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始人 发表于 2025-11-13 10:02
5 h( p7 ]) r+ A! f% o z; f2025年,评选流程进一步推出两项重要优化:
: C: B2 t9 }9 ~) C' a n
( t; n- K G- _0 t- e0 f: Z优化论文筛选机制(上图阶段1,步骤2)* |: E4 C( ?( n0 U! v" T
+ z2 l$ x6 b; }1 o& n# q& ?7 R
2024年,2045名研究者被排除在2025年高被引学者榜单之外,中国的排除比例显著
4 t/ ?1 j& T. E R6 g H
; g# w/ ~* z& t# a哪些行为会导致被排除在榜单外面
& V4 w: N& P; U6 d0 q3 u( c' l* A; b% H4 o8 _" j0 a) ?) K* \) l$ f
为了维护科研诚信,科睿唯安的分析师使用定性和定量过滤器来识别异常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可能揭示试图人为提升影响力和声望的行为。评估与选择策略并非单一维度的;这一过程复杂,基于数据库所掌握的定量与定性信息的综合,特别关注有意通过战略性增加出版量和/或引用量来操控影响力。
, X, d6 z% q2 z. Y0 h" {7 x2 d! e- Y' s$ a
当个体的资料中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指示时,可能构成足够的证据以将其排除:+ n; x1 K- @8 L- v1 u, X
0 D, M g( o2 o9 h! e9 T
1、过度自引以提高个人引用量;
5 m; j3 @% P) W3 A
+ [# I, l$ S8 |" Y2、战略性合著或引用圈:研究者相互引用,通过分析异常和不正常的引用来源(如国家、机构、期刊和个人层面)识别出来;$ w) |8 Q+ V9 J7 f) V
8 S& b7 [% j3 E5 p8 c# _/ R* s
3、超高产作者:相较于学科规范,发表不正常高量的论文;- D; Y- C P% o4 S3 N8 }
D, }- c3 b0 m! _: M2 Q4、研究诚信违规的外部证据:任何有科研不端历史的作者的论文,包括因欺诈、伪造、剽窃、图像操控、虚假同行评审等问题被撤回的论文,无论这些论文是否为高被引文章。
5 S/ c+ x$ R9 K) q( g, g; E* }% }, c" @! r# s
高被引研究者的识别始于定量算法步骤,创建候选人名单,随后进行定性筛选,形成最终名单。
4 ? P# }8 n5 F: P8 k( W1 `! Q& N% _/ D, c1 A5 f
近年来,在定性筛选阶段被排除的研究者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约有300名研究者(占候选人数的4.5%)被排除。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飙升至约2000名(占23%)。
+ o L- a; p3 r$ `' Y$ @7 d1 d! i8 W
横轴表示每10万名研究者中因不符合标准被排除的数量,纵轴表示每10万名研究者中获得高被引研究者奖项的数量。对角虚线代表奖项与排除数量在每10万名研究者之间的平衡点。位于对角线以上的区域表示奖项数量较排除数量更多的地区,而位于对角线以下的区域则表示排除的数量较奖项更多的地区。% M$ u- @8 ^5 h$ E
' ~9 ~) x- i' W8 x8 c美国和中国大陆在高被引研究者奖项数量上遥遥领先,但排除比例也较高,中国大陆接近对角线,表明虽然它有较多的高被引研究者奖项,但其排除的比例相对较高,接近于奖项数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它的排除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是比较显著的。) t* a* z7 b. d
7 v: c8 a9 @ \' r, k' d5 }
2024年,共有2045名独立个体被排除——其中1177名来自跨学科类别,868名来自其他基本科学指标(ESI)类别。不同学科的排除率差异显著——工程学的排除率最高(8.9%),而空间科学类别仅排除了1名研究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