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附属医院那点事
关于附属医院的问题先前发过一个帖子,今天是加深入的剖析一下。其实很多人是被“附属”这两个字给误导了,想当然的以为附属医院就是属于大学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任何一所附属医院在产权上、编制上属于大学,下面我就从附属医院的属(隶属)、人(编制)、钱(预算)、物(资产)、职(级别)、管等维度进行分析:一、附属医院的隶属分类(一)附属医院从隶属分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类:1、 隶属于国家卫健委:比如北医一院、人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2、 隶属于教育部: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清华一附院等3、 隶属于地方卫健委:比如南开、天大刚接收几所附属医院4、 双重隶属的:清华长庚、复旦华山等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地方政府共建共管。5、 非公立医院,或私立或民用:比如北大国际医院等题外话:假如某所大学自己筹款建一所医院,是不是该医院就归该大学?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公立医院,要么归教育部要么归卫健委,是绝对不可能归大学的,这是我国的体制决定的。 (二)对于1-4类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可以分成1、 教育部系统内,“内属校管”:比如南开附院、清华一附院隶属于教育部,教育部授权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管理该医院。2、 教育部系统外,“外属校管”:比如北医三院,隶属于国家卫健委,国家卫健委授权北京大学管理该医院。3、 共建共管医院,“共属校管”:比如复旦华山医院,市政府与国家卫健委共建共管,由上海市、国家卫健委授权复旦大学管理。 (三)管理机制大学对附属医院的管理,主要是靠“人事管理权”实现的,大学掌握了附属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人事权,也就是掌握了的医院的管理。但是业务上,要分开管理,两条主线,泾渭分明。1、 教学科研:医院通过大学对教育部门负责。2、 医疗业务:医院直接对主管卫健委负责。3、 资产、预算其他等事务:归隶属单位直接管理,比如清华一附院扩建要报教育部批准,湘雅二医院扩建要报国家卫健委批准。 二、附属医院的人(编制)、钱(预算)、物(资产)的管理(一)公立医院的资产,归根结底分成两大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1、 归属于中央政府:比如北医三院、南开附院等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所属医院。有人可能说北医三院隶属于卫健委啊,怎么又成了中央政府了?这是个体制问题,国家卫健委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没有独立的财政权。再举一个例子,咱们的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央企,是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在管理这些公司。所以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南开附院等都是中央财政拨款。2、 归属于地方政府:比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由地方财政拨款。3、共建共管: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共建医院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拨款。 (二)公立医院钱(预算)的管理同(一)资产关系,分别有中央和地方管理,但是医院预算管理在系统内有一定的灵活性,隶属单位可以指定“系统内单位代管”。比如清华一附院与清华大学都是教育部系统内,则一附院的预算可以纳入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的预算可以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但是卫健委属教育部大学管的这种跨系统的,要分开,比如北医三院等国家卫健委属医院的预算与北京大学是分开的。北京大学的预算进入教育部,北医三院的预算进入国家卫健委。 (三)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编制管理1、公立医院的编制的原则上是隶属于谁,谁给编制,谁给编制谁负责管理。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南开附院等分别隶属于国家卫健委医院、教育部,则由他们向中央编办申请编制,这些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工资等福利待遇,也由中央财政支持。同样天坛医院等地方医院则有地方政府批编制,地方财政支持。2、还要说明的就是,某些国家卫健委属医院和地方政府共建后,卫健委同时也把这些医院的编制转到了地方,由地方管理。3、某些特殊情况:某些附属医院的主要负责人,比如院长和书记,有可能编制在大学,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但是所有的医务人员编制都在隶属单位。三、关于国家卫健委“委属医院”与“委直属医院”的说明 1、委属医院:国家卫健委属医院有一大堆,大概三四十所吧,比如北大系的北医一、三院,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等等都是卫健委属医院。 2、卫健委直属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只有三家,也是仅有的三所正局级医院,都比较特殊,承担中央保健任务的,也是目前仅有的三所没有挂牌大学附属医院的医院。 先说到这里吧,以后再补充。详实德很。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北大一院、三院等,是委管,不是委属,这个在北大三院简介里说的很清楚了。委管是指专业上受卫计委管,就如同北工大受教育部管。不是委属,是北大属。
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北大口腔,北大六院举办单位是北京大学或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医院是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是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每年都有一个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班在该院上课、见习。 共建共管不是整个医院都是共建的。一般都是老院区属于国家卫计委、新院区属于地方卫计委(这是产权),而管理是老院区由国家卫计委授权地方卫计委管理,新院区由地方卫计委直接管理或者授权高校管理。 所有权除非国家有专门公文从国家部委划拨给地方,否则所有权都属于国家部委。另外新校区的建设一般都是地方卫计委所有,上海市不可能投入上海医院给国家部委拥有所有权的院区。 其实有一点是真实的,论文都算学校的。 本帖最后由 crcc 于 2025-2-14 20:07 编辑
yaohuilai 发表于 2025-2-14 15:36
北京医院是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是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每年都有一个临床医学五年 ...
