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s" f4 V1 P6 n8 h% V9 X6 o
数智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 H8 H& ?7 ~+ C4 v A3 s
( O) R* p5 Z- t A- ^# {1 i2025.3-全国人大代表罗先刚:抢占光经济新质生产力高地(节选) 来源:四川民进 作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詹媛 通讯员孙闻阳 时间:2025年3月11日
( e' t* B; Z( B 以“光”为媒,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新质产业强势,我国光资源得天独厚,光地平线根技术蓬勃发展,制度和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光科技的。又一次革命的到来,打造世界级光经济产业高地将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构建以“光”为核心驱动力的光经济新形态、推进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迫在眉睫。
2 i2 I0 u5 {2 g8 H4 M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罗先刚代表看来:“为避免未来再次被动,通过创建‘技术-产业-制度-人才’四位一体的世界级光经济核极,实现‘技术原创+产业布局+规则主导’三位一体的创新革局,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O5 O, ~* F+ h- V- q
罗先刚代表说:“随着世界工业体系整体能力的发展,光技术正在从‘幕后支持’走向‘前台引领’”。
: R J+ U- X1 x 光学望远镜就是人们进行天文观测和卫星遥感的核心工具,直接推动了现代天文学、气象学以及JS技术的发展。罗先刚代表举例道:“光刻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光刻工艺的成本约占整个芯片制造工艺的35%;而太阳能和激光核聚变被誉为‘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可为人类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 P; }8 }+ V1 h+ t 近年来,随着人造亚波长技术的演进,光领域的发展正在经历第二次变革。光以其节能、环保、新功能兼顾高性能和智能的特性引发了许多颠覆性技术和应用,能和许多新经济形态的技术需求较好匹配,例如双碳经济、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无人驾驶、光量子经济、人工智能等。
& w# m. G& a3 }; M' D
( J, Q* @8 t# E5 D7 Q0 K# T6 U, F6 j$ _ Y. A$ X, ^+ \' u" P I
我国构建以“光”为核心驱动力的光经济新形态有哪些优势?
3 V X2 Z7 v" B& w& C6 L7 v; e& J |8 _# c
“我国的光资源和产业基础好,拥有完备的 ‘光产业’上下游产业结构。”罗先刚代表介绍,我国的光电材料、光子芯片、光伏产业、光水能源、光氢能源、生态光伏都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P/ ]# _- f v& v) v7 L! D 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上,更在于深厚的技术储备。罗先刚代表说:“我国光地平线根技术发达,在光学加工与激光制造、智能成像探测、超表面技术、大数据存储、激光点火工程、钙钛矿光伏、激光核聚变、无线传能、光子芯片等战略性领域具有较强的科技储备和产业基础。”# Q; V; n) _) i
罗先刚代表认为,我国光产业的布局也极具特色,“沿着长江经济带,我国拥有雄厚的光技术上下游基础。成渝的光能源和光感知特色明显,中游的武汉光谷具有很好的光纤和激光制造基础,下游的长三角拥有光子芯片及广泛的应用行业”。
4 f7 O! f+ L5 K3 P( l6 Q1 m! s3 b
1 q* R2 z \1 {; _1 K8 Y
如何更好地抓住光技术变革的历史性机遇?
9 W' | j7 d. h9 h4 `
+ n$ M% B3 ? o 在技术攻关上,罗先刚代表建议,加快建设①数智光学全国重点实验室、②光经济科创中心、③国家光学制造中心、④大科学光学设施等国家级平台。“可借鉴欧洲的蔡司-ASML-IMEC模式,打造中国自己的的AI和IC根技术。”他进一步解释道,“例如,加速零碳能源新基建,突破超高效光伏、空间太阳能电站+无线传能、超表面和超透镜等变革性技术,构建‘全球设计-中国智造-全球应用’的技术生态。”* j3 z Y' J1 @5 ]8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