymer-degrading community”(降解者与非降解者之间的互利关系稳定了天然多聚物降解菌群的功能)。该研究系统揭示了非降解菌如何通过提供关键生态因子反向塑造降解菌生态位,进而与降解菌协同实现稳定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为理解复杂微生物群落中的资源分配与功能维持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liyide168
发表于 前天 09:10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王祥教授课题组在环境与生态领域旗舰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Nature Index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侵蚀驱动的垂直解耦:深层土壤热点区溶解有机质分子特征和微生物的共同演化》的研究论文。
liyide168
发表于 前天 10:27
新闻发布厅 | 《科学》发表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团队新成果:调控植物-土壤反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cau.edu.cn)
liyide168
发表于 前天 17:10
2025年7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张倩教授和南京医科大学李锴副教授及其团队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Potential role of dietary whole grain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ioactive components, mechanistic insights, and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的综述性论文(一区,15.4)。该综述探讨了膳食全谷物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潜在作用,分析了全谷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膳食纤维、多酚、B 族维生素、维生素 E 和甜菜碱等),阐述了这些成分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调节肠 - 脑轴、保护神经元等机制影响 AD 的发病过程,并总结了全谷物与 AD 风险相关的流行病学证据,同时探讨了现代食品加工方法对全谷物营养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全谷物的摄入与降低 AD 风险、减缓认知下降相关,其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 β- 淀粉样蛋白(Aβ)聚集、tau 蛋白磷酸化、神经炎症等 AD 发病相关过程发挥作用。这一发现为通过膳食干预预防 AD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liyide168
发表于 前天 17:30
近日,JIPB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郭岩教授团队题为“SOS2-FREE1 regulates SOS1 tonoplast sorting to promote Na⁺ compartmentalization in vacuole during salt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111/jipb.13970),揭示了SOS通路在盐胁迫下通过膜运输机制促进Na⁺液泡隔离的全新调控模式
liyide168
发表于 昨天 16:39
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农业大学张莉课题组撰写的“APPi: A Multiscale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Insecticide-Likeness Evaluation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开发了一个集成定性-定量多尺度评估的类杀虫性智能评估平台APPi(Agrochem Predictive Platform for Insecticide-likeness),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与时间稳定性规则的创新性融合,显著提升了新型杀虫剂先导化合物的筛选效率,在外部独立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达85%,较现有模型提升超30%。开发了“片段评分可视化”工具精准定位关键药效基团,该工具能自动识别并高亮显示化合物中对杀虫活性具有关键贡献的特定结构碎片,通过颜色编码直观呈现其作用,为分子结构的精准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