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8|回复: 23

长二F载人火箭首任总师刘竹生院士哈工大本科生,二十多年了,长二F还在执行任务。

[复制链接]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次接触“老刘总”的时候,他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了,人们都称他“刘院士”。而在长二F火箭队伍中,队员们*惯称呼他“老刘总”,因为队伍中姓“刘”的老总特别多,他的资历最老,这样称呼既显尊敬又显亲切。
“老刘总”沉稳细致,气质高雅,说话慢条斯理,却又极具权威。结构专业出身的他,除了出众的专业技能,还对艺术有很深的造诣,一手徒手绘图的绝活儿更是技惊四座。据说当年还在负责捆绑分离技术的“老刘总”为了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随手画出了一张30∶1的火箭结构图,竟被不少人误以为是正式的设计图纸,可见水平之高。
做事之前,心中早已谋划得当,又画得一手好火箭,胸有成竹的“老刘总”带领团队,不仅突破了我国火箭捆绑技术,为长二F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在神舟七号任务研制期间提出“变能蓄压器”方案,解决了“纵向耦合振动”难题,让火箭变得更加舒适,用航天员的话来说就是——“奥拓”变“奥迪”啦!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永志:捆绑分离技术的突破来自刘竹生的灵感。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11月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工程系。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航天运输领域总研究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曾负责我国首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的核心技术-助推器捆绑分离系统研制,提出了捆绑分离方案,设计了捆绑分离机构。在担任载人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期间,主持了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体方案和技术设计,主持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在神舟七号任务研制期间,提出“变能蓄压器”方案,解决了“纵向耦合振动(POGO)”难题;协助工程总体对舱外航天服的技术方案及指标、试验项目及结果给予指导和把关。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1项;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竹生求学的哈工大导弹工程系,1970年南迁给了长沙工学院(现国防科大)。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脸皮厚的,继续造谣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德臣(193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中国著名火箭技术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长期从事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先后担任长征二号低轨道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长征三号甲总设计师,以及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火箭首任总设计师。主持设计了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救生系统,保障了航天员安全。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z 发表于 2025-10-31 23:29
这脸皮厚的,继续造谣

哪里造谣?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z 发表于 2025-10-31 23:29
王德臣(193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中国著名火箭技术专家,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 ...


王德臣 不是长二F首任总师。真实历史如下:

1992 年 9 月 21 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921” 工程)获批,神舟飞船及发射火箭研制工作随即启动。起初火箭院准备将改进 的“长二 E” 火箭用于发射神舟飞船,王德臣担任总设计师,刘竹生人等担任副总设计师。但 “长二 E” 虽然推力大,但火箭安全指数仅为 0.91,远远达不到发射载人飞船的安全要求,设计组虽然多次尝试提高安全指数,但效果不佳,于是设计团队决定重新研制可靠性不低于 0.97、安全性不低于 0.997 的长二 F 火箭。刘竹生主持了研制工作。

上级要求 18 个月内研制出火箭产初样,刘竹生的工作压力了很大,不仅要继续完善捆绑技术,还要负责整流罩设计等诸多难题。那段时间刘竹生顾不上吃饭、睡觉,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各种图纸。有时候好不容易睡下了,却又在半夜来了灵感,又急忙起床,去敲开队友的家门,商量想到的法子能否使用。经过六年多时间的努力,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在一点点提高。1998年,刘竹生正式担任了长二F火箭的首位总设计师,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1999年8月,刘竹生和他的团队没有让火箭院失望,如期研制出长二F火箭。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二F火箭喷射着橘红色的火焰腾空而起,580多秒后,坐在飞控中心的刘竹生等人终于等来了好消息:“飞船精确入轨,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 发表于 2025-10-31 23:37
王德臣 不是长二F首任总师。真实历史如下:

1992 年 9 月 21 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921” 工程)获批 ...

别造谣了。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z 发表于 2025-10-31 23:39
别造谣了。

你造谣,还说别人造谣。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z 发表于 2025-10-31 23:39
别造谣了。

王德臣是长二E的总师,副总师刘竹生。
长二F首任总师 刘竹生。

初出江湖

Rank: 2

7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 发表于 2025-10-31 23:42
王德臣是长二E的总师,副总师刘竹生。
长二F首任总师 刘竹生。

长二f不是独立型号,其实就是长二e,首任总师还是王。
刘竹生水平不行,不具备总师实力。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10-31 23:44
长二f不是独立型号,其实就是长二e,首任总师还是王。
刘竹生水平不行,不具备总师实力。 ...

上面文章已说了,长二E可靠性不够。。
长二F可靠性高,是刘竹生负责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 于 2025-10-31 23:53 编辑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10-31 23:44
长二f不是独立型号,其实就是长二e,首任总师还是王。
刘竹生水平不行,不具备总师实力。 ...


刘竹生 解决了长二捆的关健技术:助推器捆绑分离、整流罩分离。
王德臣资格老,岁数大,但没有上院士。水平???

赞助会员

Rank: 4

135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anquanhe 发表于 2025-10-31 23:44
长二f不是独立型号,其实就是长二e,首任总师还是王。
刘竹生水平不行,不具备总师实力。 ...

