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5-1-22 23: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3 O2 O* E$ v9 h8 ?* s“东方神秘力量” 爆火国产AI大模型背后的年轻人
3 ~* K5 @, R) w; [: zhttps://tech.ifeng.com/c/8gMIT2sFcxI
$ Y) M; ?" [, a4 b: Q ^" F# {% B! {; m$ N5 |. c
2023年5月,DeepSeek-V2发布,相比于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大幅减少了计算量和推理显存,一问世就备受关注。做出这一突破性创新的,是年轻的高华佐和曾旺丁等人。: h' Q6 Q, ^ B5 O5 u# E4 N
) N q! M% y+ A8 ~ q两人都刚从学校出来没几年。高华佐来自广东,2012年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读时,曾获第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并于次年保送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习。曾旺丁来自湖南省新化县,2017年至2023年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硕士期间主要学习人工智能方向,导师为张洪刚,2018年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
- D/ q7 m; f+ _8 U* T/ y% n/ i6 J- B; |8 {
DeepSeek大模型的另一大突破,是通过一种名为GRPO的算法,创新训练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其中的主角,依然是这些看似缺少经验的年轻人。+ N. i6 F$ @/ T( J
# |7 [% Y1 T; \核心成员之一邵智宏此前是清华大学交互式人工智能(CoAI)课题组博士生,主要研究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对构建稳健且可扩展的AI系统有着独特见解。他曾服务于微软研究院,加入DeepSeek团队之后,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研发,包括DeepSeek-Math、DeepSeek-Prover和DeepSeek-Coder-v2等。
) u2 x" ^5 n. E3 j3 |& Q/ I, ~( X6 N! a0 `& c
GRPO算法创新的另一重要贡献者是朱琪豪。这位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2024届的博士毕业生,专注于深度代码学习研究。在校期间,他展现了惊人的学术能力,发表CCF(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论文16篇,获得了软件工程领域顶级会议(ESEC/FSE)杰出论文奖。他的博士论文《语言定义感知的深度代码学习技术及应用》入选了2024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计划。他在DeepSeek团队最重要的工作,正是基于自己的博士论文,主导开发DeepSeek大模型的一个关键项目。
3 t+ M4 ~2 X' ~4 e8 H6 m- ~2 N, R) w+ D( t( N- ^2 _% m" s
。。。。 Z$ O' c9 a. k# x( p; M
9 c- k) j2 y9 Q* N' U) j负责DeepSeek大模型训练及推理基础架构的,是同样刚毕业的工程师赵成钢。加入DeepSeek之前,他曾在英伟达公司实习。赵成钢在学生时代就取得过令人艳羡的成绩。在河北衡水中学就读时,他是信息学竞赛班成员,2016年获得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在清华大学读大二时,他成为学生超算团队正式成员,三次获得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冠军。0 Y1 T' {* f/ k4 p+ }
$ q* _: I' i* wDeepSeek团队规模并不大,不到140人,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几乎都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鲜有“海归”,而且工作时间都不长,不少还是在读博士。即便是团队的管理者,也非常年轻。; k1 j) Z( ~3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