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大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01|回复: 21

哈工大赵永蓬教授团队研发LDP技术,挑战ASML光刻机霸权,欲打破技术封锁

[复制链接]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40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4:1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工大赵永蓬教授团队研发LDP技术,挑战ASML光刻机霸权,欲打破技术封锁,或建成LDP-EUV原型机或重塑全球半导体秩序。
引言:一场“火花革命”如何撕开光刻机的“铁幕”?

当全球科技界还在为荷兰ASML的EUV光刻机神话顶礼膜拜时,位于中国东北冰城哈尔滨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场“火花革命”正悄然酝酿。两根电极之间迸发的等离子体火花,竟可能成为改写全球半导体规则的关键——这究竟是科幻小说的情节,还是中国科技突围的现实?

赵永蓬教授团队用完全不同于ASML的技术路径,在半导体制造的圣殿中点燃了自主突围的烽火。他们的“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LDP)”技术,像武侠小说中“四两拨千斤”的绝技,以简约而巧妙的方式,试图将西方精心构筑的“光刻机铁幕”撕开一道裂缝。

但这场“火花革命”能否真正撼动ASML的霸主地位?它又将如何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权力格局?答案,或许就藏在那束13.5纳米的极紫外光中。


一、EUV困局:被锁死的半导体金字塔尖

1.芯片制造的"光刻机霸权"

在半导体产业的金字塔尖,极紫外光刻机(EUV)如同掌握着"点沙成金"的魔杖。这项价值1.5亿美元的设备,能以13.5纳米波长的光在硅片上雕刻比病毒还小的电路结构,是制造7纳米以下芯片的唯一途径。

荷兰ASML凭借其激光产生等离子体(LPP)技术垄断全球市场,其核心部件来自德国蔡司的镜片、美国Cymer的激光源,构建起跨越17个国家5000家供应商的技术护城河。

2.技术封锁的"三重枷锁"

2019年美国主导的《瓦森纳协定》升级后,中国被排除在EUV供应链之外:


物理封锁:ASML对中国禁售EUV设备,至今累计扣留价值超200亿欧元订单。

技术断供:禁止向中国出口波长低于193纳米的光学系统、数值孔径高于0.33的物镜组件。

人才壁垒:美国商务部将中芯国际等59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实施尖端人才流动管制。

二、LDP技术突破:从"激光炼金术"到"电火花开悟"

1.颠覆性技术路径对比


2.赵永蓬团队的"火花奇点"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两代装置迭代实现技术跨越:

第一代装置(2008-2015):采用微秒级脉冲放电,实现等离子体密度1×10^18/cm³

第二代装置(2016-2024):纳秒级快脉冲技术使等离子体温度突破50eV,辐射功率密度达3×10^13 W/cm²


这项被《自然·光子学》称为"等离子体工程奇迹"的技术,其核心创新在于:

双激光诱导放电结构:通过预电离激光形成导电通道,突破传统放电不稳定性瓶颈

磁压缩增强技术:利用轴向磁场将等离子体约束在直径<100μm区域,实现能量密度倍增

多层膜反射镜协同:与中科院光机所联合开发钼/硅多层膜镜片,反射率从60%提升至68%

三、技术领军人:赵永鹏的"等离子体长征"

1.从寒门学子到破壁者

这位1973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某农场的科学家,其科研轨迹与中国光刻技术发展高度重合:

1996年:在攻读博士期间发现氩离子准分子谐振效应,为放电等离子体研究奠定基础。

2008年:主持国家"极紫外光源关键技术"专项,开启LDP技术长征。

2020年:团队建成亚洲首条毛细管放电X射线激光装置,打破美日技术垄断。

2024年:LDP原型机通过工信部验收,单次放电EUV能量输出达10mJ/脉冲。


2.科研哲学的"三极突破"

赵永鹏常以"等离子体三定律"指导学生:

能量维度:追求"电子伏特经济性",每焦耳电能需转化百万焦耳光能。

时间维度:把握纳秒级放电窗口,比眨眼速度快百万倍的精准控制。

空间维度:在发丝直径千分之一的区域实现可控核聚变级能量密度。

四、全球半导体版图重构:新规则的诞生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40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4:26: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SML-LPPEUV光源、哈工大-LDPEUV光源之比较:
1、工作原理
ASML:激光轰击锡液滴形成等离子体。
哈工大:电极放电激发锡蒸气生成等离子体。
2、ASML :能量转换效率约0.02%(需两次能量转换)
哈工大 :理论可达0.1%(直接电能转化)。
3、系统复杂度
ASML:需同步40千瓦二氧化碳激光器。
哈工大:仅需千焦耳级脉冲电源
4、制造成本
ASML:单台EUV光源系统超5000万美元。
哈工大:预估可降低至1/10。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40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4:2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赵永蓬教授直接选为院士。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4:3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高级战友

