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4-22 15: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以医工融合引领跨学科科研创新——四川大学医工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 h: _% L5 X/ ^' D; K& G, V尹怡1杜陵江1李忠明1张林2许唯临2李言荣3
$ P/ T* |+ z- T% W- F D+ O1. 四川大学发展规划处2. 四川大学3. 西北工业大学$ L/ W" @; f" S$ u) k5 \" x
( }+ ?# I5 }! v为了构建具有川大特色的医工融合创新体系,四川大学深入调研和分析制约医工融合的根本原因,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推动医工融合的科研管理综合协调创新模式,高校长期以来采用的项目负责人制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研究力量和研究目标的分散,无形中形成了学科之间的“藩篱”;二是缺乏医工融合交流平台,医科和工科的科研团队缺乏深度交流合作的机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缺少畅通的通道和桥梁;三是缺乏适应医工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容易造成科研人员和相关学院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后顾之忧;四是缺乏医工融合的资源配置政策,导致医工融合的内生动力不足,难以针对医工融合有效配置校内资源及吸引校外资源。
9 S) |$ k( L, j' O" D5 g e
]3 y7 O8 R" {# H3 z9 C一是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四川大学采取实化华西医学中心部分职能和成立学校工科办等措施,将过去 “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块为主”的综合协调模式。在华西医学中心设立医学学科建设、医学教学、医学人才、医院管理处等副处级部门,赋予华西医学中心学科建设、教学、人事和附属医院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设立工科办(挂靠在科研院),解决工科资源统筹困难的问题,与华西医学中心共同推动医工融合发展。; ^# }1 _" B- _) n: n" Y" C, o
; o* Q5 w R5 X, L" W7 [+ P" W. w0 u. _' P A0 f# o5 I6 }! ?- X
此外,学校还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需求,尤其是充分利用成都市和四川省对四川大学的支持,着力构建学校与省区市三级地方政府的协作关系,包括与成都市高新区共建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和首个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与成都市东部新区共建未来医学城,并以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和未来医学城为载体共建天府锦城实验室和国家综合医学中心,打造从前沿医学到临床实践再到产业集群的完整创新链。目前,已经得到成都市大约200亿元的支持。
$ ^0 \' U2 l; S$ {3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