王德臣老牛逼了,1992年长二捆澳星B1/B2二次大事故,1995年长二E大爆炸,被老王包圆了。

赞助会员

Rank: 4

135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昨天 2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u老师能不能出来解释一下,这几次大爆炸,到底算王永志的,还是王德臣的?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德臣作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与王永志合作提出在长征二号丙火箭基础上捆绑助推器的技术方案(即"长二捆"火箭),该方案成功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主持研制了:
1. 故障检测系统
2. 逃逸救生系统使火箭可靠性达到0.97,安全性达0.997。2001年1月参与"神舟二号"飞船发射事故评审,确认火箭状态恢复可行性。

长二捆是开拓性的,长二F是长二捆演进版。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15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9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ankz 于 2025-11-1 02:11 编辑

在北航面前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 于 2025-11-1 04:16 编辑
frankz 发表于 2025-11-1 02:06
王德臣作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与王永志合作提出在长征二号丙火箭基础上捆绑助推器的技术方案 ...


刘竹生 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 崔霞 专访;

中国载人火箭 安全可靠是第一位

记者 崔霞:一个火箭它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载人火箭?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 刘竹生: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有一个运载能力,你要是运载能力不够,连个飞船都运不上去,还载什么人?所以这个是最基本的。再加上第一个是高可靠,第二个是高安全。

高可靠,指的是火箭本身不能出毛病。长二F运载火箭从研制之初,可靠性要求就远高于国际标准。按照设计指标,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达0.97,安全性达0.997。

刘竹生说,当时研制团队没有关于逃逸塔的任何资料,只能一点点摸索,一次次试验。1995年4月,满怀希望的人们迎来了逃逸发动机的第一次点火试验,然而首次试验就遭遇失败。随后研制团队又经过了三年艰苦攻关,直到1998年,火箭逃逸塔才终于成功完成了测试。


1999年11月20日凌晨,第一发长二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神舟一号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刘竹生说当时的感觉,是心与火箭一起飞。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首任总设计师 刘竹生:我觉得很清楚的一句话,就是说你心血实际都凝聚在这发火箭上,然后火箭飞了,你说你心不是也都飞了。
  逃逸塔 在 刘竹生领导下解决的。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科学家 于 2025-11-1 04:29 编辑
frankz 发表于 2025-11-1 02:10
在北航面前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


“长二捆”澳星B-1发射失利现场直播(优酷词条,视频截图)
那天深夜,王德臣回到宿舍,合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全是火箭结构的影子。他失眠了。年轻时前辈兼恩师钱学森、屠守锷的教诲再次浮现眼前。“科学研究总有失败,关键是不被失败吓倒。”他在本上写下钱院长当年说的话。
“不要怕失败!”一晚上的思想斗争后,王德臣这样告诉自己,然后疾步走向办公室。
细心的同事发现,王德臣头上多了一些白发。
  长二捆后面又爆炸二次。

  载人长二F  国家 能放心让王德臣任总师吗?

赞助会员

Rank: 4

135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z 发表于 2025-11-1 02:10
在北航面前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

王德臣、王永志联手打造了1991~1995年中国航天的至暗时刻,长二E 炮声隆隆,连续爆炸,澳星B1、澳星B2、亚太二号灰飞烟灭,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从此熄火,至今一蹶不振。

赞助会员

Rank: 4

135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 发表于 2025-11-1 04:22
“长二捆”澳星B-1发射失利现场直播(优酷词条,视频截图)
那天深夜,王德臣回到宿舍,合衣躺在床上,翻来 ...

澳星B1只是第一炸,当年随后的澳星B2是第二炸,2年后的亚太二号是第三炸。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u 发表于 2025-11-1 04:27
王德臣、王永志联手打造了1991~1995年中国航天的至暗时刻,长二E 炮声隆隆,连续爆炸,澳星B1、澳星B2、 ...

在80年代以后,我国的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探索太空的步伐也越来越远、越来越频繁,对火箭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钱学森、“航天四老”、孙敬良、谢光选、刘竹生、龙乐豪等前辈科学家带出来的人才勇敢地承担起了时代的重任,为我国研制出了多个性能优良的长征火箭系列,为今日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火箭方面的贡献都不提二王。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17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u 发表于 2025-11-1 04:27
王德臣、王永志联手打造了1991~1995年中国航天的至暗时刻,长二E 炮声隆隆,连续爆炸,澳星B1、澳星B2、 ...

哈工大的孙敬良院士团队,走出了那时航天的至暗时刻,叫 龙抬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航天发射连续遭遇失败,长征火箭陷入信任危机。孙敬良和马佳等人研发的长征二号丁火箭力挽狂澜,连续发射成功,三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发射史上的“龙抬头”,挽回了长征火箭的声誉。他们研制的“动力调谐陀螺平台”就像是火箭的眼睛,能够控制火箭精准入轨,后来被广泛应用在火箭发射中,为我国长征运载火箭的高成功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11-1 11:27 , Processed in 0.10746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