Rank: 4

6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4:4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拭目以待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40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4:5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永蓬:从“冷门领域”到国家功臣

人物档案

学术根基:1973年生于黑龙江,2001年获哈工大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深耕短波长激光领域23年;

技术沉淀:2008年起专注放电等离子体EUV研究,构建毛细管放电装置,观察到氩离子准分子谐振效应;

突破时刻:2024年率领团队完成LDP光源实验室验证,中心波长13.5纳米,功率密度达商用需求70%。

战略眼光
在半导体领域普遍追逐LPP技术时,赵永蓬选择“冷门赛道”LDP,其远见堪比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他曾在内部报告中指出:“LPP的技术壁垒本质是西方工业体系的整体优势,我们必须找到物理原理级的创新。”这种“换道超车”思维,恰是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关键。

赞助会员

Rank: 4

12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5:1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一次迭代, 估计就差不多了。

禁止发言

231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6:0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白金长老

Rank: 10Rank: 10Rank: 10

5086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6: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changwu 发表于 2025-3-11 15:17
再有一次迭代, 估计就差不多了。

刚能申请国奖吧

高级战友

Rank: 4

44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LDP不是一直光机所走的路线吗,啥时候成了zhao组的技术路线,他的研究组最近几年从没有发表过关于LDP技术的论文

赞助会员

Rank: 4

1264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6: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Abbvie 发表于 2025-3-11 16:23
LDP不是一直光机所走的路线吗,啥时候成了zhao组的技术路线,他的研究组最近几年从没有发表过关于LDP技术的 ...

差不多吧,看他10多年前有不少LDP方面的论文和专利,最近几年主要是技术转化,做样机。

高级战友

Rank: 4

6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6:4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bbvie 发表于 2025-3-11 16:23
LDP不是一直光机所走的路线吗,啥时候成了zhao组的技术路线,他的研究组最近几年从没有发表过关于LDP技术的 ...

上海光机所是LPP方案,赵一直是DPP方案,这个LDP方案是DPP方案的改进,两个方案一字之差。。

未关注公众号会员1

40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6:54: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技术路线之争:LPP与LDP的物理博弈

1. ASML的LPP技术:精密但昂贵的“激光芭蕾”
ASML的LPP技术如同一场高难度激光芭蕾:高能激光轰击液态锡滴,瞬间将其转化为等离子体,释放出13.5纳米的极紫外光。这一过程需要价值数亿美元的精密设备,包括高能激光器、每秒发射5万次锡滴的微液滴发生器,以及复杂的光学控制系统。其核心技术难点在于:

能量效率低:仅有约0.02%的激光能量转化为可用EUV光;

系统复杂度高:需精准控制激光与液滴的时空同步,误差需控制在皮秒(万亿分之一秒)级别;

供应链垄断:核心组件如FPGA芯片、高反射率镜片依赖西方企业。

2. 哈工大LDP技术:中国智慧的“放电闪电”
赵永蓬团队另辟蹊径,采用LDP技术:先用激光将固态锡蒸发成气态云,再通过高压放电将其电离为等离子体,直接释放EUV光。这一路径的优势如同用闪电替代激光:


能量效率提升:电能直接转化为等离子体能量,理论转换效率是LPP的10倍;

成本骤降:无需昂贵的高频激光器,设备体积缩小30%;

技术门槛降低:绕过了ASML的专利壁垒,例如省去了液态锡滴的微米级控制难题。

3. 对比与挑战

维度 ASML-LPP 哈工大-LDP

能量效率 0.02% 理论值1%-2%(需验证)

设备成本 约1.5亿美元/台 预估低于5000万美元

功率输出 250瓦(商用成熟) 实验室阶段约50瓦

技术成熟度 20年产业化经验 实验室突破,产业化待验证

尽管LDP在成本与效率上占优,但其脉冲参数优化、等离子体稳定性等难题仍需攻克。正如ASML高管所言:“中国需要数年才能追赶”,这场技术马拉松的胜负尚未定论。

高级战友

Rank: 4

44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7: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ya2088 发表于 2025-3-11 16:42
上海光机所是LPP方案,赵一直是DPP方案,这个LDP方案是DPP方案的改进,两个方案一字之差。。 ...