对的,北京医院、中日医院都是北大的临床教学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同时也是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院,也曾经是清华的临床教学医院。
因为这几个医院太特殊了,目前还没有大学能附属他们:P
其实对于教学、培养学生来说,教学医院和附属医院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附属医院在数据统计上占优,好多数据比如论文是可以统计到大学里的,这也是好多医学院校热衷于附属一大堆医院的一个重要因素。
吹没有用 发表于 2025-2-14 17:40
其实有一点是真实的,论文都算学校的。
是的,这也是好多医学院校热衷于网罗一大堆非直属附属医院的重要原因。
单纯讲教学这一块没什么区别,临床教学医院 和 附属医院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附属医院,大学可以统计部分数据,比如论文。
不过要特别说明的是,类似于院士、全国重点实验室之类,按照统计规则,是不允许统计到大学的。
直属附属医院的院士能否统计到大学里面,取决于人事关系,如果人事关系在医院,则不能统计到大学。我们可以看一下院士增选的公报,单位是标注的很清楚的,医院就是医院,学校就是学校。
比如某某大学有多少院士,则不能统计附属医院,除非该院士人事关系变更到大学。 帖子讲解的很详细,大学直属医院,主要是因为大学对医院有人事任命权,所以可以介入管理,就等于是掌握了医院的咽喉。
之前也有人说是不是直属要看预算编制,比如教育部的编制预算里包括南开大学,但是不包括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市卫健委的预算里也不包括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南开大学附属医院的预算属于南开大学预算,这是为什么?
另外,南开大学附属医院的盈亏,是不是要算在南开头上了,包括投资建设、扩建等?
参考:教育部预算,教育部2024年部门预算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天津卫健委预算,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_2024年部门预算_天津市财政局
还是要看举办者是谁,各级编办为准。 不求所有,但求论文能用, 卫健委委属和委管医院名单 利用附属医院医生晋职称论文,直接拉升学校论文科研一大半,于是排行榜蹿升前三前五前妻的,都是扯瘪犊子。 爱荷 发表于 2025-2-14 15:18
唯一需要说明的是:北大一院、三院等,是委管,不是委属,这个在北大三院简介里说的很清楚了。委管是指专业 ...
北医三院的简介里说是“委管医院”,这没问题,但他确实是委属医院。不管是委属医院,还是委管医院,这两种说法都对,但是国家卫健委给出的标准的、官方名词是“委属(管)医院”。比如“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4家委属(管)医院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里就提及北大人民、三院等委属(管)医院。
NKU 发表于 2025-2-14 21:14
之前也有人说是不是直属要看预算编制,比如教育部的编制预算里包括南开大学,但是不包括南开大学附属医 ...
教育部的预算是包括南开大学附属医院的,他的路径是这样的,南开大学附属医院预算纳入南开大学,南开大学预算纳入教育部。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独立法人单位,他的盈亏要算在教育部头上,包括投资建设、扩建。 再补充一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1号,相关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6.划转教育部管理或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医科类高等学校,其附属医院的行政及教学业务管理由教育部门负责,其卫生事业管理体制不变,医疗业务及资金、财务管理仍由卫生部门负责。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医科类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卫生事业费指标下划,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研究确定。附属医院的事业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划拨到卫生部门,再由卫生部门核拨到医院。
亦可归去来 发表于 2025-2-15 05:49
不求所有,但求论文能用,
确切地说,如果没有自己能管理的附属医院,很难培养大规模的医学生。另外就是声誉不容易起来,因为如果把医学当作一门学科,就一定有相应的数据来支撑这个学科好坏。不说别的,清华毕业的合格医学生,其实力和能力应该都算是人中龙凤了,但是大家还是认为清华医学弱。
大学本质是育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