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iwangxing 于 2024-7-6 10:49 编辑
# G8 q2 [2 C' a7 pxxxplay 发表于 2024-7-5 15:35
6 C2 a$ Q5 v* l7 |/ Z5 f" }! T2个勉强算及格,; o* o7 i4 B5 n# h k
& n ~9 W; m* b9 P: {头部高校越来越猛,需继续努力,
3 g. h+ E" E0 J: H' Y" {! }( F" L2 _, ^" q希望电子程书记今年上杰青,优博->青拔优青青长->IEEE Fellow, 师从洪伟/吴柯,学术圈层更靠近杰青。今年申报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81年再上不了杰青估计就申报长江,毫米波系统团队急需他接班。3 {* T$ |3 h5 a8 L |8 o
基础院应该也有一人,作为青年人才的聚集高地,基础院得为学校杰青优青托底。, p* x4 T5 g* ]- A
3 f x h: ^- @, E' N2 k0 B
202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2(杰)+5(优)+24(海)+249=280项,希望2024年稳中求进。
. Y6 C. w9 X3 U2 ^; B0 A
; H" n N7 f, Y9 s2 Z4 `; \) r) l7 w( t& ?. s
四川省先进光电集成射频超构芯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一、基本概况 2024年由四川省发改委批准立项。中心由电子科技大学建设,依托A+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A+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新建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三个学科方向。中心主任杨梓强教授。 中心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数字化转型等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太赫兹频段光电融合芯片技术、射频前端器件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结合中心技术优势,聚焦超构芯片(meta-chip)全新芯片架构,发展先进光电集成射频超构芯片及其相关工程化应用等多种相关技术,突破芯片设计、器件研制以及系统开放等多方面难题,形成面向毫米波-太赫兹等高频领域光电融合芯片、器件和系统的研发能力,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等提供技术支撑。 二、人才队伍情况 中心共包含固定人员33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3人,45岁及以下的科研骨干比例达90%以上,形成以多名知名学者带头、中青年为骨干的一流研究队伍。另外,中心常年在校博士后、博士生与硕士生200余名。 三、研究方向 1.基于超构芯片的毫米波-太赫兹集成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技术 2.先进光电混合集成超构芯片及器件 3.数字编码智能反射及透射面 4.亚毫米波-太赫兹高速通信技术 四、科研条件 现有微波毫米波/太赫兹/光部分测试设备,包含功率计、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光谱分析仪、任意波形发生器、光纤放大器、激光器等多种设备,可用于器件S参数测试、高速通信系统测试、光谱分析。 五、科研成果 近5年,中心获得包括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及学会一等奖共计5项,二等奖共计3项;承担包括自然科学重点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以及某部委国家级重点项目3项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共计20余项,近5年科研经费大于1.3亿元;授权含美国专利6项的发明专利100项以上;发表Nature、Nature Photonics等国际顶级期刊的SCI检索论文100篇以上。相关成果被选为2023年度四川十大技术创新成果,获2021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
) x* Q0 e; T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