赵组就没有几个人,很多年都没有增加人,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留校两三个博士吧,如果有技术突破,课题组早就扩张了,哈工大每个学院的较强势课题组,最近几年那个课题组不是留校了很多博士,航天学院激光光谱诊断课题组(xin yu)最近几年就增加了很多年轻教师,对比赵组,情况不是很显然了吗。

EUV光源的三个技术路线,LDP、LPP、DPP,国内一直在有科研院所在研发(光机所和激光比较强的院校),但DPP方向,只有哈工大zhao组在尝试。网上很多信息都是民族情绪下的自嗨,不可全信。

高级战友

Rank: 4

6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7:2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DP和DPP归于一类,都是放电等离子,看公开文献,赵也从事激光方面的工作,他做LDP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起步阶段不需要几个人,乔布斯创业的时候只有2个人。。

中级站友

Rank: 3Rank: 3

239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7:3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高级战友

Rank: 4

44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7: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EUV如果那么容易解决,全世界就不会只有一家ASML了,日本有EUV光源较成熟技术,至今都还没有商业化的EUV光刻机。

光刻机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是需要钱、人和时间的持续投入,工程技术上难点不是奇思妙想可以解决的,光源,看看工大涉及双工件台、激光干涉仪、光栅式干涉仪、直线及平面电机、光源相关镜头的课题组,每个组经费都是累计超过亿元,但从成果看,都是解决DUV光刻机相关技术难题的,距离EUV还需要时间。

禁止发言

1343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7:44: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8888 于 2025-3-11 19:17 编辑
Abbvie 发表于 2025-3-11 17:10
赵组就没有几个人,很多年都没有增加人,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留校两三个博士吧,如果有技术突破,课题组早就 ...

可惜你哈没有几个你这样客观理性的网友。你说服不了他们的,他们是带有宣传任务的文工团员。

高级战友

Rank: 4

688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7:4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bbvie 发表于 2025-3-11 17:37
EUV如果那么容易解决,全世界就不会只有一家ASML了,日本有EUV光源较成熟技术,至今都还没有商业化的EUV光 ...

光源这边至少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别的什么工件台,电机,干涉仪,超精密加工还真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初出江湖

Rank: 2

87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9:0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ndy8888 发表于 2025-3-11 17:44
可以你哈没有几个你这样客观理性的网友。你说服不了他们的,他们是带有宣传任务的文工团员。 ...

别搁这挑事了,别人校友提问疑问校友解答,有你啥事呢。

禁止发言

2311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1 19:0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高级战友

Rank: 4

442

积分

0

贡献

0

奖励
发表于 2025-3-12 09: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Andy8888 发表于 2025-3-11 17:44
可惜你哈没有几个你这样客观理性的网友。你说服不了他们的,他们是带有宣传任务的文工团员。 ...

你也不像华工的学生,没完没了纠缠个啥,每个人的认知和角度不同。

原华工的黄(树槐)校长、杨(叔子)校长、崔崑院士等华工老一辈人物,都和哈工大有渊源。虽然同为工科院校,似乎前三十年,两校之间科研合作和学术往来很少,包括两校比较强势的学科机械工程、热能工程(煤燃烧)。
华工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的发展,非常值得哈工大借鉴,哈工大作为当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的强校,目前在学术界几乎没有影响力了,而华工计算机存储基础上发展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在国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金海或冯丹还是非常有很大机会上院士的,华工的计算机视觉亦涌现出有国内很有影响力的学者(不仅仅计算机学科)。
光刻机领域,华工和浙大都参与较多,大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方向,华工亦有较好的基础,强激光领域,哈工大也鲜有声音了。

华工和哈工大之间,彼此合作机会远大于彼此之间的竞争,未来在月球基地建设领域,双方还有很多合作的机会,彼此在网大的相互争论,只代表校友个人观点,与学校无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如下),关注获取更多科教信息

Archiver|手机版|网大论坛 ( (鄂ICP备2021013060号-2) )

GMT+8, 2025-4-5 19:37 , Processed in 0.2181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5923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2, Tencent Cloud.