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2020
发表于 前天 07:42
华为光产品线专家透露,东数西算工程超算中心已预留接口,三年内上马全光架构机房
fly2020
发表于 前天 07:44
张新良他们用超低损波导把信号损耗压到0.17dB/cm,比头发丝细的器件Q值飙到210万。更绝的是搞出能动态调带宽的光学滤波器,0.55皮米到648皮米横跨三个量级,等于把单车道秒变百车道。四类芯片打包集成136个器件,800Gb/s吞吐量吊打现有方案。最颠覆的是直接废掉交换机。传统架构数据每跳一次就要光电转换,现在全光逻辑门直接处理信号,100Gbps光运算实测跑通QPSK信号。华为光产品线专家透露,东数西算工程超算中心已预留接口,三年内上马全光架构机房
fly2020
发表于 前天 07:53
浙大团队攻克“光学芯片”量产难题,纳境科技斩获全球首个千万级订单
fly2020
发表于 前天 07:54
在浙大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研发的超表面技术,正在改写已有300年历史的光学行业格局。“传统光学镜片是折反射定律的推广,而我们的微纳光学技术则可以使得一片纳米结构镜片替代多片曲面镜。”这位 85 后的博导形象地解释。这项脱胎于半导体工艺的技术,让产品具备了轻、薄、高效,且易集成、成本低等诸多优势。不难想象,在未来,手机镜头或许不再凸起,电视也能薄如纸张。
fly2020
发表于 前天 07:55
不太懂有没有专业人士解释下 浙大的这个
myworld
发表于 前天 08:39
芯片不等于镜片
fly2020
发表于 前天 09:28
myworld 发表于 2025-7-25 08:39
芯片不等于镜片
是不等于只是需要用到镜片
myworld
发表于 前天 09:43
芯片与镜片两回事,光通信与光成像两回事
大义钟馗
发表于 前天 09:47
这2年,华科在光电芯片方面,成果不断。
2024年3月,光谷实验室高亮团队研发的胶体量子点成像芯片已实现短波红外成像。芯片在食品检测、半导体检测等工业应用中,基于短波红外成像的机器视觉如同机器的“眼睛”,具有重要意义。产品已应用在车载应用、水果分拣、物质检测、半导体检测、安防监控等领域。“仅一二个月,我们就销售了50多万,今年预计将达到1000万以上。”
2025年5月,光谷实验室研究员丁毅团队,在单光子成像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成像分辨率从千级已经跨越到百万级。将为深海、高空、医疗检测等特殊场景提供更精准的检测手段。
目前,该技术已进入验证阶段,首台用于生物医学显微的工程样机正在研制中。
追梦狂侠
发表于 前天 12:32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7-24 21:53
没办法正面回答专业问题,没办法就学术报告本身展开实事求是的讨论,就开始质疑提出问题的人,不具备提问 ...
真是搞笑,自己提出质疑,别人就不能质疑你?自己都不是权威,还唧唧歪歪比自己强万倍的别人的成绩,还不容许别人质疑你的资格?
忽如远行客
发表于 前天 12:46
xunrun001 发表于 2025-7-24 22:14
忽如远行客 发表于 2025-7-24 20:55
光子的性质确实导致了光子器件尺寸会比电子器件大3个数量级左右。但是 ...
高校的研究本来也就是千中有一,不过一个有用的贡献就很大了,企业不会探索短期不会落地成果的方向。多伦多大学那个提出神经网络的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而且intc和tsmc现在也有不少人在做基于光学互联的封装技术吧,存储和处理单元的互联光学方向目前看来也算是比较有前景的一个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