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萌萌的小猫 于 2025-2-24 23:28 编辑
吴有训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还牵强了点,甚至连后来的吴健雄都不如赵忠尧有说服力
甚至可以说吴有训(毕竟在康普顿的指导下),王淦昌(没有将合理设想付诸实验),吴健雄(实验贡献度有争议)能得诺贝尔奖,错失诺贝尔奖都属于牵强附会
唯有赵忠尧,无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的评奖委员会,还是获奖者安德森,以及深谙历史的李杨等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一致公认赵忠尧未获得当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灾难级不公事件,或者说赵就应该是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27年冬,赵忠尧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部,师从该校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在博士论文选题环节,赵忠尧一门心思想多学技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冒着惹怒密立根的风险,拿到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实验题目。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刻苦研究,赵忠尧发现了硬γ射线在通过重物质时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并将这一重大发现写成两篇论文,于1930年5月、10月先后公开发表。这实际上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实验证据。赵忠尧对世界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然而,当193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正电子的发现授奖时,赵忠尧却榜上无名。时任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的爱克斯朋在大半个世纪后回忆说,当时评审会确有讨论到赵忠尧在这项重大发现中所做的工作,却因另外两位学者在重复该实验时得出的错误结果以及一篇著名论文中对赵忠尧论文发表时间的引述错误,而对赵忠尧的开创性贡献存疑。回顾往昔,爱克斯朋坦言,这是一个“很令人不安的、没法再弥补的疏漏”“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隆重纪念赵忠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学部联合办公室主任沈保根,何泽慧、杨承宗、章综、梅镇岳、谢家麟、于敏、方守贤等19位院士,赵忠尧先生的夫人胡惠书女士及家属,赵忠尧先生的同事、生前友好、学生,以及四个主办单位的领导、职工200余人出席了大会。 纪念大会由高能物理所所长陈和生同志主持。
李政道先生首先讲话,他深情回忆了赵忠尧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上个世纪30年代,赵忠尧先生在美国进行的实验研究中首先发现:当硬g射线通过重元素时,存在着反常吸收,并产生一种特殊辐射。赵忠尧先生的这些工作,是正电子发现的先驱,他的科学功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认可,核物理学的发展不会忘记它的开拓者。李政道先生说:“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 “我们缅怀赵老师为近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以及他一生为人正直、忠于科学、潜心研究,朴素无华、实实在在的科学精神。”
赵忠尧:诺贝尔奖的遗憾
[color=rgba(0, 0, 0, 0.9)]1992年5月,钱临照为赵忠尧90寿辰题写了一份贺贴,上书“寿过普朗克,学启安德森”。上半句表达对赵忠尧的敬重,那下半句有何深意呢?
[color=rgba(0, 0, 0, 0.9)]从1983年起,杨振宁与李炳安花费数年时间,对原始文献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确凿证据论证了赵忠尧在发现正电子研究工作中的首创性贡献,分析了其错失诺贝尔奖的原因。
[color=rgba(0, 0, 0, 0.9)]首先,彼时的原子核物理尚处于研究初期,实验结果往往得不到恰当的理论解释。赵忠尧的两个创新发现在当时仅被归因于原子核现象,直到后来安德森、布莱克特等人观测到更多正电子后,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color=rgba(0, 0, 0, 0.9)]其次,赵忠尧的工作在时人研究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介绍。如在布莱克特和奥克里尼文章的脚注中,或因印刷或因粗心等错误,竟将赵忠尧于1930年发表在《物理评论》上的文章标注成1931年,排在另两篇文章之后,且引用时没有提及特殊辐射,混淆了当时物理学界的视听。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再者,这类实验难度非常大,许多知名学者都曾陷入过实验困境。起初密立根便不相信他的这位中国学生的实验结果,是代管研究生工作的鲍文教授对赵忠尧实验的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相信其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才说服密立根将其论文送出发表。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另据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回忆,1936年诺奖评审曾注意到赵忠尧的工作,但当时德国著名科学家迈特纳等两组学者进行类似实验时,并未获得和赵忠尧一致的实验结果,因而评审会对其可靠性产生了疑问。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总之,在诸多历史偶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赵忠尧擦肩而过。但物理学界并没有忘记他的历史贡献。安德森、李政道、丁肇中、杨振宁等都十分认可赵忠尧在发现正电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