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6 16: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pior 于 2024-12-6 17:20 编辑
只能说现在的知识过于被舆论导向、利益导向。医科并不是同济的全部。德文科是同济第一个学科,医科第二,电工机械科第三。1915年同济工科学历就被德国承认,比医科还早。同济1912年的电工机械科,与交大1908电机学科、1913电气机械科的建立时间基本相当。同济1933年的造船系也是中国最早之一,1933的测量系是解放前中国唯一的测量系。1920年教育部代总长袁希涛盛赞”实习工厂在当时国内高校中首屈一指,远非他校所能及“。据记载,1929年”建造电气试验室、化学材料试验室、生理学研究馆等,其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1947年,学校获得爱工二厂全部机器、日本赔偿机器和联合国救济总署赠送机床,实习工厂的各类机器增加到近100部,史料记载”机器设备数量一时无出其右“。抗战前,工学院外籍教师占比超2/3,几乎全部为德国博士或特许工程师。抗战爆发后,同济举校内迁,但是大部分德系师资因不愿意随校内迁而回欧洲(也导致同济有些衰落)。回欧师资里包括5个德国高校校长、1个AVL创始人(汉.李斯特)、1个德国造船大师魏禄伯。只不过同济的工科招生数量一直严控,就业也主要面向兵工,被外界不太熟知。据记载,同济大学工学院尤其是机械系为抗战培养了近千名军工人才,当时中国军工系统像兵工署、21兵工厂、22兵工厂、50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等大型军工企业中从事高层技术和研发人员几乎都出自同济,当时有“十军工,九同济”之说。可见,从历史、设备、师资、贡献等各方面看,同济工科都曾是顶级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