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2 12: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法兰克开始,法国就是个绝对君主制的封建国家。这里面有两个概念需要澄清。
第一,绝对君主制(absolutism),它不是东方的君主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绝对君主强调君主的血统,所以波旁王室的人可以去西班牙当国王,引发王位争夺战;英格兰国王嫡系无嗣,他远在德意志的远亲特里尔公爵可以继承王位;由于波兰与法国存在姻亲关系,所以亨利·亚历山大可以去波兰当国王,成为亨里克五世,几个月后还可以重返法国,继位成为亨利三世;诺曼底公爵只有一个女儿,嫁给英国国王,所以英王顺理成章地兼任诺曼底公爵,合法把法国的一大块土地纳入英国,引发百年战争……国王或大公只是最大的领主,所以中世纪的战争几乎全是领主之间的战争。直到近代,这个最大的领主对国民只负有道德上的不完全责任。比如巴黎平民穷得吃不起面包,安托瓦内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就请他们吃蛋糕;路易十六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还得纳税。国民认这个国王,但他对国民没有义务。
第二,封建主义(feudalism)。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来自马克思。但马克思本人承认,他对东方的了解仅止于近东,最远到达印度。对更远的中国、日本、內亚完全不了解。他用另一个词来描述他所说的“模糊地区”,就是“亚细亚生产模式”。他所谓的封建的原版来自欧洲,最典型的就是法国,“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上面解释绝对君主制的时候说了,君主只是最大的领主。法国国王的下属是他领地上的公侯伯子男,但这些贵族手下的人只对这些贵族效忠,而不是对国王效忠。英国红白玫瑰王位继承权战争,双方各自依赖自己的贵族势力,这些贵族手下的平民为他们自己的领主而战,效忠领主而不是国王就是他们的正义伦理观。这就是理解“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方式,也就是说,国王的指令只能到达效忠于他的贵族,而无法到达拒绝效忠他的贵族和一切平民。封建就是封君封臣,分给你一块采邑(领地),你自己去管理经营,你享有巨大的自治权,它很像周朝的列国纷争,那是个诸夏时代,而跟自秦朝大一统以来的从天子到平民统一思想行动不一样!在严格意义上,中国的封建只有东西两周;自秦以来,就是亚细亚生产模式,或者叫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秦制”。我也无法理解一个号称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为啥会背叛马先生的意愿,偏要把亚细亚生产模式生搬硬套为封建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